发布时间:2017-03-23 13:47 原文链接: 上海分院研究院所多项成果获上海科学技术奖

  3月22日,2016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举行。

  本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共颁发265项(人),其中10人获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22项、技术发明奖30项、科技进步奖107项,国际科技合作奖2人。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各研究所共6项成果,1位个人获奖,包括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自然科学一等奖3项,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青年杰出贡献奖一人。

  值得一提的是,本年度是上海在同一年度首次评选出两项特等奖。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装置是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两条技术路径之一,具有重大的国家战略意义。这一装置的核心材料——激光钕玻璃的连续熔炼技术是国际上公认难度最大的光功能玻璃制备技术之一,西方发达国家长期对我国严格实施技术封锁和产品禁运。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胡丽丽主持完成的“大尺寸高性能激光钕玻璃批量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技术发明特等奖。该研究团队依靠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为我国具备独立研发大型激光装置的能力提供重要的材料支撑。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之源,也代表着城市的科学研究核心竞争力。DNA去甲基化如何发生是长期被关注的科学问题,学术界对哺乳动物中是否发生去甲基化一直争论不休。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徐国良团队的“DNA去甲基化的分子机理及生物学意义”项目获得自然科学一等奖,该研究小组首次从生化水平上勾画出一条DNA的主动去甲基化途径,Science期刊专评:“徐国良等的发现解开了长期困扰学术界的关于DNA去甲基化的奥秘。”研究工作发表在Science、Nature、Cell Stem Cell等重要期刊。

  上海科学技术奖一直以来关注科技人才梯队建设,10位专家获得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樊春海榜上有名。

  此外,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等完成的“芳香化合物立体及对映选择性直接转化新策略”、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黄富强等完成的“高性能光电材料和器件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获自然科学一等奖、中科院上海光机所蔡海文等完成的“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技术及其重要安防应用”、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等完成的“电子级二氧化硅纳米抛光新材料及工业化制备关键技术”获技术发明一等奖。

相关文章

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9月22日,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首届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张玉卓,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

截至9月23日|2022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开始申报了!

关于开展2022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有关规定,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改革精神,现将2022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增设两奖项

中新网广州8月1日电(记者王坚)修订后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下称《办法》)1日在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公布,新增设青年科技创新奖、科技成果推广奖。目前,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类别增至7类。据介绍,广东......

潘垣和高宗余获湖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中新网武汉6月25日电(梁婷赵鋆冲)2021年度湖北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00项(人),该省在“光芯屏端网”、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成果。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潘垣和高宗余获湖北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6/481545.shtm中新网武汉6月25日电(梁婷赵鋆冲)2021年度湖北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00项(人),......

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奖初审结果公示

近日,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项目奖初审结果公示。其中,自然科学奖34项,技术发明奖1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155项。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现对......

2022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启动

2022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目前已经展开。共设五类奖种,分别为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学技术合作奖。本次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实行提名制,由提名者进行提名,不受......

实行分级评审|辽宁省启动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

各有关提名单位(专家):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根据《辽宁省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精神,按照《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辽宁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的规......

80多天的坚守!上海疫情中那些“不回家”的科研人

科研人员在进行正样光谱仪低温光校。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供图■本报记者陈欢欢打地铺,钻睡袋,睡行军床,几张凳子拼一拼,甚至直接睡到会议桌上……五花八门的住宿方式,只因为这里有他们放心不下的科学试验、......

中科院上海分院:科学家“逆行”守护实验室

面对疫情挑战,中科院上海分院许多科技工作者背上行囊,住进实验室,既有年近六旬的老将,也有90后、00后新兵。特殊时期,上海科学家全力保障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不停步、重大科技设施运行不停歇、重要支撑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