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30 09:18 原文链接: 上月球种植物,太空花园离我们有多远?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员表示,到2030年,人类有望在月球上生活和工作。

外媒评价称,人类重返月球的脚步越来越近,载人登月也备受关注。除了载人登月所需的关键技术,宇航员的健康和安全仍然是重中之重。宇航员到了月球上怎么生活?如何拥有源源不断的新鲜食物来源?这将是各国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将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拥有生机勃勃的太空花园有多难?

科幻迷可能还记得安迪·威尔的小说《火星救援》中的主人公马克·沃特尼的艰苦经历,当他独自一人被困在火星上时,他尝试着种植土豆。我们也记得电影《独行月球》中,维修工独孤月意外一个人留在了月球。而如果人类要在地球之外有持久的生存基础,那么在太空中种植植物是绝对必要的。

此前,宇航员已经成功吃到了在国际空间站种植的太空萝卜、辣椒和生菜,但是,要打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太空花园,还存在许多挑战。

太空环境富含二氧化碳,缺乏土壤微生物,重力发生改变,暴露在强辐射下,并且有高盐度液态水体。为了让植物在太空中茁壮成长,为人类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它们需要被重新设计。

相比冻干和预制食品,可再生的新鲜食物来源是改善宇航员健康的“良方”,它们可提供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增加饭菜的品种和味道,能够避免宇航员出现“食物疲劳”、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目前,太空植物生长在封闭的人造环境里,那里有低能量的LED灯、多孔的黏土“土壤”,可向根部供应水、养分和氧气;高科技传感器和摄像头可监测植物的健康。然而,植物还没有进化出在这种环境里生长的能力,还无法作好迎接光、温度等变化的准备,这限制了植物全部的生长潜力。

因此,科学家将从植物遗传学方面进行调整,以生产生长更快的“可摘可食”的粮食作物,如西红柿、胡萝卜、菠菜和草莓,使它们在封闭、受控的环境中发挥最大潜力。

澳大利亚:2025年到月球种植物

澳大利亚将最早于2025年在月球上种植植物。澳大利亚月球园艺发展实验(ALEPH-1)旨在研究植物是否不仅能忍受严酷的月球表面,还能茁壮成长。

送往月球的植物类型将根据它们发芽的速度和对太空中经历的极端温度波动的耐受性进行精心挑选。

研究人员正在考虑的植物之一是一种澳大利亚本土“复活草”,它可以忍受恶劣的条件,在没有任何水的情况下以休眠状态存活数月。

植物种子和“复活草”将被运送到以色列“创世纪2”航天器上的一个特别设计的舱内。该室将包含传感器、照相机和水。在登陆月球表面后,植物的生长和总体健康状况将被监测72小时,数据和图像将传回地球。

日本:各公司为月球市场做准备

一些日本风险投资公司也在为载人登月的潜在市场做准备。

总部位于东京的日本太空企业咨询公司DigitalBlast开发了一种人工为植物产生重力的设备。

该设备名为“Amaz”,直径20厘米,宽40厘米,重量5公斤,它可以在太空中产生与地球或月球上相同的重力。

航天员可以将植物放在三个胶囊中,机器旋转这些胶囊产生重力。航天员可以改变每个胶囊的自转速度,每分钟超过100圈就会产生与地球相同的重力,少于50圈的重力则与月球相当,而不旋转则为零重力。

该公司计划2024年在国际空间站安装并运行该设备。

此外,今年2月,日本风险投资公司Towing与建筑公司大林组株式会社合作,成功地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沙子种植了小松菜。

Towing正利用技术将月球上的沙子加热并转化为具有许多小凸起和凹痕的材料,可以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然后,通过添加微生物和人类排泄物,将材料变成土壤。

美国:矮番茄种子将送往空间站

NASA与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于11月26日联合执行第26次商业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了大量物资、一对新的太阳能电池阵列、矮番茄种子和一系列科学实验。

据NASA官网介绍,货运龙飞船将进行两项重要的空间生物学研究和一项物理科学研究,这将进一步了解宇航员如何在深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其中一项实验是研究矮番茄种子的生长,种子将在两种不同的光线处理下生长,以测量光线对果实的影响,以及营养价值和味道。作为对照实验,这种番茄种子也将在地球上进行种植,用于衡量零重力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

太空番茄将种植在被称为植物枕的小袋子里,这些袋子安装在空间站的蔬菜生产系统(称为蔬菜生长室)中。宇航员会在植物生长时经常浇水和培育它们,并为花朵授粉。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科学家首次使用NASA“阿波罗”登月计划期间收集的月球土壤,成功地种植出了拟南芥。

相关文章

有哪些长得很无害,实际有毒的植物?

其实我们身边常见的有毒植物还不少_(:_」∠)_但一般人不会没事cosplay神农尝百草玩,所以大部分情况下,即使我们身边的植物有毒,我们也很少会中毒在我印象中,有听说人吃中毒的植物,包括但不仅限于:......

华南植物园发现光周期调控植物种子大小的普遍性规律

作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环境因子,光周期(Photoperiod)广泛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多年来,人们对光周期影响植物开花以及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其如何影响花后发育尤其是种子发育......

科研人员在湖北竹溪发现两个植物新物种

科研人员在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境内发现两个植物新物种:大果溲疏和洪氏婆婆纳,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在国际植物学期刊Phytokey上刊登发表。据悉,研究成果以《虎耳草科溲疏属一新种——大果溲疏》《玄参科婆......

小行星“龙宫”样本富含有机物

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内的国际团队,首次对日本“隼鸟2”号飞船采集到的小行星“龙宫”表面的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拥有丰富的有机分子。最新发现表明,来自太空的有机物质储藏了地球生命所......

版纳植物园海拔梯度根际微生物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组基于长期监测海拔样地平台(海拔跨度800米至3800米,涵盖中国西南山地典型的热带、亚热带和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通过野外采集和样品测定,......

植物微生物互作对森林磷限制的缓解机制揭晓

近日,《新植物学家》发表了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刘玲莉团队的最新研究,他们发现热带森林中植物受到的磷限制通常高于温带森林,但物种之间和站点内差异很大。分布于不同纬度的森林生态系统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磷限制,......

2.5亿年前化石揭示植物“爱睡觉”的原因

16日从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获悉,冯卓团队利用一种独特的昆虫咬蚀结构巧妙证实了化石植物存在感夜性(叶片白天展开,夜晚合拢或下垂),把植物感夜性的起源时间推到了2.5亿年前,并提出植物叶片的“睡眠运动”......

这地山区发现腹水草属植物新物种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胡光万研究团队在鄂西南武陵山区的坪坝营国家森林公园发现了一个腹水草属(草灵仙属)植物新种,并将其正式命名为:武陵腹水草。这个新种是该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并命名的腹水草属植物,也是......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科学家发现一种豆科植物新物种

《中国科学报》记者日前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获悉,该园园艺保育中心研究人员和合作者在湖北省西部的竹溪县和神农架林区发现一种豆科植物新物种——巴山黄耆。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期刊 Phytokeys&......

版纳植物园首获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

植物新品种权是农林领域最重要的知识产权,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与专利、商标、版权等并列的七个战略专项任务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收到国家林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