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9-04 09:25 原文链接: 我国“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变化”获联合国奖项

  北京时间9月3日,联合国官网发布消息,中国科学院遥感地球所郭华东院士率领的“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变化”研究团队荣获“全球脉动”计划奖项。全球共有9个团队获奖,郭华东团队是唯一的中国团队。

  此项研究于2014年5月启动,是由联合国“全球脉动”计划和联合国秘书长气候变化支持小组联合主办,旨在提出气候变化条件下数据驱动人类福祉的见解和行动,并呼吁国际学术、科技和政策群体强化数据驱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对地观测大数据应对全球变化”研究源自郭华东院士任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空间观测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的机理与方法”项目。它围绕中国特有的全球变化响应区——青藏高原和环渤海试验区,进行了4次星—机—地同步观测科学实验。基于以上大量、丰富的数据源,探索了全球变化空间探测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精准快速地监测全球变化敏感因子特征,搭建了全球变化区域信息模拟平台,提出了可应用至全球变化同领域其他研究的空间观测全球变化科学卫星及月基探测方案,产生的科学数据对于政府决策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研究成果被全球变化方面的报告或文章广泛引用,其中6篇论文被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第五次报告引用。

相关文章

“数据驱动的新地学”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京举行

10月29至30日,中国科学院学部“数据驱动的新地学”跨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暨ScienceBulletin第二届地球科学前沿学术沙龙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举行。此次论坛围绕“数据驱动的新地学”这一......

国家统计局又一数据,这个行业还不稳定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0月31日发布数据,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1个位于扩张区间,制造业景气面总体稳定。国家统计局......

我国发布更新第二款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

近日,由上海海洋大学和自然资源部杭州全球海洋Argo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联合研制的全球海洋Argo网格数据集(简称GDCSM_Argo)在国际Argo官方网站正式发布,这是我国在国际上公开发布并定期......

研究显示:全球50岁以下人群癌症发病率上升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50岁以下成年人患上癌症。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早发型癌症(50岁之前被诊断出的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癌、食道癌、肾癌、肝癌和胰腺癌等)的发病率,从1990年开始在世界范......

打造面向开放科学的“数据共享”新未来

“对于全球科技期刊来讲,开放科学带来了学术交流模式的变革,从原来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转向新型的学术交流模式。”8月25日,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张智雄在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开......

国家能源局:我国用电增速回升,用电负荷屡创新高!

时至年中,大江南北一片繁忙景象:工厂车间热火朝天,田间地头抢抓农时,复商复市稳步推进……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4.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7%......

让生猪体重信息影像数据采集技术有据可依

生猪是我国养殖业的主要畜种。猪长得好不好,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既要看它吃得好不好,还要看它吃得省不省,也就是精准营养。现行我国饲料配方制定尚未全盘考虑品种、性别、饲养模式、养殖环境、生长阶段、日粮类型、母......

数据高速路有了“匝道”和“桥梁”

澳大利亚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研制出首款自校准光子芯片,其能“变身”数据高速公路上的桥梁,改变当前光学芯片之间的连接状况,提升数据传输的速度,有望促进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的发展。最新研究发表......

闫冬梅|搭建共享桥梁的地球大数据管家

闫冬梅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供图科学大数据,是当今时代的战略性资源,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2018年,中国科学院正式启动“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先导专项,为“一带一路”“数字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

弥补地球观测“数字鸿沟”,中国科学家在行动

2022年1月15日,汤加突发大规模火山喷发。收到这一消息后,地球观测组织(GEO)中国秘书处紧急启动中国GEO灾害数据应急响应机制(CDDR),组织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等多家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