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30 17:29 原文链接: 我国科研人员率先揭示地膜残留短期微生物响应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虫害与生物安全创新团队开展了地膜残留短期影响与生物降解研究,揭示了棉田地膜微塑料残留在短期内对土壤微生物及其代谢功能的影响规律,挖掘出一些具有潜在地膜微塑料降解功能的细菌,为陆地土壤中微塑料残留的安全性评估和农业面源污染降解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

我国科研人员率先揭示地膜残留短期微生物响应机制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兴的持久性污染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但关于微塑料对陆生生物安全及其降解治理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以农业土壤为例,地膜是农业土壤中微塑料残留的重要输入源。研究表明,微塑料残留物会干扰土壤微生物群落,但目前还没有研究进一步阐明土壤中地膜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物质代谢循环是否存在影响。该研究利用微生物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了短期内塑料地膜残留物对土壤细菌群落及其代谢功能的影响变化,发现地膜残留改变了土壤细菌的整体群落结构,干扰了细菌共生网络的复杂性。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明,塑料地膜残留会干扰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以及微塑料等异生物质的生物降解和代谢过程,为地膜微塑料的降解研究提供重要依据。通过进一步研究差异生物标志判别和组学网络联合分析,发现了一些潜在微塑料降解功能的细菌,为今后研究微塑料降解菌提供了新的方向。

  该研究得到了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和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资助。


相关文章

农田的环保“新衣”

生物降解地膜以在自然环境中可被微生物作用而完全降解的材料为主要成分,添加对环境无危害的环保型助剂吹塑制成。在农业生产中,其不仅具有传统PE地膜的保墒、增温和杂草防除等功能,在使用后还无需进行人工回收,......

水母黏液的妙用

以色列布劳德工程学院近日发表声明说,由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的一个国际团队发现,从一些水母中提取的黏液可在水中“捕获”微小颗粒并加速其沉淀,从而较为高效地去除微塑料等污染物质。相关论文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微塑料影响黄羽肉鸡产肉和肉品质性状研究获进展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家禽遗传育种研究团队首次在饲养的肉鸡肌肉组织中发现微塑料残留,并揭示出微塑料残留会引发转录组和代谢组变化、诱导肌肉肥大、降低鸡肉品质。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Scienceof......

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其生物效应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塑料制品无处不在,已经深入人类生活的各个角落。塑料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支撑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然而,塑料是一把“双刃剑”。不可降解的塑料被丢弃到环境中,对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1]。图1.......

微塑料改变海鸟肠道微生物群

意大利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生态与进化》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与摄入较少微塑料的海鸟相比,摄入高水平微塑料的野生海鸟肠道内的微生物总体上更丰富多样,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多样性的增加对海鸟意味着什么。......

微塑料改变海鸟肠道微生物

与摄入微塑料较少的海鸟相比,摄入大量塑料颗粒的海鸟的消化系统含有更多样化的细菌。但目前尚不清楚肠道微生物组多样性的增加对海鸟意味着什么。相关研究3月27日发表于《自然-生态与进化》。海鸟很容易吃到微塑......

可生物降解人造肌肉问世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智能系统研究所、奥地利约翰内斯开普勒大学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联合团队以软体机器人的可持续性为重点,合作设计了一种基于明胶、油和生物塑料的完全可生物降解的高性能人造肌肉。相关......

我国科学家在新污染物二甲双胍的生物降解方面的新进展

释放到环境中的药品往往仍然具有药物活性且长期存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潜在风险,已纳入公认的新污染物范畴。二甲双胍作为全球使用量最多的处方类药物之一,已成为环境中检出浓度和频率最高的新污染物之一。......

农业绿色发展:当“废膜残膜”遇到“生物降解”

地膜,上世纪70年代被引入我国以来,以其保温保墒、覆盖除草等显著优势,广泛应用于玉米、马铃薯、水稻等作物种植,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在很多地区成了“不推自广”的技术。但由于长期大规模使......

广州地化所揭示微塑料对红树林沉积物硫循环的影响

微塑料(粒径小于5mm的塑料)是一类在海岸带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新污染物,对海岸带生态系统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红树林湿地是海岸带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约占全球海岸线的60-75%。受陆地和海洋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