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3-20 14:32 原文链接: 肖晖课题组研究饮食营养和肠道菌群调节肠炎和癌症

  3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肠道菌与发育和健康中心肖晖课题组的研究论文“Gut epithelial TSC1/mTOR controls RIPK3-dependent necroptosis in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and cancer”。该研究发现mTOR信号通路是感知饮食和肠道菌群,调控肠上皮细胞坏死,维持肠道稳态的关键通路,为炎症性肠病和肠癌的药物研发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炎症性肠病IB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包括克罗恩病 (Crohn’s disease) 和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发病原因非常复杂,往往涉及到遗传基因、饮食和肠道菌等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现代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变化,IB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上升。但人们目前对IBD的致病机理还缺乏深入了解,治疗手段也非常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全面挖掘IBD的致病机制。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磷酸激酶RIPK3和效应分子MLKL介导的程序性坏死在影响肠道上皮细胞的稳态平衡,促进慢性肠炎中起重要作用。但肠道中调控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特别是与饮食营养和肠道菌群的关系不明确。

  mTOR是整合细胞内、外的营养和生长信号,参与调节细胞代谢、生长和分化发育的核心分子,其活性受到TSC1和TSC2异源二聚体的精细调控。研究人员首先发现高脂、高蛋白饮食可以促进肠上皮细胞mTOR信号通路激活和细胞坏死,加剧小鼠肠炎的恶化。此外,mTOR激活和细胞坏死在IBD病人中呈现正相关性,表明mTOR通路可能参与肠炎致病。接下来,研究人员利用Tsc1肠上皮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进一步研究mTOR通路在肠炎中的功能。研究发现Tsc1敲除小鼠在稳态情况下肠上皮细胞坏死增加,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在DSS诱导小鼠肠炎时,Tsc1敲除小鼠肠上皮细胞坏死加剧,表现出更强的炎症反应和更高的死亡率。进一步敲除坏死调节分子RIPK3或MLKL后,Tsc1敲除小鼠中小鼠肠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表明调节性细胞坏死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机制上,该研究发现了调节RIPK3降解的一个新E3泛素连接酶TRIM11,其活性受到mTOR信号和肠道菌群的调节。去除肠道菌可以下调RIPK3表达,减轻肠上皮细胞坏死及肠炎的发生。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AOM/DSS诱导的结肠癌模型,证明mTOR-RIPK3在结肠癌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谢亚栋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硕士赵亦帆为第二作者,上海巴斯德所研究员肖晖和复旦大学医学院教授李华斌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先导B项目等的资助。

图示:饮食营养和肠道菌群调节肠上皮中TSC1/mTOR和TRIM11/RIPK3信号,影响细胞坏死和肠炎、肠癌的模式图。

相关文章

新项目寻找年轻人患肠癌原因

癌症领域最令人忧虑的趋势之一便是50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正在上升,尤其是肠癌。现在,一项耗资2000万英镑、为期5年的研究项目获得了批准,旨在发现肠癌病例上升的原因。英国癌症研究院、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长寿之人有什么特征?研究近300位百岁老人发现……

据健康时报消息,许多人渴望探寻长寿的秘诀或共性,一项刊发在《自然》子刊的研究就发现,百岁老人的肠道菌群结构竟与年轻人“相似”。百岁老人肠道有这个特点俗话说“人老肠先衰”,随着年纪增大,人的消化吸收会变......

科学家发现肠道菌群衍生的新型促血栓物质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等多个研究团队合作,首次发现并证明了肠道菌群衍生的代谢产物二甲基丁酰基肉碱(2-methylbutyrylcarni......

研究发现气候变暖条件下肠道菌群调节可增强蜥蜴的免疫能力

气候变化对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构成威胁,如物种的存活率下降、病原体的流行增加以及物种灭绝的风险提高。变温动物受其生理特性的影响,成为气候变化过程中最受胁的类群之一。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影响物种......

Cell子刊:吴岳/袁祖贻团队揭示阿司匹林通过肠道菌群引起肠道损伤新机制

阿司匹林(Aspirin),即乙酰水杨酸,自上市以来,至今已有超过百年的临床应用,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缓解疼痛、发热和抗炎药。此外,阿司匹林还可以用于预防心脏病、中......

我国专家成功筛选肠肿瘤多个分子标志物

记者12月21日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副主任黄睿教授及其团队,在深入探讨肠道菌群变化的同时,还对肿瘤微环境和内质网应激机理进行了揭示,挖掘出多个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分子......

我国专家成功筛选肠肿瘤多个分子标志物

记者12月21日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副主任黄睿教授及其团队,在深入探讨肠道菌群变化的同时,还对肿瘤微环境和内质网应激机理进行了揭示,挖掘出多个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的分子......

研究发现预防和治疗肠癌的新靶标

澳大利亚奥莉维亚纽·顿-约翰癌症研究所科学家在6日出版的《科学免疫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预防和治疗肠癌的新靶标:TCF-1分子。研究表明,删除免疫细胞内的TCF-1时,会导致肠癌肿瘤显著减少......

新靶标“现形”,助力靶向联合免疫疗法治疗肠癌

澳大利亚奥莉维亚纽·顿-约翰癌症研究所科学家在10月6日出版的《科学免疫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发现了预防和治疗肠癌的新靶标:TCF-1分子。研究表明,删除免疫细胞内的TCF-1时,会导致肠癌肿瘤显......

连发3篇Science:浙江大学王宇浩等发现这项新机制

浙江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基础科学中心王宇浩研究员团队联合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LoraHooper院士团队,在Science期刊发表了题为:Thegutmicro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