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07 11:06 原文链接: 新冠病毒传染性有多强?数学和统计建模给出了答案

  在传染病学领域,建模评估和预测病毒的传播路径、速率等对于疫情的控制非常重要。在经典的传染病学模型中,R0 值常被用来描述疫情的传染速率,可以反映传染病爆发的潜力和严重程度。

  R0 指的是基本再生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表示一个病例进入到易感人群中,在理想条件下可感染的二代病例个数。如果 R0 大于 1,那么这种传染病就可以传遍整个人群;而 R0 小于 1 的传染病,则趋于消失。

  在近期的两项研究中,国内外专家都给出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速率、峰值等评估结果。其中,英美研究团队的结果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的 R0 值为 3.8,而国内团队给出的数据是 6.47。作为参考,2003 年非典型肺炎的最初 R0 值为 2.9(不包括超级传播者),然后升至 2.0-3.5,隔离后降至 0.4。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模型的数据都取自 1 月 23 日之前,不能代表实时结果。随着疫情控制力度的加大,这些数据可能发生变化。预测结果仅供参考。

  英美专家:R0 值达 3.8,限制通行无法高效阻止病毒传播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逐渐蔓延全国、中国民众各出奇招抵御病毒侵害之际,国内外专家学者也纷纷针对源自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展开研究。

  其中,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联合展示了有关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结果。需要注意的是,这篇论文尚未经过同行评审,文中一些新的医学研究还需进一步评估,因而不应用来指导临床医学实践。

image.png

论文地址: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23.20018549v1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者基于 1 月 21 日之前的报告病例信息拟合了一个传播模型,以估计关键的流行病学应对措施,预测可能的流行病传播进程以及施行进出武汉限制的可能影响。

  研究者最终得出了以下几项重要的发现:

image.png

  估计新型冠状病毒的基本再生数(R0)明显大于 1,在 3.6 至 4.0 之间,表明 72%-75%的病毒传播必须采取感染控制措施来阻止增长;

  估计武汉市仅有 5.1%(95%CI,4.8-5.5)的感染人群得到确认,表明社区之间存在大量的感染者以及检测这种新型冠状病毒的困难性;

  如果防疫手段(1 月 21 日之前)不做改变,2 月 4 号武汉将有 19 万人感染新病毒,且会传播到中国周边国家与地区;

  武汉限制通行可能无法高效阻止病毒在全国的传播,如果降低 99% 的通行,那么 2 月 4 号武汉之外的地区,流行病规模只能减少 24.9%;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卫生经济学家、流行病学家和营养科学家埃里克·费格丁博士(Dr. Eric Feigl-Ding)也发推表示对新型冠状病毒高达 3.8 的 R0 值感到极度震惊!

image.png

image.png

  接着,他又针对上述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评论,包括:

  新型冠状病毒的基本再生数高于其他急性冠状病毒,表明封堵或控制病原体可能更加困难;

  单独的隔离封锁举措无法阻止病毒传播,即使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对武汉采取 99%的隔离举措,也无法使疫情传播减少三分之一;

  由于当今时代更快速、更立体以及更频繁的交通出行,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是自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以来又一场失控的流行病。

  不止国外,国内一些大学也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积极展开研究,给出了他们关于病毒传播的预测。

  国内专家:新型冠状病毒的 R0 值高达 6.47

  国内的数据来自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与加拿大约克大学等研究团队,成员背景包括数学、统计学、生命科学等交叉学科,由加拿大约克大学吴建宏教授等带领。

image.png

论文地址:https://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3525558

  为了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发展趋势和传播风险,他们基于病毒的传播机理、密切跟踪隔离和封城等策略,建立了传播动力学模型。

  根据 1 月 10 日至 1 月 22 日的报告疫情数据,采用动力学模型和统计计算方法,他们预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的基本再生数为 6.47 (95% CI 5.71-7.23),比英美研究者给出的预测结果还要高。此前已有观点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出现了三代以上的人际传播,该结果似乎与这一观点相吻合。

  他们给出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加强接触者追踪、检疫隔离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 R0 值和传播风险。

  此外,他们还给出了疫情的达峰时间和峰值以及最终感染规模:若继续 1 月 22 日前的控制措施,疫情将在 3 月 10 日左右达到峰值。

  建模细节

  在这篇论文中,研究者提出了一个 SEIR 房室模型(compartmental model),如下图 2 所示。

image.png

  具体来说,他们创建的模型包含与检疫、隔离和治疗等干预措施相关的适当划分。他们将人群分为易感人群 (S)、暴露人群 (E)、有传染性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人群 (A)、有症状人群 (I)、住院人群 (H) 和康复人群 (R),并进一步将人群分为隔离易感人群 (S_q)、隔离暴露人群 (E_q) 和隔离感染人群 (I_q)。模型的更多细节可以参见论文。

  研究者利用大陆确诊病例的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化,并估算疾病传播的 R0 值。通过推断隔离等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图 1 (b)),研究者估计了这些干预措施在预防疫情爆发方面需要达到的效果。

image.png

  建立了上述模型之后,研究者利用下一代矩阵(next generation matrix)得到控制措施生效情况下的基本再生数控制表达式:

image.png

  接下来,他们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MCMC)来拟合模型,并采用自适应的 Metropolis-Hastings (M-H) 算法执行 MCMC 过程。除了这种基于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以外,我们也能采用最大似然法对 R_c 进行估计。基于模型的方法算出来 R_c 为 6.47,基于最大似然法算出来的 R_c 为 6.39。

  虽然具体数字有所不同,但这两项研究都表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能力、速率都是前所未有的,在家自行隔离仍然是必需的。


相关文章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冠病毒新受体

该所研究员赖仞团队近期联合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彭小忠和廖国阳团队以及四川大学赵旭东团队,共同揭示了转铁蛋白受体是另一种通过直接与病毒刺突蛋白高亲和力结合而介导新冠病毒进入的受体。《美国科学院......

研究揭示新冠病毒诱发炎症风暴的分子机制

2023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愿超课题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王健伟课题组及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周溪课题组合作在《Molecular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quo......

最强新冠变异株快速蔓延全球12国元旦前后或临感染高峰

近期,一种名为JN.1的新冠变异株正在全球快速蔓延,并已在12个国家被发现。据英国和美国卫生机构声称,该变异株是当前已知的增长最快的新冠变异株,预计可能引发新一轮新冠感染浪潮。传播最快新冠变异株来袭当......

最新研究进展!复旦中山团队揭示血清蛋白质与代谢组的奥秘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爆发以来,已成为目前较为严重的流行病之一。血清蛋白质/代谢物是监测新冠-宿主间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的灵敏靶标,但其在奥密克戎毒株轻症感染人群中,尤其是在接种疫苗的患者体内特征性变化仍不......

Lancet子刊|新冠追踪的蛋白质组学研究新发现!

部分民众总感觉“阳康”后一直有不舒服的现象,在近期中国科学家发表的一项重磅研究中得到了分子层面的科学论证:新冠病毒会对部分感染者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涉及肺、肾、脑、运动能力、血糖、疲劳、嗅/味觉异常、......

科普只需几秒PTRTOF在线飞行时间质谱仪器仅靠呼气可快速识别新冠病毒

2020年7月,位于法国里昂的CroixRousse医院宣布,他们正在使用一款新型的高灵敏度人体呼出气体分析仪,该仪器有望在几秒钟内快速识别和检测出新冠病毒。这款分析仪器的运作方式与传统PCR测试不同......

赛默飞LDT案例:靶向PRM蛋白定量方法助力新冠病毒快速检测

XpresysLung作为IDH公司的诊断产品,给肺部结节患者带来福音,该方案利用血液蛋白质组学技术针对组学水平下挖掘出来的潜在标志物进行进一步筛选,并利用算法在实际样本中学习,最终挖掘出13个bio......

Nature:科学家识别出冠状病毒进入人类细胞的特殊受体

引起COVID-19的SARS-CoV-2病毒会导致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这或许就与2019年出现的已知会引起轻度季节性感冒的其它冠状病毒形成了对比,同时还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为何一种冠状病毒对人类所......

Cell:揭示新冠病毒在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启动病毒复制机制

人们对SARS-CoV-2冠状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如何启动它的复制过程尚不完全清楚。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人类蛋白SND1与SARS-CoV-2蛋白NSP9共......

支原体肺炎发病急升,低龄化趋势明显,该如何有效治疗?

近期,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的发病有所上升,特别是在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显著。支原体肺炎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其致病方式与新冠病毒完全不同。今年,支原体肺炎的发病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