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20 15:22 原文链接: 新机器人系统助外科医生远程治疗中风

科技日报北京4月18日电 (记者张梦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开发了一种远程机器人系统,可帮助外科医生对中风或动脉瘤患者进行快速远程治疗,以在保护其大脑功能的关键时间窗口内安全地对患者进行手术,挽救患者生命。此项成果发表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

该机器人系统的运动由磁铁控制,旨在远程协助血管内介入治疗,这是一种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的、治疗由血栓引起的中风的手术。这种干预通常需要外科医生手动将细导线引导到凝块,以物理清除阻塞或输送药物将其分解。

此类手术的一个限制是:驻扎在偏远地区的患者,往往距离拥有神经血管外科医生的主要医疗机构较远,容易错过中风发作后治疗的“黄金时段”。

麻省理工学院团队设计的机器人系统可安装在小型医院,并由大型医疗中心训练有素的外科医生进行远程指导。该系统包括一个医疗级机械臂,其机械手腕上附有一块磁铁。使用操纵杆和实时成像,操作员可调整磁铁的方向并操纵手臂以引导软而细的磁线穿过动脉和血管。

研究人员在实验室中安装了机械臂,以及真人大小的硅胶血管模型。他们将操纵杆以及显示模型实时视频的监视器放在控制室中。从那里,操作员一边观看视频,一边使用操纵杆远程操纵医疗线穿过血管。

该团队训练了一组神经外科医生使用机器人系统。经过一小时的培训,每位外科医生都能够成功地操作该系统,将医疗导线引导通过手动都难以导航的复杂血管。


相关文章

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国产传感器迎来新机遇

近日指出,力传感器与编码器是人形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其中力传感器感知并度量力,在人形机器人关节上具有应用,编码器可测量旋转角度与速度,可通过伺服系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中。从竞争格局来看,高端编码器与多维力......

科学家研发出FAST激光靶标维护机器人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基础设施FAST运行维护作业机器人系统”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景奉水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射电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反射面激光靶标维护机器人作......

首例5G机器人跨海微米级眼科手术成功实施

7月25日,记者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举行的“5G机器人实现跨海微米级眼科手术”媒体会获悉,该中心教授林浩添团队联合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黄凯团队等多家医、研、产机构联合攻关的“5G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机......

多地谋划“施工图”机器人产业加速前行

在“黑灯工厂”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24小时不间歇生产;在餐厅,“机器人服务员”帮着点单传菜……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人正加速应用于更多生产、生活场景。随着需求激增,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和增长......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新方案,构建“1+4”机器人产品体系

北京市近日印发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全力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集聚区,构建“1+4”机器人产品体系,即加紧布局人形机器人,带动医疗健康、协作、特种、物流4类优......

“机器人+”悄然渗透生产生活

“太白兄,相见恨晚!”“罢了,子美不弃,可愿与白同饮一杯?”在日前举行的2023年中国沈阳国际机器人展览会上,门口的“李白”与“杜甫”仿生机器人吸引了不少孩子和家长的围观。“杜甫”低头沉吟,好友“李白......

国内首款单孔手术机器人获批,直面挑战达芬奇

6月20日,国家药监局批准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腹腔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创新产品注册申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出,该产品为国内首个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有效填补了国内空白。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

国产手术机器人彰显“中国智造”创新水平

工科为新医科提供了发展动力,医科则是新工科的重要方向,“医工交叉”是我国医疗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理工科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上海交通大学历来重视医工交叉融合创新,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医工交......

体内“穿山甲”微型机器人问世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0日发表的一篇工程学论文,描述了一种受穿山甲启发研制的微型机器人,该机器人被设计用于在人体内进行安全和微创的医学治疗。在未来应用中,这一无系留软体机器人能够通过变形,到达人体内......

从2023工业互联大会看数智赋能制造升级

车间里,机器人生产着自己用的关节零部件;马路上,自动驾驶汽车一面避障前行一面积累场景数据;工业云上,产业链内企业能彼此“看见”,还能交易闲置的产能和设备……以“数实融合数智赋能——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