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30 16:26 原文链接: 研究揭示俯冲带水合/脱水作用与孕震行为影响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夏少红团队联合南京大学与日本东北大学等团队,在俯冲带水合/脱水作用与大地震产生关系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固体地球》。苟涛助理研究员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夏少红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南京大学教授黄周传与日本东北大学教授赵大鹏为共同作者。

俯冲带是地球上最大的地震聚集带,产生了全球90%以上的地震,是8级以上大地震的主要发生区域。俯冲大洋板块与上覆板块之间的大型逆冲断层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断层之一,上下板块之间的摩擦耦合不断积累着巨大的应变能,到达足够程度后发生错动可触发高达9级的板间地震,可造成灾难性的破坏。因此,板间大地震的产生规律一直是社会公众和科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大洋板块水合/脱水是地球进行水循环的关键途径,也是造成俯冲带异质性的重要过程。海水沿断层裂隙进入大洋板块岩石圈,通过水合作用(如蛇纹石化)形成含水矿物,可造成岩石流变学性质的显著改变。同时,随着板块俯冲,大量地表水被运输到地球内部,其中大部分通过板块脱水释放到地幔中,深刻地影响着俯冲带壳幔结构与应力状态。然而,由于缺乏对板块水合/脱水程度的三维约束,上述过程能否影响俯冲带板间耦合和地震产生尚未取得较好认识。

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利用美国阿拉斯加前弧海底地震仪和陆地台站天然地震数据,通过地震层析成像反演获得了高精度P波速度(Vp)、S波速度(Vs)和波速比(Vp/Vs)三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俯冲太平洋板块内部地震波速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降低,据此,研究人员对蛇纹石化程度进行了估算,发现其水合程度沿海沟走向的显著变化。

在已有约120年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的舒马金群岛,俯冲板块水合程度最高,这可能是由于洋脊处形成的化石组构近平行于海沟方向,加强了俯冲外缘隆起处弯曲断层的水合作用,生成的大量蛇纹石导致板块强度降低,板间耦合较弱,因此板块界面难以形成大地震。同时,俯冲板块水合程度由西向东减小,并且表现出不平滑的变化趋势,这与板间耦合沿海沟走向的分段变化特征,以及2020-2021年两次板间大地震的同震位移空间展布密切相关。这些现象表明该地区俯冲板块水合程度的空间变化可能影响了板间耦合和大地震破裂。

此外,在舒马金群岛和科迪亚克岛,由于上覆板块和地幔楔表现为低速、高波速比特征,同时俯冲板块内具有更频繁的地震活动,深部板块的变质脱水可能更加强烈。而脱水过程中释放的含水流体向上迁移和聚集,又促进了板块界面深部构造震颤与长周期慢滑移事件的产生。

相关文章

港媒:脆弱的海洋不应成为日本福岛核污染水的倾倒场

中国日报网7月11日电日本政府不顾多国及该地区渔业团体的强烈反对,坚持今年夏天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对此,香港《南华早报》近日刊文称,脆弱的海洋不应成为日本福岛核污染水的倾倒场。作者认......

向海洋要食物,“中国饭碗”会有多丰富?建设“蓝色粮仓”

今天是第十五个世界海洋日。在我们生活的这颗蔚蓝色星球上,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在绵长的海岸线上,点缀着一个又一个港口城市,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以领跑全球的水产养殖......

以色列科学家为珊瑚寻找最后的栖息地

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加剧,预计到2030年,全球接近60%的珊瑚将会死亡。在以色列南部、红海亚喀巴湾之滨的城市埃拉特,当地......

我国海洋卫星地面系统奠基人刘建强突发疾病去世

记者从刘建强同志治丧委员会方面获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自然资源部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刘建强同志在工作会议现场突发疾病,送医抢救无效,于2023年5月25日3时42分在北京去世,享年59......

海洋所发现弧后深海热液系统存在碱性黑烟囱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地球物理快报》(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上在线发表题为DirectH2S,HS- andpHmeasurementsofh......

超级海藻:以色列科学家大幅提高海藻的健康和药用价值

来自特拉维夫大学和以色列海洋和湖泊研究所(IOLR)的科学家们在提高海藻生产健康天然材料的能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们最近的研究集中在促进海藻中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生产,这些化合物对人类健康有益。其中包括......

气候变化正威胁着海蝴蝶的生命周期

研究人员在调查南大洋翼足目动物的生命周期时,发现不同物种对海洋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大约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CO2)排放被世界上的海洋吸收。当这种吸收发生时,二氧化碳与海水相互作用,导致海洋的pH值下降......

新发现揭示了游荡在侏罗纪海洋中可怕的海洋捕食者

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个在侏罗纪海域游荡的巨大的海洋捕食者的化石。据研究小组称,这种生物可能已经成长为现存虎鲸大小的两倍,并可能以当时在海洋中的几乎所有其他生物为食。来自朴茨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英国牛津郡......

海洋“黄昏区”的未来岌岌可危

新的研究表明,由于气候变化,海洋"黄昏区"的生命可能会急剧减少。处于200至1000米(650至3300英尺)深处的"黄昏区"得到的光线非常少,但却是各种生物和......

去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逾9.46万亿港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

自然资源部13日发布的《2022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94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我国海岸长度约3.2万公里,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