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10 12:12 原文链接: 在粒子世界里“追光逐梦”

  基于先进加速器的光子大科学装置是探索微观世界最先进的工具之一,可以用于给分子拍摄“照片”。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作为最新一代的光子大科学装置,可将微观世界快速变化的过程拍摄成分子“电影”。

  过去一年来,这群研制微观世界“摄像机”的人——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攻关青年团队——屡创佳绩,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自由电子激光混合级联放大输出;提出并验证了相干能量调制的自放大;实现了2纳米饱和出光,建成了国际上首个“水窗”波段全覆盖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

  5月3日,这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光源中心主任赵振堂带领的青年团队实至名归,凭借在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攻关青年团队 受访者供图

  革命性的研究工具

  “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是目前最先进的X射线光源之一,它的研制和调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该团队骨干成员、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冯超对《中国科学报》说,“去年5月,我们成功实现了最短波长为2纳米的自由电子激光出光放大,之后在去年11月科学家采用此光源实现了好于20纳米的成像分辨率,这相当于能看清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

  软X射线是指波长在10纳米到0.1纳米之间的X射线,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可用于观测微观物质的动态变化过程。作为新一代光源,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的峰值亮度比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高 10 亿至100 亿倍;脉冲长度可达到飞秒量级,比第三代同步辐射光短 1000 倍,而且相干性更好。

  “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这种大科学装置是当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科学平台之一。”该团队骨干成员、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邓海啸告诉《中国科学报》,“它将为物理、化学、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提供革命性的研究工具。”

  2016年,团队承担了“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及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批启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的研制任务。

  经过5年多的建设和精细调试,团队高质量地建成了我国首台X射线波段自由电子激光试验装置。这是我国首个可以覆盖“水窗”波段的高增益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该装置的一系列进展表明,我国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研制方面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实现“水窗”全覆盖

  该试验装置采用团队自主提出的EEHG-HGHG混合级联这一先进运行机制,并于国际上率先实现了这一机制的原理验证,试验装置于2020年11月通过国家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团队“首创EEHG-HGHG混合级联型FEL的先进运行模式,其辐射带宽和中心波长稳定性显著优于HGHG-HGHG级联”。

  2021年,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攻关青年团队完成了多项里程碑式的成果。1月份,团队完成基于试验的用户装置升级改造和总体集成;3月,完成直线加速器调试,之后又以国际上少有的速度相继实现了5.6纳米、3.5纳米、2.4纳米和2.0纳米自由电子激光的出光放大,并实现了“水窗”波段全覆盖,且输出性能优异,成为全球仅有的3台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最早覆盖“水窗”波段的装置。

  “波长在2.3纳米到4.4纳米范围内,水对X射线是透明的,但构成生命的其他重要元素,例如碳等,仍会与X射线相互作用。”冯超解释说,“因而,水窗波段的X射线可用于活体生物细胞显微成像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应用价值。”

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中控室调试现场。 受访者供图

  支部建在中控室

  “这支年轻的队伍对于自己承担的研制任务有自豪感、有执行力,有创新意识。”赵振堂说,“该装置最初的定位是进行世界最前沿探索,采用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中最先进、也是最复杂的运行模式。而如何建设一个稳定的自由电子激光装置,不仅是对团队的重大挑战,更是国家赋予团队的历史使命。”

  在实验装置调试阶段,团队成立了以加速器物理和关键硬件系统组成的调束攻关小组,制定了周密的调试计划和关键节点里程碑,尽快实现系统间协同工作。

  攻关小组负责人,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刘波说:“装置建设5年来,团队成员几乎全部放弃了休假,以‘困难迎头上’‘问题不过夜’的态度,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解决问题,提高装置调试效率。”

  作为一个500多米长的“大块头”,软X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的实验调试极其复杂,其过程涉及数千个变量,任何一个变量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实验结果。项目建设伊始,一些设备尚不稳定,研究人员在无数次调试中发现:一方面停机恢复后电子束状态变化明显;另一方面,白天外部环境等引起的地基微震动和电网波动,都会影响调试结果。

  因此,该团队决定全天不停机,每天两班倒。通常经过两三天调试稳定后,研究人员会利用凌晨0点至5点间最稳定的时段开展实验。

  随着疫情发展,上海光源园区面临封控,这给调试任务带来了巨大挑战。面对这一情况,团队将“支部建在中控室”,迅速组建攻坚小组返回园区,进行全封闭连续攻坚。

  3月27日,光源迎来短暂的轮换窗口期,此时值班人员已经坚守了10天时间,但他们毫不犹豫做出了选择:开车回家,接过家人准备的衣物,连车都没有下,就掉头返回光源继续工作。

  “团队有27人,其中35岁以下占比63%。”该团队骨干成员,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张猛说,“这是群把自己交给自由电子激光事业的‘追光人’,大家在问题面前不畏缩、不逃避,充分利用一切条件解决问题。面对疫情,有人在一线值守40多天,有人将新婚不久的妻子留在家中,充分体现了‘上海光源精神’中的奉献精神。”

  在疫情期间,该团队又实现国际上波长最短的回声型自由电子激光出光放大和首个反渐变型波荡器增强的谐波自种子自由电子激光出光放大。这些成果标志着装置整体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标志着我国在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研制和使用方面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

相关文章

女性医疗工作者面对辐射该何去何从

在最近发表在《BMJ》上的一篇文章中,医生们主张为经常通过X射线和其他成像程序暴露在辐射下的医疗机构的妇女改进电离辐射防护,以减少她们患乳腺癌的风险。由于乳腺组织对辐射高度敏感,而且电离辐射是一种公认......

空天院实现超快波长切换的长波固体激光光源

2023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研制项目的资助下,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基于声光偏转器(AOD)调谐技术和光参量振荡技术(OPO)实现了8.0-8.7μm长波激光的可......

基于大科学装置的金属组学研究获进展

金属组学是系统研究生命体内自由或络合的金属/类金属的分布、含量、化学种态及功能的一门新兴学科。大科学装置可为金属组学研究提供卓越平台,发展新的金属组学研究框架。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与东北大学......

强力激光首次制造“虚拟避雷针”

英国《自然·光子学》杂志17日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朝向天空的强力激光能制造出一种“虚拟避雷针”,可转移电击路径。这些发现可能为发电站、机场、发射台等带来更好的避雷方法。最常见的避雷设施是富兰克林避雷针......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实现激光驱动湍流磁重联

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了解到,我国科研人员依托上海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神光Ⅱ”装置,首次在实验室实现激光驱动湍流磁重联物理过程,并通过标度变换用于解释太阳耀斑爆发现象,实验证实湍流过程对耀斑快速触发......

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实现激光驱动湍流磁重联

科技日报北京1月17日电(记者张盖伦)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了解到,我国科研人员依托上海高功率激光物理国家实验室“神光Ⅱ”装置,首次在实验室实现激光驱动湍流磁重联物理过程,并通过标度变换用于解释太阳耀斑爆......

陕西师范大学小角X射线散射装置公开招标公告

项目概况小角X射线散射装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西安高新区高新四路1号高科广场A座1001室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3年01月30日09点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

岛津中标长安大学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

一、项目编号:CZB2022501H/RH采字[20221201](招标文件编号:CZB2022501H/RH采字[20221201]号)二、项目名称:长安大学企业信息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项目三、中标(......

研究提出磁层X射线二维图像反演三维磁层顶新法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被地球内禀磁场形成的磁层保护着,磁层的外边界称为磁层顶。近些年,研究人员发现磁层顶附近区域在软X射线波段是明亮的。软X射线的辐射机制是太阳风电荷交换(SolarWindChargeE......

激光首次被用于投掷和捕捉单个原子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2月19日报道,激光首次被用来投掷和捕捉极冷的单个原子。该技术未来可用于组装量子计算机。为将几乎与绝对零度一样冷的原子排列成不同阵型,研究人员通常会利用被称为光镊的高度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