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3-17 17:51 原文链接: 植物“大家庭”再添两位“新成员”

3月17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研究团队公布了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两个植物新种,一个是以大熊猫“放归山林”计划的倡导者张和民为命名的和民盆距兰,另一个则是以发现地为命名的卧龙报春。

早在2021年6月,研究团队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树栖微型兰花,它被初步鉴定为盆距兰属列叶组的一个物种。2022年3至8月,经多次补充野外调查和繁殖期植株标本采集,再经过详细的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最终证实该物种为兰科盆距兰属的一个新种。

考虑到其原产地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早开展大熊猫保护、繁育、放归等科学研究的基地之一,而张和民教授又被誉为“大熊猫之父”,亦是大熊猫“放归森林”的倡导者。因此,为致敬他对卧龙地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该新种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和民盆距兰。

和民盆距兰为多年生树附生草本植物,附生于海拔2400-2700 米的以铁杉为建群种的亚高山针阔叶混交林树干上,花期3-4月,果宿存。形态上,该新种与二脊盆距兰最为相似,但其嫩叶密布紫红色斑点,而成熟叶则几乎没有紫红色斑点,并且向下反卷的前唇表面光滑无毛,中央加厚的紫红色垫子有不规则的褶皱等特征可与二脊盆距兰明显区分。

同时,基于36个盆距兰属物种的核糖体内部转录间隔和四个叶绿体DNA片段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和民盆距兰与二脊盆距兰和列叶盆距兰密切相关。目前仅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该新种的3个居群(约200株),数量较为稀少。由于野外调查数据还不足以完全评估该物种的分布界线,因此参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判标准,和民盆距兰被初步评估为DD级(数据缺乏)。

2021年5月,研究团队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丫头子岩窝发现了一“形态迥异”的报春花属植物,因其叶片边缘有齿,叶脉不凸起,花葶短或等于花梗,黄色的花和花冠筒等特征明显不同于该属的其他类群。研究人员当即采集了花期标本,后于2021年8月采集到果期标本,并在2022年5至6月完成野外补充调查。后经详细的形态对比及分子系统学研究,确定其为报春花科报春花属的新物种。因其模式产地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故命名为:卧龙报春 。

卧龙报春为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海拔3400米左右的高山灌丛与草甸交界区域的陡峭岩壁上,花期5-6月,果期8-9月。目前仅在卧龙丫头子岩窝发现1个分布点(居群),种群数量、分布范围、受干扰情况等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参照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卧龙报春”被初步评估为DD级(数据缺乏)。

值得注意的是,和民盆距兰和卧龙报春是该团队继卧龙盆距兰后在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再次发现的两个植物新种,这不仅丰富了该地区的物种多样性,也对促进了对该地区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相关文章分别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钥匙》上。

成都生物所博士研究生廖敏为和民盆距兰的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李雄为卧龙报春的第一作者,副研究员徐波为通讯作者。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3897/phytokeys.215.91061

https://doi.org/10.3897/phytokeys.218.91161

和民盆距兰 成都生物所供图

卧龙报春 成都生物所供图


相关文章

植物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如何检测?在线质谱仪轻松解决

1引言绿色植物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方面从环境中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形成自身所需的有机物,放出O2,另一方面,也向环境中释放微量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

碰一碰,不说话的植物反应很激烈

植物如何对非常微弱的机械性刺激——触碰做出响应是非常有趣的科学问题。以往,我们知道触碰含羞草、捕蝇草等植物,它们会迅速做出运动响应,而大多数植物对触碰的响应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观察到。近日,著名国际期......

科研人员揭示高温下植物种子前身胚珠命运的保护机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秦跟基教授课题组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TCP4transcriptionfactorinhibitshi......

植物叶绿体蛋白,治疗亨廷顿症等蛋白质病的新希望

德国科隆大学的研究人员在NatureAging期刊发表了题为:InplantaexpressionofhumanpolyQ-expandedhuntingtinfragmentrevealsmecha......

发现特有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与广西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生物学期刊《生态与进化》上刊发论文,发表了一个目前已知为我国横断山区所特有的苦苣苔科植物新种“黄鹂马铃苣苔”,为我国的苦苣苔科植物又添加了新成员......

研究揭开导致植物种间竞争的神秘面纱

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通过根系分泌多种化合物,从而影响邻近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被称为植物化感作用。早在2300多年前植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之初,亚里士多德的学生、“植物学之父”提奥弗拉斯特就观察到化......

菊科植物为何是进化最为成功的植物?

菊科植物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超强的环境适应性,常被视为在进化上最为成功的植物,但是其背后的分子遗传机制尚不明确。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杨效曾团队和北京大学李磊团队在权威期刊《自然·通讯》上发表题为“Co......

喀斯特坡面关键带植物水分利用及适应机制研究获新进展

喀斯特碳酸盐岩在垂直方向上经过强烈的溶蚀作用,使得降水通过岩石的裂隙分散入渗,形成以峰丛为主的岩溶地貌。岩溶作用使得喀斯特坡面土层浅薄,持水能力较差,加之沿坡发生土壤侵蚀,导致自下而上的岩土结构、水分......

《嘿,你的生活被这些植物改变了》出版

一花一叶,一草一木,自然奥妙,点滴现于平实生活。近日,由王瑛、谭如冰、王晨绯主编的《嘿,你的生活被这些植物改变了》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引人入胜的科普写作模式引导读者进行探索和体验,建立......

植物所揭示新的植物生物钟周期精细调控因子

生物钟作为植物细胞内在计时机制,通过协调基因表达的节律性和代谢稳态等,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性和季节性环境变化。当植物内源生物钟系统和外界光-暗周期相一致时,植物会获得最佳生长,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