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1-14 11:14 原文链接: 中国古代家犬线粒体全基因组揭示其种群扩散

  1月8日,中科院生物一区杂志《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大学和四川大学等合作完成的关于中国古代家犬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所获得的26例中国古代家犬线粒体基因组大多(18/26)属于A2单倍型,并且可能与现生的澳洲野犬及太平洋岛屿殖民时代之前的家犬直接相关。研究推测A2单倍型的家犬可能曾广泛分布于长江黄河流域并占据主导地位,后期扩散到中国南方、东南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及太平洋的岛屿上。

  东亚南方是遗传学研究认为的家犬可能的起源地,但是与考古学的证据相冲突。家犬的古代遗存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为常见,而且相对时间也较早,所以动物考古学研究更倾向于认为家犬起源于中国北方,或者首先在中国北方出现。中国南方地区可能是受到骨骼遗存保存条件的限制,发现于浙江田螺山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较早期的遗址之一。这一遗址发现的田螺山个体在网络结构图上处于所有A2单倍型个体的中心位置,及在系统进化树上处于所有A2单倍型个体的基部,说明这一个体可能与A2单倍型祖先群体相关。另外,包括A2单倍型在内,约7,000-2,000年前这一区域至少存在有4种隶属A单倍型的亚型,然而现在生活在这一区域的绝大多数家犬属于A1单倍型,这一地区的家犬可能在2,000年以来遭受了较大的种群替换,尤其是长江以北的地区。

image.png

图1 (A)采集的古代样品分布情况;(B)单倍型A的几种亚型在中国、东南亚、太平洋岛屿上的组成情况;(C)以A2单倍型构建的邻接法网络关系图,浙江田螺山的个体处于中心位置,代表A2单倍型的基础类群;(D)以单倍型A构建的贝叶斯系统进化树A2单倍型部分;(E)贝叶斯种群增长图。(张明供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中心之一,在中国北方地区种植小米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研究发现在约7,500年前家犬有一个明显的种群扩增,这与中国农业起源及人群数量扩张相吻合。这也暗示着A2支系的家犬可能迅速地随着农业人群的扩张到达整个长江黄河流域。A2支系的家犬在中国古代家犬样品中非常常见,但是在2,000年以来被A1单倍群的个体大量替代。在可能替代事件发生之前,有一些A2类型的家犬已经成功地向南扩散到澳大利亚、太平洋岛屿以及向北扩散到东西伯利亚的极地地区。殖民时代前的太平洋岛屿家犬可能从长江黄河流域起源,经东南亚大陆、印度尼西亚到太平洋深处的不同岛屿,这一支系的家犬可能随着前南岛语系人群和南岛语系人群一同扩散。

  本研究首次系统地开展了中国古代家犬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工作。以后的研究还需要加入更多的东亚地区和相邻地区的古代样品的线粒体基因组和核基因组信息,特别是东亚南部的样品,能够对家犬的遗传历史和扩散路线有更明晰的结论。

  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探索奖及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支持。

  image.png

图2 红色区域代表了澳洲野犬、新几内亚歌唱犬和殖民时代之前的太平洋家犬的可能起源地。(张明供图)


相关文章

线粒体翻译损伤通过激活线粒体UPR延长线虫寿命

近日,《氧化还原生物学》(Redox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周小龙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畅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Mitochondrialtr......

新研究揭示了一种代谢物是如何导致炎症和疾病的

一项突破性的研究发现了线粒体的一种代谢物与触发炎症反应之间的联系。作为我们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线粒体在执行各种任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细胞运作所需的化学反应。这些功能之一是生产能量,这对细胞生长......

新的细胞内烟雾探测器被发现

波恩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新型的细胞内"烟雾探测器"。这种传感器会提醒细胞注意线粒体的损坏--线粒体是提供能量的细胞动力室。这种传感器的功能失调可能导致慢性皮肤病......

Nature:科学家发现癌细胞中线粒体发挥功能的关键信息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知道,线粒体在癌细胞的代谢和能量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截止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不清楚线粒体网络的结构组织与其在整个肿瘤水平下的功能性生物能量活性之间的关联。近日,一篇发表......

新成果推动离子热电实用化进程

离子热电转换是以离子为载流子实现热能与电能直接转换的一种能量转换形式,其具有毫伏级塞贝克系数、良好延展性和低成本等优势。离子热电的巨塞贝克效应为开发高性能热电器件开辟了全新途径,在星际探测、自发(供)......

端粒、线粒体、炎症“关系匪浅”衰老三标志共同作用可防癌

随着年龄的增长,染色体的端粒逐渐缩短。美国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当端粒变得非常短时,它们会与“细胞的发电厂”线粒体进行交流。这种交流会触发一组复杂的信号通路,并引发炎症反应,从而破坏可能癌变的细......

α7nAChR介导线粒体氧化应激来拮抗Aβ诱导的心房重构

阿尔茨海默病(AD)和房颤(AF)都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经常共存。AD与房颤之间的关系已被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一些研究也认为房颤可以显著增加AD的风险,这主要是由于房颤引起的脑低灌流、氧化损伤和炎症失衡......

国外研究揭示非典型线粒体RNA加工机制

tRNA作为核酸酶释放侧翼转录的识别位点,决定了哺乳动物线粒体中典型RNA加工过程,但并非所有的线粒体转录物都由tRNA控制。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科研人员使用果蝇和小鼠模型,研究证明了线粒体蛋白DmA......

生物物理所等研发出修补线粒体损伤的小分子融合激动剂

1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团队与南开大学陈佺团队、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团队合作,在NatureChemical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Smallmoleculeagonist......

科研人员研发修补线粒体损伤的小分子融合激动剂

2023年1月12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胡俊杰团队与南开大学陈佺团队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郝小江团队在《NatureChemicalBiology》杂志上合作发表了题为"Small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