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16 16:32 原文链接: “中国天眼”:叩问宇宙亘古之谜

宇宙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能看到宇宙边缘吗?

以南仁东为代表的老一代天文学家20世纪90年代提出设想后,“中国天眼”历经论证、立项以及艰苦建设,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2020年1月11日,“中国天眼”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对快速射电暴的研究,有助于人类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快速射电暴,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宇宙中的“闪光灯”。它的起源与物理机制目前是完全未知的,它也成为了当今天体物理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

FAST工程师宋本宁说:“‘中国天眼’的接收面积非常大,所以它的灵敏度非常高。它能看到其他望远镜看不到的比较弱的脉冲辐射,这个就比其他望远镜有很多的后续观测上的优势。”

“FAST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样本”入选了今年2月份公布的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这也构成了快速射电暴事件的世界最大样本集,体现了“中国天眼”的优势。

同时,发现脉冲星是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观测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脉冲星就像宇宙中的“灯塔”,它极其稳定的自转周期,可以成为人类测量宇宙时空的一个超高精准时钟。

截至目前,FAST共发现约500颗脉冲星,成为自其运行以来世界上发现脉冲星效率最高的设备。这些成果的取得,与技术团队创造性的设计密切相关:FAST索网上固定的4450个反射单元,可以精确定位、协同运动,覆盖接近60%的天区。

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以来,FAST运行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已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

在这背后,是一群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年轻人,在默默付出和坚守。他们常年守在深山中的电磁静默区,奉献青春,无怨无悔,为大国重器的运维作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不要辜负南仁东老师的期望。”FAST工程师孙纯说,“因为他当时也说过,希望后来者用好这个望远镜。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年轻人在这里把望远镜运维好,为后面的重大成果产出提供更好的基础。”

相关文章

宇宙首批恒星爆炸“灰烬”现身

法国和意大利科学家携手利用欧洲空间局的甚大望远镜,首次发现了宇宙中第一批恒星爆炸后留下的“灰烬”。他们探测到3个遥远的气体云,其化学成分与科学家对第一批恒星爆炸的预期相匹配。最新发现有望帮助科学家进一......

香港首个工业元宇宙科技馆开幕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以下简称生产力局)全新的“工业元宇宙科技馆Celesphere”3月30日正式开幕,该馆展出最新的工业元宇宙应用技术方案,包括荣获多个国际科研奖项认可的技术,助力业界实践智能制造,成......

太阳系“后院”一系外行星可能无大气层

美国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观测结果显示,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特拉普派-1b”可能没有大气层。“特拉普派-1”是一颗表面温度极低的红矮星,距离地球约39光年,所处......

除了探索宇宙航天力量还这样造福人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报告中提到,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领域,航天领域的一次次突破都引发全国人民的关注。而除了向浩瀚宇宙进发,航天力量还在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外星文明为何还未通过人类的“好友申请”

“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孤独?”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这道哲学命题,开启了人类对系外行星与地外文明的探索。许多仰望星空、对宇宙抱有幻想的人,都思考过“地外文明是否存在”这个问题。1977年11月16日,科学家曾“......

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入驻成都科学城

2月13日,天府宇宙线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四川天府新区举行,标志着该中心正式入驻成都科学城。研究中心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设立,为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rgeHighAltit......

遥感“瞰”创新走近我国的大科学装置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又称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春节过后,我国科研工作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下面我们就通过遥感卫星数字地球技术一起去我国的几个大科学装置,感受......

2023:宇宙探索向更远深空迈进

2022年无疑是太空年,世人惊叹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奇妙图像,看到了银河系的黑洞,也见证了中国天宫空间站主要配置组装完成。展望2023年,科学家们将探索更加遥远的深空,揭示更多宇宙的奥秘。......

2023:宇宙探索向更远深空迈进

2022年无疑是太空年,世人惊叹于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奇妙图像,看到了银河系的黑洞,也见证了中国天宫空间站主要配置组装完成。展望2023年,科学家们将探索更加遥远的深空,揭示更多宇宙的奥秘。......

中国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1月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研究员领导的团队,通过FAST平台,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具有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3月18日,李菂领导的团队通过分析包括F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