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4 10:35 原文链接: 中海油服长效科研激励机制见成效

近日,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条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已于近期在广东佛山建成投产。这标志着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璇玑”系统正式迈入大规模产业化新阶段。

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技术被誉为石油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璇玑”由中国海油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服)研发,是我国石油钻井、测井领域一项革命性的技术突破。

据介绍,该系统可以精准控制地下数千米深的钻头,甚至可以“遥控驾驶”钻具在0.7米的薄油层中横向或斜向稳定穿行1000米以上,真正实现了钻井设备“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同时,“璇玑”系统可以对地层资料实时分析,这将帮助人们大幅降低油气田开发成本、高效开发海洋油气资源。

“揭榜挂帅”放权破除制度束缚

“璇玑”系统能够实现产业化,与中海油服的技术驱动战略密切相关。

中海油服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赵顺强介绍,中海油服多年来保持着稳定增长的科研投入,其中“十三五”期间科研总投入31亿元,拉动产值194亿元,自主创新技术占技术板块收入的75%,推动技术板块收入占比从2016年的37%提升至2021年的52%。与此同时,中海油服也连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

为规范科研投入产出,充分发挥科技对公司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中海油服建立了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测算模型,制定《中海油服科研成果经济效益测算及激励方案》,形成科研成果转化模拟利润分成机制,探索建立长效科研激励机制;通过上下联动,界定跨部门合作促进科研项目研发、生产、应用主体责任,同时注重过程管控,针对性制定项目管理手册,最大限度保障科技项目合理、合规、高效开展。

向创新要动力,中海油服做了许多探索。赵顺强告诉,近年来,中海油服探索以“科技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揭榜挂帅组织形式,试点方案在用人权、采办权、财务权、考核权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努力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制度约束,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

比如,科技项目经理负责制对项目管理给予充分放权,赋予项目经理与项目高效运行相匹配的管理权限:项目经理可在权限范围内自行制定项目组内部各项运行管理制度,结合项目运行需要自行开展项目调整、采办、财务等权限范围内相关审批。同时,项目经理对团队组建也有充分的自主权,成员也将基于对项目任务和目标的认同自愿加入,避免“行政化”组队带来的动力不足、目标感不强。

2021年,中海油服揭榜挂帅制首个试点项目运行高效,成果显著,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新材料研发取得突破,研发关键处理剂10种(目标为5种),攻克高温抗盐处理剂世界级难题,8种产品提前进入中试。对此赵顺强表示,试点项目的成功运行为后续项目开展做出了积极示范,有效推动了揭榜挂帅制扩大开展。

真金白银奖励技术产品产业化

充分放权之余,中海油服还探索将真金白银的奖励分配给科创人员。

近年来,中海油服设立产业化基金激励项目,瞄准新成果转化应用、技术产品产业化以及新技术攻关等研发关键环节,加大激励力度,加速研发进程,促进成果转化。自2017年起,中海油服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技术产品产业化激励基金,按照技术产品产业化项目的重要性(开发难度、产值贡献度)和完成时间节点相结合的方式,设定阶梯式奖励标准。

2018年,“大直径旋转井壁取心仪”科研团队获得年度技术产品产业化激励150万元,研发人员切实享受到研发红利,该技术产品成果转化进一步加速,2019年和2020年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作业井次分别达到21和36井次;2020年产业化仪器数量达到12支,海上作业市场占比达到82%,相关技术产品在2019年获得集团公司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年获得天津市技术发明一等奖。

赵顺强表示,中海油服不断探索科研长效激励机制,通过分层级、立体式的激励机制,形成科研成果转化模拟利润分成激励方案,引导科研人员不断开发新的高技术附加值产品,提升技术产品盈利能力,推进技术推动发展的价值导向。

为进一步激励科研人员,中海油服所属事业部从奖金“大盘子”拿出资金设立奖金池,针对“年度重大科技成果”“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在用技术支持”进行专项奖励,“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分为四等级奖,“年度重大科技成果”最高奖励100万元,“在用技术支持”每项2万元。

赵顺强还介绍说,每年年初,中海油服会公布当年科研关注的重点领域和核心技术,项目组和技术人员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申报,如果年底考核完成预期目标,即进行实时奖励。以油田技术事业部为例,年度重大科技成果发放94万元,涉及8项技术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发放158万元,涉及16项技术产品;在用技术支持总共发放54万元,包括27项重点在用技术支持,累计发放专项奖励306万元。专项奖励金的发放范围包括科技研发人员和现场推广作业人员,覆盖新技术产品研发到应用的全链条。

与此同时,公司技术板块事业部设有研究院,下属研究院每月拿出奖金总额的10%作为科研即时激励。以油田技术研究院为例,奖励分为“技术进步”“故障关闭”和“支持推广”三类,主要针对研究周期在1~3个月的科研成果。2020年,研究院已发放激励11期,累计激励项目240项,获得激励759人次,激励总额52.36万元。赵顺强认为,即时激励的执行对推动技术进步、提高有效技术供应、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起到了积极效果。

拓展人才技术的获取途径

为构建合理高效的科研人员培育路径,推动科技工作者具备“登高望远”的意识,赵顺强介绍,中海油服非常注重对科研团队的支持,具体措施有配齐技术人员、扩容技术领军人物团队等,确保科研团队撑起公司发展的重任。

依据专业技术水平、个人发展潜质和专业建设需求三个方面,中海油服按照技术发展方向,兼顾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梳理“集团公司专家—所属单位专家—青年科技英才”人才梯队,系统规划集团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方案。

中海油服还致力于构建先进的基础研发试验平台,为科技工作者搭建“舞台”。赵顺强介绍说,近年来,中海油服先后建立了以燕郊科技园、新疆实钻基地为代表的试验基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中海油服先后与国内外30多所科研院校签订了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优势互补的技术联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联合技术研究。

相关文章

从海洋中找答案,让台风预报更有底气

阳光、沙滩,这是很多人对大海的向往。而对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海洋气象观测研究组首席黄健来说,面朝大海,不一定春暖花开,更多的是设备损毁的困扰。3月29日,迎着风浪,在冲锋舟上颠簸近一个小时......

2023中国石油炼制科技大会召开

3月22日,2023中国石油炼制科技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以“低碳转型新形势下中国炼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基铭、曹湘洪、袁晴棠、李大东、杨为民,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在库、徐春明等7位院士......

海洋所所长王凡一行访问泰国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所长王凡率团出访泰国,访问了联合国海洋委员会西太分会、泰国东方大学、泰国农业与合作部渔业司、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海洋与海岸带司和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等......

“海洋命运共同体”名家大讲堂开讲

近日,“海洋命运共同体”名家大讲堂首场报告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开讲。活动由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中科院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海......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测试与仪器仪表技术交流会(山东站)

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促进石油、化工企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创......

“海洋人才港”项目专家咨询会在青岛举行

近日,“海洋人才港”项目专家咨询会在青岛举行,与会专家对项目规划方案进行了研讨。按照方案,该项目将以“双海”(海洋+海外)融通为特色,以高端人才集聚为引领,以八大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十五个项目为主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举办青岛市春季招聘

2月26日,青岛市2023高校毕业生春季大型招聘会暨西海岸新区产业引才环境推介会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办。活动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招才中心、西海岸新区人社局和长江路街道联合主办。近......

“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揭牌

2月15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我国首个“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在青岛正式揭牌,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同时启用,标志着联合国“海洋十年”协作中心在中......

深圳,再添985!

2月14日下午,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促进会会长杨洪一行来到中国海洋大学,就学校海洋学科设置、涉海科研项目、人才队伍建设以及国际交流等方面进行调研,探讨未来合作机会。校长于志刚、副校长魏志强、校长助......

深海惰性溶解有机碳研究获进展

海洋中蕴含着大量的溶解有机碳,其中超过95%的溶解有机碳难以被微生物降解,被称为惰性溶解有机碳。近日,我国科研人员利用长时间培养实验揭示了海洋惰性溶解有机碳的惰性机理。相关研究发表于Environ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