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3-21 00:00 原文链接: 重金属污染防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金属污染防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2011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依托中南大学组建的专门从事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国家工程技术研发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中心拥有一支研究特色鲜明、专业结构合理的高层次科研人才梯队,拥有固定人员47人,其中正副教授39人,70%的科研人员具有国外研究经历。研究人员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柴立元教授领衔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团队先后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中心还聘请了27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授,与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挪威生命科技大学、日本九州大学、秋田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
 
   中心拥有“国家环境保护有色金属工业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水污染控制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研究机构和平台的支持。建设有重金属清洁生产减污新工艺实验室、重金属废水处理实验室、重金属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烟尘污染控制与模拟实验室、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实验室、矿冶环境生物技术实验室、大型仪器公共检测室等7类研究室,配备了价值5000多万元的科研设备。
 
   中心坚持重金属污染防治研究特色,长期从事重金属清洁生产与污染物治理利用等相关技术的研发,形成了重金属清洁生产减污,重金属“三废”污染物治理与利用,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三大研究方向,开发了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法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含重金属低浓度二氧化硫烟尘净化回收技术、铅清洁冶炼及二次物料循环利用技术、铅、锡、锑、铋低温固硫清洁冶金技术、有色冶炼污酸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等30多项技术,形成了有色冶炼行业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体系。
 
   中心具有承担大型科研项目研发及技术服务能力,先后承担包括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100多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8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99项,发表国际高水平论文300多篇。此外,中心还完成了国家环保部、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下达的各类技术服务项目35项,完成国家标准制订与发展规划编制28项,其它地方、企业的咨询近100项。
2012年,中心牵头联合北京矿冶研究总院、中科院过程所、中国瑞林工程公司、株冶集团、河南豫光金铅集团、江西铜业集团、中金岭南股份公司等33家单位组建了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5年,科技部批准组建了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2016年3月,科技部批准依托中心组建“面向重金属污染防治产业的科技服务业试点”。
 
   中心注重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在株洲冶炼集团、水口山有色集团、河南豫光金铅、郴州金贵银业公司、郴州丰越公司等建立了产业化示范基地。中心还设计建设了“重金属固废处理”、“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处理”、“重金属气型污染物净化回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等系列移动式中试平台。这些产学研平台可迅速将实验室研发的新技术以及应用于工业试验现场,实现技术向市场的快速推广。目前,中心已实现成果转化与技术工程化建设15项,为行业年创效益近20亿元。
 
   中心还将人才培养,技术交流作为重要任务。中心每年向社会输送近百名高水平的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人才,组织重金属污染方面技术交流会2-3次,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200多人。
 

   未来中心的建设将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重大战略以及企业发展的需求,以重金属清洁生产减污、重金属“三废”污染物治理与利用、重金属重污染场地修复等创新为核心,加强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聚集、培养国内外高层次专业人才,加速创新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制定与完善相关行业技术政策、标准和规范,将中心发展成为一流的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的技术支撑服务平台。

 

 


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恢
联系电话:073188830875
电子邮箱:zjsgczx@126.com
通讯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中南大学校本部冶金馆
邮编:410083

 



位置:

相关文章

mRNA疫苗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新冠病毒传播速度快,感染面积大,毒株易变异等特点,导致疫情防控难度升级。为建立疫情防护屏障,人们需要在短时间内研发生产相应疫苗,并且快速、大规模生产和接种。传统......

解码免疫系统,“免疫图谱卓越计划”全面升级

9月7日,记者获悉,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指导,百图生科(北京)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编制的《计算免疫问题》在京发布。与此同时,双方合作升级“免疫图谱卓越计划”,通过人工智能解码人体免疫系统,为更......

研究发现:扁桃体菌群具免疫调节作用

桃体大家并不陌生,它是重要的淋巴器官,因其产生的淋巴细胞和抗体,可以对付入侵的各种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发挥着抗细菌、抗病毒的防御功能,常常被称为是人体免疫系统的第一道大门。我科学家发......

印度北部出现不明传染性疾病:一天从6人增加到220多人

据外媒报道,近日在印度北部的偏远乡村,出现了一种不明的传染性疾病,截至目前已经有至少220人出现高烧、咳嗽、头痛、呼吸短促等症状。据悉,这种不明传染病最近出现在印度北阿坎德邦(Uttarakhand)......

1.72亿美元!澳大利亚收到巨额捐款用于抗病毒药物研发

新冠疫情蔓延,人类以创纪录的速度研发出mRNA新冠疫苗,减缓了疫情。这让慈善家GeoffreyCumming深受启发,他决定20年内提供2.5亿澳元(1.72亿美元)在墨尔本建立一个治疗中心,专门在未......

杨卫:中国开放科学路上有两大考验、三道门槛、四条途径

“开放性是科学的本质属性之一。当前开放科学运动已达成全球共识,全球开放科学治理需要中国加入。”8月24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卫应邀出席第十七届中国科技期......

超耐用涂层科快速杀死病毒和细菌

在人类与细菌长达数百年的斗争中,可能很快会出现一种新武器:第一种可快速杀死细菌和病毒并持续数月的耐用涂层。美国密歇根大学工程师和免疫学家团队在《物质》杂志发表的研究证明,新涂层对新冠病毒、大肠杆菌、耐......

该如何应对感染新冠后对未来疫苗接种的影响?

跟感染流感一样,免疫系统也会留下第一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印记,感染何种变种、何时以及接种了几剂疫苗,这些变量可能都会影响到秋季——甚至未来每年的接种计划。怎么应对?在新冠病毒刚出现的时候,寻找疫苗很简单。......

最新《科学》研究开辟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新领域

 染色体连接小鼠“小竹”课题组供图8月26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李伟研究员与周琪研究员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

最新《科学》研究开辟哺乳动物染色体编辑新领域

 染色体连接小鼠“小竹”课题组供图8月26日,《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李伟研究员与周琪研究员团队的重要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