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11-23 10:47 原文链接: 《自然》及子刊综览

  《自然—催化》

  磁场远程控制化学反应

  《自然—催化》11月21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用磁场远程开启化学反应的方法。该技术实现在特定地点和时间释放分子,它在选择性药物输送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通常,酶遇到一个特定靶标(叫作基质)会快速反应。将一个药物分子连接到与酶接触时才会释放的基质上是可实现的。然而,在正常条件下,选择性成为一个难题:一旦酶与基质相遇,药物就会被立即释放。

  美国佐治亚大学的Sergiy Minko及同事通过分别将酶和基质连接到不同的氧化铁纳米粒子上,解决了以上难题。他们将这些粒子包在聚合物涂层中,确保它们不会互相作用。作者表明在没有磁场的条件下,连在纳米粒子上的酶与连在纳米粒子上的基质不会产生反应,因此药物不会被释放。然而,一旦开启磁场,纳米粒子在力的作用下聚拢,聚合物涂层融合,于是指定的化学反应发生,药物被释放。作者在一项概念验证研究中使用该方法,证明它可用于释放化疗药物阿霉素来杀死癌细胞。

  《自然》

  闪电产生放射性同位素

  《自然》11月23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称,闪电能够引发一项大气核反应,并产生放射性同位素。

  一般认为,闪电中伽马射线的能量可以导致大气中的光核反应,从而产生中子和正电子(电子对应的反物质)。然而,该反应并未有决定性的观测证据。

  日本京都大学的Teruaki Enoto和同事用四台辐射探测器,在2月6日发生在日本的一场雷暴中检测到中子和正电子信号。根据他们的数据,作者提出闪电引发的一波伽马射线光子与大气核碰撞,并产生核反应。大气中的光核反应产生中子和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并在衰变中产生正电子。作者表明该发现使闪电成为已知地球上第二条可在宇宙射线互作后产生13C、14C和15N等同位素的自然通道。

  《自然—通讯》

  痕量气体增加让土卫六温度骤降

  《自然—通讯》11月22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称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上的一个极地热点温度骤降可能因为大气中痕量气体增加。该现象此前一直未得到解释,但是卡西尼任务的观测揭示了此现象的运动机制。

  极地热点的形成是一种季节性现象,发生在春分后土卫六的高层大气中。然而,在2012年,南极一个热点的突然降温导致一个强大的冬季极地涡旋的形成,模型并未预测到此事件。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Nicholas Teanby及同事利用卡西尼任务在过去13年里采集的信息,调查土卫六大气中南极漩涡的形成和演化。他们发现热点产生痕量气体(有强大的降温效应),气体的积聚导致热点从2011年的高温状态转变为2012年到2015年的冷点。

  这些在大气高层的冷却痕量气体的产生和接下来极地漩涡的形成只存在于土卫六。然而,2016年到2017年卡西尼任务最后的观测(之后进入土星大气层)表明热点或将重现。

相关文章

超千亿电子伏特伽马射线暴中迄今最高能光子“现身”

国际天文学家在两个伽马射线暴的观测中,发现了一类剧烈爆发释放的迄今已知最高能光子。英国《自然》杂志20日发表的3篇论文,描述了这些天体物理学研究结果,对这类高能事件的形成过程提出了颠覆性的解释。伽马射......

瑕瑜:用化学反应的灵感改造质谱解决脂质组学的难题

质谱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家使用质谱,研究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的挑战性课题,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仪器研发与应用研究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紧密地联系......

科学家提出一维纳米限域有序组装反应的概念

纳米限域化学反应,是指限域在纳米通道内部的化学反应,通常比通道外部和体相中反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反应效率。纳米限域化学反应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其中一维纳米限域化学反应研究最为广泛,包括碳纳米管......

元素铼在气相化学反应中生成羰基配合物的系统性研究

近期,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化学组科研人员的主导下,通过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和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科研人员的国际合作,对第七族元素铼(Re)在气相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羰基配合物进......

宇宙中的第一次化学反应:化学是这样诞生的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同一种物质——氦合氢离子(HeH+)。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JeromeLoreau称它是“神秘的分子”(更确切地说,是“神秘的离子”,因为它带有一个正电荷)。化学老师大概教过你,稀有气......

天宫二号完成高精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

日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简称“天极”望远镜)完成了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了预定的科学目标,相关成果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

天宫二号完成高精度伽马射线暴偏振探测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15日透露,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搭载的伽马暴偏振探测仪(简称“天极”望远镜)已完成伽马射线暴瞬时辐射的高精度偏振探测,实现预定科学目标,相关成果于1月14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

大连化物所等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东辉、杨学明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兴安等合作,利用自主发展的具有国际上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结合高精度量子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

我国科学家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

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兴安教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孙志刚研究员、张东辉院士、杨学明院士等人,利用自主发展的具有国际上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结合高精度量子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分析,对H+H......

宇宙最大谜团之一伽马射线暴来源确定?

据英国《自然·天文学》杂志近日在线发表的一篇论文,科学家最新发现一个尘气涡旋遮蔽了一对相互绕行的大质量恒星。测量该星云的速度显示,其中至少一颗恒星的转速,足以使之在发生超新星爆发时发射出持久的伽马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