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7-07 16:08 原文链接: 最新论文提出低成本干预方法,青年减压良方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公共卫生论文,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青少年的应激相关想法和生理反应能在一节30分钟的在线训练课程后得到缓解。这项研究结果为调节青少年压力提出了一个简短而低成本的干预方法,或能大范围推广。

该论文称,如今,青少年的应激相关焦虑和抑郁症状达到历史之最,已经严重威胁到他们的精神健康。青少年面临的应激源包括繁重的功课、疫情封锁导致的社交隔离,以及未来的不确定性;帮助青少年找到接纳和应对这些应激源的方法,是帮助他们平稳过渡到成年期的关键。

有人提出一种应激优化法,主要是教会青少年主动应对社交和学习应激源,而不是想办法把这些应激源减到最少或对其回避,从而提升他们的抗压能力。这种压力有益思维基于的看法是,生理应激反应如心跳加速、深呼吸、感到焦虑,能激发一个人的最佳表现;另一种思维是成长型思维,认为努力、策略以及来自他人的支持具有促进智力发育的作用。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戴维·耶格尔(David Yeager)和克里斯托弗·布赖恩(Christopher Bryan)与同事和科研同行合作,开发出一种干预方法,这种方法协同融合了成长型思维和压力有益思维的概念,并在从学龄儿童到本科生组成的6组学生(共4291人)中进行测试。这一干预包括一个30分钟的自管理在线培训模块,该训练基于同时针对成长型思维和压力有益思维的协同策略。

随后,论文作者检测了这些学生的应激水平,包括心理幸福感、焦虑症状、学习成绩和应激相关认知、激素、心血管反应。他们发现,通过同时针对两种思维,单次的干预课程可以避免脆弱的青少年对正常应激产生不健康的应对方式,防止对相关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其中,一项研究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封锁期间开展,提示这种对应激的缓解可外推至不同的压力源和情景。

相关文章

20点直播|王玉正:如何应对压力烦恼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929.shtm直播时间:2024年3月12日(周二)20:00直播平台:科学网APP(科学网微博直......

工作场所健康计划并不能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

一项针对4.6万名员工的调查显示,许多公司提供的福利措施在促进员工心理健康方面收效甚微。相关研究1月10日发表于《产业关系杂志》。在英国,半数以上的雇主采取了正式的员工福利措施,包括员工援助计划(提供......

青少年病耻感可能比精神疾病杀伤力更强

“青少年阶段处于抑郁障碍的高发期,当我们无法科学识别的时候,常会将抑郁症状误认为是压力大、不够坚强等生活问题来看待,从而延误了诊疗,错过了最佳干预窗口期。”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副主任王钢强调......

60s视频识别心理健康状态,准确率达78%,鸿钧智能布局AI心理健康

传统的心理健康测评方式是量表测评,通过收集被测者回答量表中特定问题的数据,评估个体的心理特征、行为和情绪状态,量表包括抑郁自测量表(SDS)、焦虑自测量表(SAS)等,每一种量表代表着一种测评维度。但......

省政协委员建议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河南省教育厅给出答复

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消息,河南省教育厅近期答复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臧卫东委员关于“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体系”的提案称,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包括利用大......

近4成科研人抑郁!Nature:情况很糟糕

目前,科学界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危机。学术新人境况尤其让人担忧:工资微薄,过度劳累,压力山大……。但在学术界跌打滚爬多年的“学术老人”,情况也并没有比学术新人好多少。他们面临着资金支持竞争、发表文章,以及......

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提高专家:关注心理健康等层面诉求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大约新增乳腺癌患者42万人,且近年来年发病率每年递增3%到4%。伴随药物研发进展,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的生存期正在延长。在业内专家看来,乳腺癌已进入慢病化管理时代,如何改善患者生存状......

美国医事总署称社交媒体可能危害青少年健康

美国医事总署长官维韦克-穆尔西博士发布了一份新的公共咨询报告,警告说:"有充分的迹象表明,社交媒体也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福祉产生深刻的伤害风险"。虽然报告说社交媒体可以为年......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持续上升怎么办?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中小学生抑郁、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问题。“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

反思!心理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前阵子我遇到一位忧心忡忡、满面愁容的学生家长,谈到如何帮助他“不想上学又缺乏生活能力的女儿”,他因为双薪家庭而无法时常陪伴,话语中颇多无奈。其实,双薪家庭并不意味着对孩子发展束手无策。孩子成长过程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