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1-06 11:28 原文链接: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反应共振态研究获突破

  1月4日,记者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悉,该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学明院士、张东辉研究员领导团队,在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工作上再获进展,极大提高了人们对化学反应共振态的认识。相关论文发表于1月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

  据介绍,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一个根本任务,是认识反应过渡态如何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直接观察反应过渡态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化学研究中的一个“圣杯”。但由于反应过渡态寿命非常短(飞秒数量级,1飞秒等于10-15秒),实验上直接观测这些短寿命化学反应过渡态极其困难。而反应共振态是化学反应体系在过渡态区域形成的具有一定寿命的准束缚态,它提供了一个让实验直接观察化学反应在过渡态附近行为的契机,因而几十年来,寻找反应共振态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研究人员对相关反应进行高分辨交叉分子束研究,发现一定的前向散射信号,并在后向散射信号随碰撞能的变化曲线上存在振荡现象。为解释实验发现,张东辉等人利用他们提出的势能面多级构造法,构造了该体系目前最为精确的势能面。在新的势能面上,理论与实验取得了高度吻合。

  进一步分析表明,此类化学键“软化”现象是由于反应过渡态附近的非谐性所导致的,而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的过渡态附近都存在非常大的非谐性,因而往往能在振动激发态绝热势能面上造成一定的势阱,并有可能支持共振态。这一研究揭示了物理化学家长期寻找的化学反应共振态的“新机理”—— s化学键软化。这项研究为化学反应共振态研究指明了新方向。

相关文章

飞秒级化学反应放缓至肉眼可见

据28日《自然·化学》杂志报道,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科学家首次使用量子计算机直接观察到一个对化学反应至关重要的过程,实现这一突破的关键是将原过程速度从飞秒尺度减慢至毫秒尺度。研究人员表示,了解分子内部和......

大连化物所实现化学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精准调控

化学反应无处不在。如何精确调控化学反应是化学科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之一。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工程师通过添加催化剂、改变化学过程的温度与压力等宏观参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化学反应,得到所需的化学反应产物。随......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电子角动量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太阳对应化学反应产物的微分截面,白色海鸥组成的图形对应实验数据中的处在微分截面前向的马蹄铁形结构,而山峦对应模拟计算的反应势能曲面。插画作者:陈磊、梁琰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

研究发现化学反应中自旋轨道分波的量子干涉现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兴安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志刚研究员和杨学明院士课题组合作,发现了基元化学反应中自旋轨道分波的量子干涉现象,揭示了电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对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

一项新技术可详细观察反应短暂的“过渡态”

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分子获得能量并达到“不可逆点”的状态称为过渡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看到过这种状态,因为它只持续几飞秒(千万亿分之一秒)。然而,麻省理工学院、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其他一些机构的化学......

瑕瑜:用化学反应的灵感改造质谱解决脂质组学的难题

质谱在现代科学研究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分析化学家使用质谱,研究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领域的挑战性课题,做出有影响力的工作。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科学仪器研发与应用研究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紧密地联系......

科学家提出一维纳米限域有序组装反应的概念

纳米限域化学反应,是指限域在纳米通道内部的化学反应,通常比通道外部和体相中反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反应效率。纳米限域化学反应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大进展,其中一维纳米限域化学反应研究最为广泛,包括碳纳米管......

元素铼在气相化学反应中生成羰基配合物的系统性研究

近期,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核化学组科研人员的主导下,通过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和瑞士保罗谢勒研究所(PSI)科研人员的国际合作,对第七族元素铼(Re)在气相化学反应中生成的羰基配合物进......

宇宙中的第一次化学反应:化学是这样诞生的

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同一种物质——氦合氢离子(HeH+)。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JeromeLoreau称它是“神秘的分子”(更确切地说,是“神秘的离子”,因为它带有一个正电荷)。化学老师大概教过你,稀有气......

大连化物所等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几何相位”效应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志刚,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东辉、杨学明等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王兴安等合作,利用自主发展的具有国际上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装置,结合高精度量子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