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化学反应共振态研究获突破

1月4日,记者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获悉,该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学明院士、张东辉研究员领导团队,在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工作上再获进展,极大提高了人们对化学反应共振态的认识。相关论文发表于1月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 据介绍,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的一个根本任务,是认识反应过渡态如何控制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分布,直接观察反应过渡态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化学研究中的一个“圣杯”。但由于反应过渡态寿命非常短(飞秒数量级,1飞秒等于10-15秒),实验上直接观测这些短寿命化学反应过渡态极其困难。而反应共振态是化学反应体系在过渡态区域形成的具有一定寿命的准束缚态,它提供了一个让实验直接观察化学反应在过渡态附近行为的契机,因而几十年来,寻找反应共振态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研究人员对相关反应进行高分辨交叉分子束研究,发现一定的前向散射信号,并在后向散射信号随碰撞能的变化曲线上存在振荡现象。为解释实验发现,张东辉等人利用他们提出的势......阅读全文

《Science》:光谱技术探测神秘的过渡态

  过渡态(transition state)理论是每个化学同仁都非常熟悉的基本概念,这也是化学教科书上的经典内容。它是化学反应动力学中的核心概念。但是一直以来,对于过渡态的实验测量似乎很难实现,以致于其概念主要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不过近期在《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可能会改变这

化学反应中的分波共振现象

实验测量到的F+HD反应中后向散射HF(v=2,j=6)产物强度随碰撞能量的变化(实圆点)。红实线是理论计算的结果。观测到的三个振荡峰被归属为J=12,13,14的。图中的三维图是在1.285kcal/mol碰撞能下HF产物在各个方向的散射微分截面图。B代表后向散射方向,F代表前向散射方向。 在

我科学家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分波共振现象

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图像达到了光谱精度   实验测量到的F+HD反应中后向散射HF(v=2,j=6)产物强度随碰撞能量的变化(实圆点)。红实线是理论计算的结果。观测到的三个振荡峰被归属为J=12,13,14的分波共振。图中的三维图是在1.285kcal/mol碰撞能下HF产物在各

一项新技术可详细观察反应短暂的“过渡态”

  在化学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分子获得能量并达到“不可逆点”的状态称为过渡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看到过这种状态,因为它只持续几飞秒(千万亿分之一秒)。然而,麻省理工学院、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其他一些机构的化学家现在已经研发出一种技术,可以通过对反应产物分子的详细观察来确定过渡态的结构。  麻省理工学院(

2011年北京质谱年会隆重召开

  2012年3月30-31日,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北京质谱学会举办的“2011年度北京质谱年会”在北京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来自科研院所、检测机构、仪器厂商等五百余位质谱界专家学者、实验室人员、技术工程师等参加了本次年会,共同探讨了质谱技

张东辉、刘舒团队揭示F+H2O→HF+OH反应中的动力学共振

  近日,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张东辉院士、刘舒副研究员团队揭示了F+H2O→HF+OH反应中的Feshbach共振现象。  Feshbach共振(动力学共振)是化学反应体系在过渡态区域沿着反应路径形成的具有一定寿命的准束缚量子态,它不仅会对反应速率和产物末态分布产生很大的影响,还提供了一个直

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化学反应中“日冕环”现象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兴安教授和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孙志刚研究员、张东辉院士、杨学明院士合作,首次利用自主发展的目前最高分辨率的交叉分子束离子成像技术,观测到了化学反应散射中日冕环的现象,并结合量子分子反应动力学理论分析,首次揭示了该现象所隐藏的反应动力学机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化学》(N

杨学明:归来是生命的轮回

  编者按: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科学院围绕创新科技目标,实施“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的第一年,各项人才工作全面展开,人才系统工程不断深入推进。“千人计划”、“百人计划”、“西部之光”等重要人才计划工作成效显著,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正在和谐

c-SiC3分子在AGB星周包层中形成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一项关于c-SiC3等含硅分子在渐近巨星分支(AGB)恒星IRC+10216星周的形成机理的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该成果是原子分子与化学动力学实验、量化计算、天体化学模拟强强联合、共同攻关的一个典型例子,展示了天体化学这门新兴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本质特点。此项工作由华东师

蒋华良,李洪林等PNAS获研究新技术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Free energy landscape for the binding process of Huperzine A to acetylcholinesterase”的文章,研发出了配体-受体结合自由能全景

2007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经2007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2007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建议名单:杨学明、EAST大科学工程研究集体、强场物理若干前沿问题研究集体和高端硅基SOI材料研究集体,现予以公布,同时在中国科学院网站上公布。 &nb

杨学明院士:亲手研制仪器 破解科学难题

  杨学明在实验室  资料照片  我们赶上了非常好的时代,认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同时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基础科学提供了有力支撑,使得科学家的科研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我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  16年前,杨学明做出了一个决定——回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科技大奖"花"落谁家?

科技大奖"花"落谁家?——盘点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邹声文、吴晶晶)每年年初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阅。各奖项的归属,也成为科技界甚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连化物所在线型三奎烷的合成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韩克利研究团队在线型三奎烷的合成机理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toward the tandem reactions of N-aziridinyl imine compounds forming tri

国家科技大奖突出原始创新

   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孙闻)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9日在北京颁发,原始创新突出成为本年度获奖项目的一大亮点。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副主任胡晓军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代表性论文多发表在国际相关学科的重要刊物上,SCI他引次数

大连化物所举办第17期博士后学术沙龙

  9月10日下午,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后联谊会主办的第17期博士后学术沙龙在生物楼小会议室举行。本期沙龙特邀请国际著名物理化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Daniel M. Neumark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江凌研究员主持活动。该所博士后、青年创新促进会成员等青年科技人员以及研究生等20

国家科技奖项目更加惠及民生

    新华网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吴晶晶)记者从日前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了解到,2008年度获奖项目中涉及民生的项目共计69项,占全部获奖项目的27.3%,体现出我国科技发展越来越惠及民生。      &nbs

国务院关于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国务院决定,对为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防

中科院:“百人计划”打造优秀青年人才“聚宝盆”

       周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12年前,已拿到法国绿卡的他,毅然回国。在中科院“百人计划”支持下,周琪在国内建立自己的实验室。12年后,他的科研成果令世人瞩目:首次证明诱导多能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一样具有发育为健康小鼠的能力;证

《中国科学报》药物设计新方法可预测药效

  3月5日,《中国科学报》记者撰文,介绍了我校课题组与美国Rice大学José N.Onuchic课题组合作,在药物设计理论计算新方法发展研究中获得重要成果的情况,全文转载如下:   本报讯(记者黄辛)近日,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课题组、华东理工大学李洪林课题组和美国Rice大学José

杨学明被聘为《科学》杂志新子刊副主编

   9月27日,国际顶级杂志Science(科学)宣布出版自己的数字化开放获取杂志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该杂志是一个涵盖所有学术领域包括计算机、工程、环境、生命、数学、物理以及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科学刊物,旨在提供一个顶级的科学研究出版平台,快速发表在整个科学研究领域的高水平且

宁波材料所用共沉积方法获得图案化疏水性可调Ni-P薄膜

  液体在固体表面的润湿行为是表面化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固体表面,如果水在其上的接触角(CA)大于150°,那么该表面具有超疏水性能;如果水在其上的接触角(CA)接近0°,那么该表面具有超亲水性质。超疏水表面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很多方面的用途,如超疏水低粘附表面,水滴的滚落可以将表

工程热物理所在化石燃料燃烧与绿色利用研究中获进展

  化石能源的燃烧是现阶段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竞争力。燃烧和氧化反应动力学直接关系到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点火特性。点火特性是表征燃料燃烧特性的重要基础数据,同时也是验证燃烧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其模型简化的关键依据。另一方面,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包括未反

哈佛大学91岁诺奖得主、Corey教授最新JACS合成手性α-氨基酮

  说起有机合成化学家E. J. Corey(Elias James Corey),你也许最先想到的是“逆合成分析”(retrosynthetic analysis)。E. J. Corey先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这一概念,并因此获得了199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这种逆向思维合成方法从剖析目标分

探索物质结构之透射电子显微镜

眼睛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架“光学仪器”,但它的能力却是有限的,通常认为人眼睛的分辨率为0.1 mm。17世纪初,光学显微镜(图1)出现,可以把细小的物体放大到千倍以上,分辨率比人眼睛提高了500 倍以上,这也是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一次巨大突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直接观察到原子是人们一直以来的

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杨学明当选中科院院士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9日揭晓。 51名科学家从314名有效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至此中科院院士总数达到727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当选。   按《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规定,中科院增选院士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

科学家首次看到化学键形成过程 有助理解化学反应发生

  利用美国能源部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X射线激光,科学家第一次看到了化学键形成的过渡状态:两个原子开始形成一个弱键,处在变成一个分子的过程中。相关论文发表在2月12日的《科学快递》上。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这一基础性进步将产生深远影响,可以帮助人们理解

杨学明院士:时间镜中的十三年

  时间如同一面不会撒谎的镜子。进入大连化物所13年来,第一批“万人计划”入选者杨学明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时间之镜对杨学明的写照是:研发科学仪器、做出科研成果、培育科学人才。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的小楼朴素别致,依山而建,隐在一

打造“世界最强光源”

  杨学明在大连化物所实验室真空腔体前。  自由电子激光谐波放大器。  杨学明在实验室与学生交流。  杨学明,1962年10月生于浙江德清,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动力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用户专

杨学明研究员获德国洪堡研究奖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研究员接到德国洪堡基金会主席Helmut Schwarz教授的通知,因其在化学动力学研究领域取得杰出成就而获得了洪堡研究奖(Humboldt Research Award)。     洪堡研究奖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设立,专门授予国外的杰出学者,以表彰其在科学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