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8 17:42 原文链接: 史上最全:肝癌10大标志物联合检测的对比评估(一)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其发生率位于所有恶性肿瘤中第5位,在中国是第4位,死亡率在全球和中国都占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3位。在中国,平均每67秒就有一个人被诊断肝癌,而与此同时,平均每74秒就会有一个人死于肝癌。全球每年有新发肝细胞癌78.2万例,死亡74.5万例,中国2014年肝癌新发病例数约36.48万人,因肝癌死亡约31.88万人,肝癌发生率占全球的一半多。

 

从全球和中国来看,肝细胞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很接近,说明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率差因而治疗效果很差。肝癌确诊后5年生存率很低,仅为10%[1]。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我国肝癌发病死亡流行现况、趋势及2030年预测分析结果,2030年和2014年相比,预测肝癌死亡人数将减少约11.95%,其中因为危险因素变化所致的肝癌死亡减少了60.99%,但人口老龄化却增加了44.05%的肝癌死亡,而人口总数的增长和发病一样将会增加约5%的死亡。

 

要提高肝细胞癌的治疗效果即5年生存率,首先得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即检测能力,检测能力也就是检测的灵敏度。

 

全球和中国的肝癌流行病学简况

 

全球肝癌发生率按高到低排行的前10个国家是蒙古、埃及、冈比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几内亚、泰国、中国和韩国。虽然中国排在肝癌高发国家的第9位,但是中国的人口数量大,乙肝病毒携带和慢乙肝患者数量多,因此肝癌的总患病例数也大,占全球总肝癌例数的一半以上。据统计,校正了年龄因素后,中国每10万人中,肝癌有18个[2]。肝癌的发生除与乙肝病毒相关外,还与饮食生活习惯如食用发霉的花生、玉米、豆类,酗酒、抽烟等有关。80%的肝癌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

 

通常来说,肝癌有三个阶段:乙肝→肝硬化→肝癌。在中国,超过80%的肝癌患者有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史。

 

肝癌的高危人群主要有:

1、乙型肝炎病毒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酗酒(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2、食用黄曲霉素污染的食物、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

3、年龄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较大。临床统计数据显示男性肝癌发病率远高于女性,在肝癌高发区男女发病率之比为(3-4):1,在低发区为(1-2):1。肝脏是人体最敏感亦是最脆弱的器官,劳累、酗酒、血糖过高等都会伤害肝脏,进而转为慢性肝损伤、肝炎,最后发展成为肝癌。

 

此外,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过大,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会促进癌细胞生长。近年的研究提示糖尿病、肥胖和吸烟等也是肝癌的危险因素[1]。

 

根据文献报道的临床上可用的肝癌标志物

 

目前临床上可用的检查手段包括肿瘤标志物的灵敏度都达不到要求。以下简要介绍一些目前可用的肝癌标志物: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 AFP)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的规定,当前临床上用于评估肝细胞癌风险的最有效手段是血清AFP联合超声检查,每6-12个月一次。血清AFP水平高于400ng/mL被认为有诊断价值,然而临床上只有少数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清AFP值高于这个值,约30%-35%的肝细胞癌患者血清AFP不升高,甚至大肿块的肝癌其血清AFP仍然正常。有的患者在肝细胞癌早期AFP升高,但到后来其水平反而下降甚至回复正常水平。

 

在特异性方面,AFP在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妊娠和畸胎瘤等也可升高。即使每三个月进行一次超声肝脏检查也无法查出早期肝细胞癌,因为超声检查的局限是缺乏前后数据比对回忆功能。研究发现,血清AFP水平与肝细胞癌的进展、预后并不呈平行关系,人种之间也会有差别。在一些病例,血清AFP根本就不升高[3]。

 

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

 

根据其与凝集素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LCA) 的反应性不同,AFP有三种糖基化分型:AFP-L1、AFP-L2和AFP-L3。AFP-L3常用于孕妇的三联检检查和慢性肝脏疾病患者的肝癌筛查,被认为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差的预后关系更密切。AFP-L3与LCA结合很强,而AFP-L1则不同,它与非癌的肝脏炎症相关。AFP-L3在肝癌时升高,在北美,AFP-L3百分值(percentile)被作为肝癌标志物[3]。

 

异常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 DCP)

 

 

维生素K缺乏时诱导的蛋白质或拮抗剂II(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 II , PIVKA-II),由恶变的肝细胞(肝癌细胞)产生,属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的羧化酶系统翻译后缺陷产物。虽然某些肿瘤患者给予维生素K后可短暂抑制DCP的产生,但DCP的产生与维生素K的缺乏无关。

 

用ELISA检测时,DCP水平超过0.1 AU/mL (100 ng/mL)时就高度怀疑肝细胞癌或肝癌治疗后复发,DCP恢复正常与肝细胞癌切除彻底有很好的关联性,是肿瘤活性的一个优秀标志物。AFP与DCP联合检测能提高肝细胞癌检测的灵敏度。DCP水平与肿瘤大小的关系仍未明了,有报道认为血清DCP水平与巨大肝细胞癌有关,然而小于3CM的肝细胞癌与DCP水平关联性不佳[3]。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 GPC3)

 

是一种膜定位的肝素硫酸蛋白聚糖。研究发现,GPC3与生长因子相互作用而调节后者的活性。肝细胞癌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GPC3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都比健康成人和肝良性肿瘤者高。

 

40–53%的肝细胞癌患者中可检测到GPC3,33%的血清AFP和DCP(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 DCP)都阴性的肝细胞癌患者可检测到GPC3。

 

临床观察发现,可溶性GPC3(soluble GPC3, sGPC3),即GPC3被蛋白水解酶切掉的N末端部分。在分化好或中等分化的肝细胞癌中,GPC3的检测比AFP敏感,如果GPC3与AFP同时检测可使检测灵敏度从50%提高到72%。GPC3阳性的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差[3]。

 

表1:文献报道的血清标志物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相关文章

JAMANetwOpen:实时导航技术或能作为治疗人类肝癌的有用工具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AMANetworkOpen上题为“IntegratingNavigation-AssistedAblationintheLocoregionalTreatmentofHep......

圣诺医药发表论文,揭示多肽纳米颗粒递送双重siRNA,增强肝癌治疗效果

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STP707用以治疗肝细胞癌及其他实体瘤,以及STP707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疗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近日,圣诺医药(Sirnaomics)的研究人员在NARCancer期刊......

药物焦虑——叶酸吃多了会致癌吗?

叶酸吃多了会致癌吗?今日网络热搜榜上出现了这一问题的身影,那么叶酸到底是什么,它对人体又有怎样的作用呢?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动植物中广泛存在,对人体作用重要,具有多种功能,因此有多种人群自行......

复旦大学樊嘉、孙云帆等团队揭秘转移性肝癌:多组学研究揭示关键分子特征

一支来自中国的团队采用多组学方法,分析了随时间变化的转移性肝细胞癌(HCC)肿瘤内部和跨越肿瘤的分子特征,发现了早期转移性扩散的多样性肿瘤克隆。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肝脏外科研究员孙云帆在一封电子邮件中......

抗菌事业新突破,感染致病菌标志物规模化发现及应用

抗生素耐药作为世界性医疗问题,其致死率正在逐年攀升,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关注,作为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抗生素耐用问题,更是被国际组织定义为下一个国际医疗挑战。传统的免疫/生物化学检测方法需要耗费......

院士汤钊猷:搞科研不能只为SCI

“今天要讲我的一生做成的两件半事,其实这些都是我和团队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肝癌的早诊早治,大幅度提高疗效;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切除的肝癌,过去一般没有活过5年,通过综合治疗,缩小后切除;另外半件事,......

用于肝癌特异性筛查的全基因组cfDNA片段化特征检测方法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癌症中位居前列,全世界每年新增病例超过90万,死亡病例超80万。在所有肝癌病例中,肝细胞癌(HCC)占比约90%,对肝细胞癌高危人群进行有效、高灵敏度的筛查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肝......

院士汤钊猷:临床医生提高疗效是硬道理,搞科研不能只为SCI

“今天要讲我的一生做成的两件半事,其实这些都是我和团队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肝癌的早诊早治,大幅度提高疗效;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切除的肝癌,过去一般没有活过5年,通过综合治疗,缩小后切除;另外半件事,......

最新研究发现新影像标志物,或助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高危患者

记者23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通过与国际多中心、多学科交叉融合团队协作,揭示了脑室形态影响脑疾病发生的遗传机制。他们率先发现侧脑室下角体积增大是阿尔茨海默病可遗传的影像标记,可早期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

Cell:精氨酸或能驱动癌细胞的代谢重编程从而促进肝癌的进展

癌细胞是变色龙,其会完全改变代谢状况从而不断生长,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ArgininereprogramsmetabolisminlivercancerviaRBM39”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