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七所民办本科学校将变更举办者和办学地址

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工程专家潘际銮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四个月前,《吾家吾国》栏目有幸采访到了潘际銮院士,没想到这竟然成为潘老留在世间最后的影像。潘老是个独立的老人,95岁仍活得生机勃勃、毫无老态。尽管有秘书和家人,但所有的采访联系、素材提供等琐事潘老喜欢亲自处理。有个拍摄需要和超市沟通,工作人员打算自己去踩点,而潘老火速给我们发来超市的外景和内景,连带告知:“拍摄的事我已经和经理沟通过了”。“认真”成就了潘老一生的事业。潘际銮院士被称为中国最强焊工,他在新中国开创了焊接专业,秦山核电站、中国高铁轨道 焊接的难题都在他手里一一破解。我们的节目也记录了他在讲解焊接机器人时的眉飞色舞和眼睛里的光芒。因为节目组想要采访和拍摄的内容很多,潘老主动放弃了两天午休的时间。从清华园到家里,从超市到他亦庄的机器人应用工作室,我们几乎陪着潘老走过了他晚年生活最重要的生活轨迹,也记录了潘老生活中的珍贵镜头。拍摄结束后,潘老给工作人员发来......阅读全文

七所民办本科学校将变更举办者和办学地址

中国科学院院士、焊接工程专家潘际銮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四个月前,《吾家吾国》栏目有幸采访到了潘际銮院士,没想到这竟然成为潘老留在世间最后的影像。潘老是个独立的老人,95岁仍活得生机勃勃、毫无老态。尽管有秘书和家人,但所有的采访联系、素材提供等琐事潘老喜欢亲自处理。有个拍摄需要和超市沟通

国际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潘际銮逝世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焊接工程教育家和焊接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潘际銮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潘际銮同志1927年12月24日出生于江西瑞昌,1944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系并留校任教至今。

潘际銮院士:工程类研究,企业是主体

  “关于科研经费的解决,我非常赞同‘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这种方式。”中科院院士、国际焊接学会副主席潘际銮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工程类研究来说,以企业为主体,可以使科研经费真正用在刀刃上。   潘际銮介绍,目前他正在与一家做核电站装备的单位——上海电气合作,解决核电

潘际銮:不合时宜的老派院士

他是年迈的院士,但有人说他“还年轻’;他仍站在学术前沿,却感叹自己过时了;他的记忆总是“焊接”在西南联大上;他是个成功的大学校长,却惹来亲近下属的“抱怨”;他仍不想退休,但反对院士享受“特殊待遇”  潘际銮院士86岁了,但“退休”仍然是件很遥远的事情。   北京初冬的一个早晨,戴着蓝色棒球帽的潘老

年逾九十院士潘际銮:身背千亿科研价值身居斗室

  潘际銮是我国焊接领域的开拓者。▲潘际銮与焊接机器人。图片来源网络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第一个焊接专业——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专业以及清华大学的焊接专业,都由他筹建“用机器人替代人工焊大型结构,这是一块硬骨头,我已经啃了30年。现在还要抓紧时间,和年轻人一起,真正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  工业机

潘际銮:论文造假和想做官是我国学术道德两大问题

  潘际銮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潘际銮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提出论文造假和想做官是我国学术道德两大问题,尤其指出国内高校静心做学问的人远远不够,有碍学术发展。  潘际銮认为目前科学界关于科学道德主要有两个问题,学术界“近似腐败”的现象很严重,比如伪造论文、制造论文等

多名院士呼吁彻查“张曙光花巨资评院士”

  提起中国科学院对张曙光2007年参评院士材料的调查结果,中科院技术科学部院士、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潘际銮依然十分不解:“我们都是学者,明白谁也不可能两年时间写两本专著。”   2007年院士大会投票期间,针对张曙光所提交的学术成果是真是假,院士们争议很大。潘际銮说,当时,不少院士的疑惑是:他

潘家铮: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多次空缺的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终于花落有人。我国著名的水工结构和水电建设专家、三峡工程论证和建设的当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因功勋卓著,被授予第九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然而,潘家铮最终因病未能出席6月13日在北京举行的颁奖大会。  6月13日下午,中共中

潘家华:低碳之路应“高歌”却不“猛进”

  “碳排放就是生存权的体现,争取碳排放的基本需求,就是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权。”  在今年10月“基础四国”第五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上,德国、日本、印度明确表示支持潘家华所提出的“碳预算”思路框架。这被潘家华列为本年度最高兴的事情之一  2010年2月23日晚,潘家华出

潘家华:中国加速低碳转型决心不容怀疑

  近年来,由于我国在全球经济发展和温室气体排放格局中的地位不断凸显,国际上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行动与绩效都很关注。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就此接受了本报采访。他表示,中国加速经济低碳转型既是承担国际义务和责任,也是自身经济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