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起源于独立思考

英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创新型国家之一,其研发效率位居全球榜首——以仅占世界0.9%的人口、2.7%的研发投入和4.1%的研发人员,产出了全球6.3%的论文,达到了9.9%的论文下载量、10.7%的论文被引量和15.2%的高水平论文被引量。 如何在基础研究中始终秉承科学精神,保持强大的独创研究能力?科技日报记者日前采访了英国皇家学会院士、伦敦大学学院(UCL)威廉·理查德森(William Richardson)教授。UCL创建于1826年,历史上共有29位在该校工作过或正在工作的学者和校友获诺贝尔奖,其中有18位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打破思想的禁锢 记者:作为现代科技的发源地,英国的科学精神起源于何处? 威廉·理查德森:事实上,英国科学的知识大爆炸发生于17世纪。1660年,当时的国王詹姆斯一世被废黜,此前宗教占统治地位,人们的思维也被其禁锢——宗教告诉人们上帝是如何在7天之内创世、山岳是如何形成、地球只有600......阅读全文

科学精神起源于独立思考

  英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创新型国家之一,其研发效率位居全球榜首——以仅占世界0.9%的人口、2.7%的研发投入和4.1%的研发人员,产出了全球6.3%的论文,达到了9.9%的论文下载量、10.7%的论文被引量和15.2%的高水平论文被引量。  如何在基础研究中始终秉承科学精神,保持强大的独创研究能力?

伦敦大学学院生物学教授:科学精神源于独立思考

英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创新型国家之一,其研发效率位居全球榜首——以仅占世界0.9%的人口、2.7%的研发投入和4.1%的研发人员,产出了全球6.3%的论文,达到了9.9%的论文下载量、10.7%的论文被引量和15.2%的高水平论文被引量。 如何在基础研究中始终秉承科学精神,保持强大的独创研究能

中国科学报:谁“绑架”了大学生的独立思考

   放眼高校,缺乏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大学生的普遍问题。不少高教人士已经意识到,正是批判性思维(思辨能力)的缺失,导致了中国学生的墨守成规。这一点,中国教师,尤其是在国外任教的中国教师,以及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人士感触更为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批判性思维传入国内被解读为“否定一切”的思维方法

科学传播与大学精神

  5月21日,浙江大学迎来了建校120周年纪念日。与此同时,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国纽约帝国大厦也首次为一所中国大学的校庆亮起了蓝色灯光。  同很多历史悠久的大学一样,校庆图书的出版自然也会作为一份庆祝礼物献上。刚刚出版的“百廿求是丛书”,从浙大史料选集,从校园建筑、教师成果、学生成长等角度展现浙江大学

建设新乡基地科学家精神展览馆,弘扬科学家精神

  5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学党史 忆农科 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活动在新乡综合试验基地举办。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吴孔明出席并主持座谈会。新乡市县领导、院机关、研究所相关领导与专家共同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领导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光辉历史,就新乡基地发展沿革和老一辈科学家的感人故事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中国需要“求真”的科学精神

  开栏的话 一部科学技术发展史,也是一部科学精神发展史。一方面,科学精神孕育于科学实践,并在科学发展中不断升华。另一方面,科学精神又作用于科学实践,成为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科学精神的引领。从今日起,本报开

让科学精神薪火相传

  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科技创新涉及诸多方面,能否培育良好的创新文化是重要基础。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走进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你会感觉到既无处不在又似乎无声无息的精神脉络贯穿于整个科研活动过程中。  薪火相传的科学精神是昆明分院科研工作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命

没了科学精神,也就没了底线

  没了科学精神,也就没了底线  ——从韩春雨被曝涉嫌买卖论文说起  科学精神论场  韩春雨又上头条了。  据媒体9月10日公开的一份2014年录音显示,韩春雨通过代写学位论文牟利,意图组织学生进行学位论文买卖活动,还劝说学生花点钱买个论文很赚。  消息一出,大家再度愕然——一个大学老师如此坦然地跟

用科学精神搭建科学论证的桥梁

  时至今日,科技的影响力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科学精神也不仅限于科学研究中的求真务实,还体现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科学求索、对于民生问题的关切关注。  从推动重大工程科学决策民主化,到借助科技的力量减少天灾人祸对民众的伤害,再到助推畸形发展的奥数等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报》

科学精神:科学家的灵魂与皈依

  如果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知识分子的担当与期许,那么科学精神则是科学家的灵魂与皈依。  公元前214年,罗马军队包围了叙拉古。叙拉古人先用阿基米德发明的起重机等工具把靠近岸边和城墙的船只抓起来,再狠狠地摔下去,又用强大的机械把巨石抛出去,打得敌人仓皇逃窜。  最后,罗马人改用长期围

科魂匠心——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要“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健全科技伦理体系。”这意味着不仅要理解“弘扬科学精神”和“弘扬工匠精神”二者的区别,还要考虑它们的内在联系,并且将这种

什么是成就诺奖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美国耶鲁大学工程创新与设计中心一角(资料图片)   10月初,诺贝尔奖的公布再一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科学类的诺贝尔奖表彰了相关科学家为人类发展做出的卓越成就,包括寄生虫疾病的治疗、发现中微子振荡和DNA修复的细胞机制方面的成果。然而,这些成就来自于这些科学家们毕生的努力和钻研。从

弘扬科学精神-电影《黄大年》在京首映

  “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电影《黄大年》全国首映式”在京举行,影片将于12月12日在全国公映。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带领团队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填补了多项国

求实、创新、爱国:科学精神的时代标签

“当年搞‘两弹一星’时,我们国家的物质基础匮乏,工业基础极差,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了实现国家目标,克服重重困难,靠的就是一种精神。在任何时候,精神都是灵魂,是支撑事业发展的灵魂。”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再次感叹。事实上,近两年,他在多个场合强调过这一观点。科学精神是人

科学期刊肩负文化与精神使命

  科学期刊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而来,目前科学史学家通常认为1665年英国《皇家学会哲学汇刊》创刊,标志着科学期刊的正式诞生。  此时,近代科学史上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学会之一——英国皇家学会,不过才成立5年的时间。1666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等在《皇家学会哲学汇刊》上发表了关于输血的论文,

金梅林:-科学研究-需要工匠精神

   凭借在动物传染病病原致病机制和新型防控技术研究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绩,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金梅林教授荣获2016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获奖非常高兴。”金梅林告诉记者,此前她和团队对于各种奖项关注很少,一直都是在埋头做事,“因为科学研究是一件严肃的事情,需要心无旁骛的‘工匠精神’

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最近,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笔鉴丹心——手稿中的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出。展览以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的入藏资料为依托,展出了100多位科学家的150余件学习笔记、科研手迹、书信手稿等珍贵资料,其中有百余件手稿、照片是首次与社会公众见面。新中国科技进步史就是一部自立自强的

中国科学报:五四精神的内涵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政治气候的宽松,对五四的研究开始出现“众声喧哗”的局面。关于五四的研究不再是既有的“政治结论”一统天下,这自然是好事情。然而,随着五四研究“多元”言说时代的到来,五四这个历史符号也愈加暧昧难明,五四这一段历史也有被搅成历史糊涂账的危险。     1996年,海外学者、美国

科学家精神进校园活动

  记者从中国科协获悉,中国科协、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通知,共同实施“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旨在构建开放协同工作模式,将科学家精神从抽象符号转化为生动的科学家故事,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近科学家,了解科学家精神,增强科学探索的好奇心。  根据《“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该行动将通过邀请

“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精神电影巡映活动启动

8月13日,“光影科学梦”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活动正式启动,全面开启科学家电影巡映之旅。 本次巡映活动由中国科技馆、黑龙江省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委会、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将共同组织开展,在影片数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将面向公众公益展映《星

“光影科学梦”科学家精神电影巡映活动启动

  8月13日,“光影科学梦”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电影全国科普场馆巡映活动正式启动,全面开启科学家电影巡映之旅。  本次巡映活动由中国科技馆、黑龙江省科技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科普场馆特效影院专委会、全国科幻科普电影放映联盟将共同组织开展,在影片数量和内容上更加丰富,将面向公众公益展映《星河一

董晨院士:弘扬科学家精神-维护科学道德

  对所有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来说,院士是个至高的荣誉。  11月22日,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公布了两年一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2019年共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64名。  新当选院士中,女性6名;平均年龄55.7岁,最小年龄42岁,最大年龄67岁,60岁(含)以下的

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科学传播沙龙举办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740.shtm近日,“弘扬科学家精神 涵养优良学风”科学传播沙龙在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举办。与会人员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的机车展、高铁展和健康快车展,了解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落后到现代的发

养生不能被娱乐-传播健康需要科学精神

  以往打开电视,黄金时段大多被新闻类节目和热播电视剧占据。可现在,养生类节目异军突起,不仅占据了不少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有些还把它当成“收视率救星”。而且,只要和养生沾边的节目,哪怕在非黄金时间播出甚至重播,也有无数老老少少的“粉丝”在电视机前虔诚等候。老百姓爱看养生类节目说明重视健康,正

韩启德:抢购食盐也有科学精神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3月19日针对前两天抢购食盐事件指出,这里面不光是科学知识问题,也有科学精神问题。  中国科协当天下午在北京启动“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韩启德致辞时作上述表示。他说,“科普的重要性可以讲很多,但是实际上,看看前些天大

光明日报:气候问题呼唤科学精神

  去年那种被炒得火热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似乎已被不久前席卷北半球的寒流裹挟而去。近一个时期以来,各界对于联合国气候变化专家组和其2007年权威报告的质疑声四起。   近来备受媒体关注的一条大新闻,就是联合国气候报告的“冰川门”。据披露,联合国气候专家组所断论的喜马拉雅山冰川将在2035年全然消融

林惠民院士:科普应加强科学精神培养

林惠民   “现在的科普教育工作比较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播,我认为,还要特别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针对我国科普工作,中科院院士林惠民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缺乏科学精神常常导致我国出现一些难以理解的社会事件。   张悟本曾火极一时,掀起养生热潮。其著作《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提到,多

评论:转基因纷争凸显公众科学精神匮乏

如果你想在饭桌上吵架,或让大家陷入尴尬的沉默,可以聊聊转基因。前几天《自然》旗下一本杂志发表的《转基因食品公众认知:中国消费者调查》显示,中国公众挺转、中立和反转比例分别为11.9%、46.7%和41.4%。 围绕转基因的纷争,显示出我们民族还相当欠缺科学精神,具体说来,分三个方面。

官本位是对科学精神的严重扭曲

科学精神最基本的特质无非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理性、质疑。在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看来,官本位,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讲,都是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 刘兵表示,科学的进步和创新需要怀疑精神,而在官本位思想主导下,往往是下级服从上级,似乎人的职务越高,说话的真理性就越强,这与科学精神

任定成:科学元典的精神价值

  《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谈》[意]伽利略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宇宙发展史概论》[德]伊曼努尔·康德 著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新年贺词在他中南海的办公室拍摄,视频一经中央电视台播出,便有细心的观众发现了主席书架上种类齐全的藏书。这些图书涉及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辞典、历史、国际政治和科学素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