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讲席教授谢晓亮全职回北大!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 谢晓亮1998年,谢晓亮成为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2009年,他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讲席教授的中国大陆学者;他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化学和生物物理界最高奖获得者,是获得美国生命医学大奖——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的第一位华人。附:谢晓亮教授为北大120周年校庆撰写的纪念文章:梦想的启航与归程——我和北大的故事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历经百廿沧桑,母校北京大学即将迎来120周年华诞。我生于北大,长于北大,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从北大幼儿园、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到北京大学,我在北大度过了大部分的学生时光,与北大一起经历了中国的历史变迁,建立了无法割舍的联系。每次回到燕园,我总会感觉到一种温......阅读全文

哈佛讲席教授谢晓亮全职回北大!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 谢晓亮1998年,谢晓亮成为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2009年,他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讲席教授的中国大陆学者;

哈佛讲席教授谢晓亮全职回北大任教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

北大谢晓亮教授Cell发表最新成果

  有证据表明,高度表达基因以随机爆发的形式转录,这一现象也被称为转录爆发(Transcriptional bursting)。但迄今为止,人们并不清楚这种广泛存在的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为了在细菌中研究转录爆发的具体机制,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高通量的单分子分析

北大谢晓亮、白凡发表Cell子刊新文章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证实,在休眠细菌细胞中增高的外排活性促进了耐药。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4月21日的《分子细胞》(Molecular Cell)杂志上。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白凡(Fan Bai)博士及谢晓亮(X. Sunney Xie) 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在接

北大谢晓亮教授: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

“精准”技术诞生的人类婴儿:谢晓亮和北大的故事

第一位MALBAC宝宝周岁照(左:谢晓亮;右:陆思嘉)  1、女明星与被拒的申请  2013年,有关个体化医疗最大的新闻之一是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宣布自己已“预防性”地切除了双侧乳腺,原因是她携带一种“错误”的基因——BRCA1,这种基因会极大增加携带着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可能性——她大概会有87%的

特邀主旨报告人:谢晓亮

谢晓亮  谢晓亮,生物物理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62年生于北京,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博士学位,在芝加哥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到美国太平洋西北实验室工作。1998年被哈佛大学聘为

北大谢晓亮、黄岩谊教授PNAS开发单细胞测序新技术

   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基于乳液的扩增方法来抑制扩增偏移检测单细胞拷贝数变异(CNV),同时以高精确度检测单核苷酸变异(SNV)。这一方法能够与各种扩增实验方案包括广泛使用的多重置换扩增(MDA)相兼容。这一重要的成果发布在9月4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饶毅卸任,“四院院士”谢晓亮任职北大理学部主任

  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谢晓亮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  原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卸任,任职首都医科大学校长。  饶毅回顾了任职期间相关工作,简要总结了理学部各院系过去三年的发展。他认为,过去几年来,学校理学学科发展迅速,但也存在

谢晓亮等研究揭示DNA别构效应

  2013年2月15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Probing Allostery through DNA”的研究报告,通过单分子生物物理等手段严谨地证实了DNA中确实存在别构效应。该研究揭示了DNA一个新的基本性质,不但在物理上非常有趣,而且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该项工作是由美国科学院

谢晓亮获美国生物物理协会Founders奖

  谢晓亮获美国生物物理协会Founders奖,为首位获此荣誉的华人科学家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 Mallinckrodt讲席教授谢晓亮,在美国圣地亚哥召开的第56届美国生物物理年会上接受了该协会2012年Founders奖,并应邀做了

谢晓亮院士Science单细胞测序新技术

  人类、草莓、蜜蜂、鸡和大鼠等许多生物体都已经进行过DNA测序。如果说测序个别物种具有挑战性,那么测序单个细胞的DNA无疑更难。   为了获得足够的DNA进行测序,通常需要数以千计或甚至数以百万计的细胞。而找出哪种突变存在于哪种细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只存在于少数细胞(如早期癌细胞)中的突变也基本

谢晓亮获美化学会Harrison-Howe奖

  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Mallinckrodt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谢晓亮教授日前获得美国化学会Harrison Howe奖。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官方网站的公告说,谢晓亮教授及其研究组从事多个相关领域的前沿交叉研究,致力于发展新型物理及化学技术手段以解决紧迫的生物

谢晓亮院士:单分子技术透视生命之谜

  2012和2013年,由北京大学多个研究团队合作完成的世界首个高精度人类男性和女性个人遗传图谱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科学》和《细胞》杂志。这一工作采用的单细胞DNA扩增技术MALBAC,与以前的技术相比,该技术将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的精确度大幅度提高,以至于能够发现个别细胞之间的遗传差异。  MAL

谢晓亮院士研发出单细胞测序新技术

  人类、草莓、蜜蜂、鸡和大鼠等许多生物体都已经进行过DNA测序。如果说测序个别物种具有挑战性,那么测序单个细胞的DNA无疑更难。    谢晓亮院士研发出单细胞测序新技术  为了获得足够的DNA进行测序,通常需要数以千计或甚至数以百万计的细胞。而找出哪种突变存在于哪种细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谢晓亮:从单细胞研究到高通量测序

  2011年7月第八期《自然—方法学》刊登了Monya Baker撰写的一篇人物特写,详细介绍了在当期发表的论文 “Fluorogenic DNA sequencing in PDMS microreactors”的主要作者哈佛大学谢晓亮教授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全文翻译如下:  在科学界,

-谢晓亮教授获美国化学会德拜奖

  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谢晓亮教授日前获得该学会德拜奖(Peter Debye Award)。该奖是美国化学会物理化学专业的最高奖项,用以纪念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物理化学家德拜。  美国化学会在其发布的新闻中指出,谢晓亮教授是国际单分子生物物理化学的开拓者之一,发展和应

北京大学谢晓亮:通往精准医学之路

  大高个儿,走路大步流星,谢晓亮像一阵风进了办公室。提起“基因”“染色体”这些名词,他还来不及放下公文包,立刻打开了话匣子。  “只需要一个细胞,就可以对细胞携带的基因组进行测序”  谢晓亮的办公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一幅温馨的照片。这是一张研究人员与新生婴儿的合影,除了谢晓亮,照片里还有北京大

谢晓亮教授获美国化学会德拜奖

   来自美国化学会的最新消息,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谢晓亮教授日前获得该学会德拜奖(Peter Debye Award)。该奖是美国化学会物理化学专业的最高奖项,用以纪念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世界著名物理化学家德拜。  美国化学会在其发布的新闻中指出,谢晓亮教授是国际单分子生物物

谢晓亮:当单分子遇上基因组学

  当单分子遇上基因组学,它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著名华人学者谢晓亮(Sunney Xie)博士围绕这个话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文章。谢博士现任哈佛大学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系教授,也任北京大学生物动态成像中心主任。  谢博士写道,单分子成像和操作的进步导致了单分子生物学的出现。由于

谢晓亮: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曙光初现

   谢晓亮  12月2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探索精子重组规律和遗传缺陷》的论文。同时,该期《科学》杂志也将单细胞全基因测序列为2013年六大值得关注的科学领域之一。  该论文由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谢晓亮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

-谢晓亮院士Science子刊:开发先进肿瘤检测技术

  来自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可以采用定量受激拉曼散射(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SRS)显微镜来检测人类脑肿瘤浸润。这一研究成果发布在10月14日的《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  哈佛大学

孙立成、谢晓亮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099.shtm关于孙立成、谢晓亮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公告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孙立成、谢晓亮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谢晓亮JAMA畅谈单分子生物学

  当单分子遇上基因组学,它们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著名华人学者谢晓亮(Sunney Xie)博士围绕这个话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文章。谢博士现任哈佛大学化学及化学生物学系教授,也任北京大学生物动态成像中心主任。  谢博士写道,单分子成像和操作的进步导致了单分子生物学的出现。由于

“四院院士”谢晓亮:寻找新冠病毒中和抗体

   “我们从70个康复期病人血浆里的30万个B细胞中,筛选出300个富集度最高的IgG抗体序列。正在测试根据这些序列生产出的300个抗体蛋白。目前已筛出一大批高结合强度的抗体和多个有出色中和活性的抗体。”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说。  身为“四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医

谢晓亮教授今日当选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今日,美国国家医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传来喜讯: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的谢晓亮教授成功当选为医学院院士。这也是他在2008年当选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之后,斩获的又一项殊荣。  自1970年成立以来,美国国家医学院就在健康、科

谢晓亮获得美国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

2015年的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日前揭晓,由我中心(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谢晓亮教授与斯坦福大学教授Karl Deisseroth分享,以表彰两位杰出学者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技术创新,包括光遗传学以及单分子生物学,以及这些技术在医学上的重要应用,如更好地了解精神疾病、避

谢晓亮获得美国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

   2015年的阿尔伯尼生物医学奖日前揭晓,由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谢晓亮教授与斯坦福大学教授Karl Deisseroth分享,以表彰两位杰出学者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技术创新,包括光遗传学以及单分子生物学,以及这些技术在医学上的重要应用,如更好地了解精神疾病、避免试管婴儿的遗传

谢晓亮当选中国化学会首位华裔荣誉会士

  据中国化学会官方网站消息,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系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谢晓亮日前当选“中国化学会荣誉会士”,成为获得该荣誉的第一位华人科学家。  谢晓亮教授是世界知名生物物理化学家,他198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在加州大学圣地亚

谢晓亮教授Science报道新型单细胞基因组线性扩增法

  谢晓亮教授在4月14日的Science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实验室的最新研究:一种新型的单细胞基因组线性扩增的方法——转座插入(LIANTI,Linear Amplification with Transposon Insertion)。LIANTI法在检测拷贝数目变异和单核苷酸变异上的准确度都优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