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成立40年!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再接再厉

7月30日至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45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40周年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图片源自网络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等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许智宏在致辞中表达了对“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未来工作的期许,他说,现阶段正是人与生物圈十年战略行动计划的开局阶段,同时也是国家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梦建设的关键时期,人与生物圈将进一步加强对各会员国的支持,为建设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健康和公平的人类住区,提高人们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全球环境其它变化的能力贡献更多力量。 张亚平表示,一直以来,中国科学院对“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了机构建制、专家资源和科技支撑等众多支持,与此同时,借助于其桥梁作用,吸纳中国科学院越来......阅读全文

李文华院士获首届“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奖”

  9月15日下午,在吉林省长白山管委会召开的首届长白山国际生态论坛上,五位中外科学家获得首次颁发的“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奖”。  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王丁说,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自1978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开展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的能力建设、科学研究、信息交流及公共教育和中国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40周年

  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45周年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40周年大会今天在京举行。  大会以“协调人与生物圈,保护生命共同体”为主题,将开展近30个主题报告与科普宣讲活动,回顾人与生物圈计划40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提升全社会对中国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关注。  中科院院士、

四十年34个!中国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新纪录

  三江源、梵净山、九寨沟……各展区用多元手段呈现着作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成果,云山雾罩、碧水荡漾,带给人一丝清凉。图片源自网络  7月30日,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45周年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40周年大会举办。“40年来我国成功申报了34个世界生物圈

李文华院士荣获“杰出贡献奖”

  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45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成立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黄润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李春良、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出席

九寨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完成十年评估

九寨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供图  9月17-19日,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九寨沟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第二个十年评估工作顺利完成。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部、国家林草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 九寨沟于1995年9月14

UNESCO“第四届东亚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培训班”开幕

会议现场  4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四届东亚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培训班”在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以下简称“对地观测中心”)东区开幕。UNESCO生态与地球科学处处长兼“人与生物圈”政府间计划秘书长N. Ishwaran、UNESCO北京办事处科技官

可持续发展与生物多样性论坛召开

  联合国将2010年定为 “生物多样性年”,旨在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的生存状况。“生物多样性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样性也是我们的生命”。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委托,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于5月20日在上海世博园联合国馆举办 “可持续发

蒋高明:我们要做什么样的学问

目前的科技界让无数学者在充满了火药味的学术战场上“厮杀” 最近,笔者应邀参加国内某学会组织的学术会议,遇到了几个多年不见的朋友。闲聊中,得知不少年轻同行进步很快,有些荣升院士,有些获得 “杰出青年”、“百人计划”奖励。对他们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钦佩。但是,对少数学者为取得上述辉煌成就,采取牺牲别人

专家咨询会讨论:经历大震创伤的自然保护地如何恢复

大地还在颤动,灾难尚未过去,对灾区人民的救助和安置仍在紧张进行之中,重建工作刚刚开始启动,一个十分重要而特殊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经历大震创伤的自然保护地如何恢复 在本次地震中,四川多处发生山体滑坡,大面积植被遭到破坏。崔文斌/CFP “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世界,也牵动了关注自然环境

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发现昆虫多种特异蛋白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昆虫特有蛋白的鉴定中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通过分析完全变态与不完全变态昆虫的基因组信息,并与其他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信息进行比较,鉴定出51种昆虫特有蛋白,包括与环境胁迫和感受刺激相关的蛋白、表皮蛋白和气味结合蛋白等,揭示了昆虫在环境适应与信息交流方面的独特特征。相关论文发

我国著名林学家阳含熙院士逝世 享年92岁

  我国著名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8月29日20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  阳含熙先生生于1918年4月29日,江西省南昌市人。曾任中国生态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顾问,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自然资源》主编,

UNESCO“第四届东亚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培训班”圆满落幕

  4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第四届东亚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培训班”在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以下简称“对地观测中心”)圆满落幕。郭华东主任、UNESCO北京办事处科技官员Jayakuma博士、超图公司副总裁王康弘、徕卡公司代表沈莎、部分培训教师及来自亚

黄秉维:为华夏江山探大地之理

   人物简介  黄秉维(1913年2月—2000年12月),广东惠阳(今惠州)人,地理学家,中国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64年当选罗马尼亚科学院院士。  曾任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家水利部顾问。

中国城市生态论坛在沪举行

4月8日,“中国城市生态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中科院院士、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中国委员会主席李文华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城市生态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分析、转型期的中国城市生态规划建设与管理、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参与我国城市生态重大战略的科研定位等议题展开讨论。  李文华表示:“当前中国正处于城

科学家警告海洋酸化危害大

  1990年,旅行者1号拍摄了一张著名的“淡蓝色圆点”照片。在照片中,地球显示为一个小圆点,在黑色的宇宙背景中微不足道。然而根据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委员会(IGBP)日前发布的报告,到本世纪末,“淡蓝色圆点”中的海洋将越来越不适宜珊瑚礁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   由于海水从大气中持续吸收二氧化碳,

配套缺乏、执法力度不够,野生动物保护法时隔4年将再修

  继2016年修订后,野生动物保护法又将迎来一次修改。起因正是眼下的新冠肺炎疫情。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济法室主任王瑞贺10日表示,已部署启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改工作,拟将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增加列入常委会今年的立法工作计划,并加快动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进程。  配套规定缺乏,检查执法力度不够 

重磅:6位华人当选为2016年美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5月3日,美国科学院(NAS)公布了2016年新增选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共产生84名新院士和21名外籍院士。其中6位华人科学家当选。  美国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于1863年由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宣布成立。目前共由三部分组成:美

中国有机食品产业的艰难之路

中国官方调查显示,食品安全是中国公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蒋高明指出,在中国目前还有很多因素在阻碍大众消费健康的有机食品。 7月初,笔者在山东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农业试验研究。此时正值农民收获西瓜的季节,瓜贩子们从四面八方赶到笔者所在的村庄收购西瓜。因为我们免费为农民提供了可称量数吨重的地磅称使用,

反季节蔬菜之反思

To everything there is a season 现在,食客们除了品尝季节性蔬菜外还可全年享受夏季水果。蒋高明指出,为满足消费者对反季节农产品的需求,中国在付出沉重的环境代价。 雪花飘飘的冬天,北方人的餐桌上有了西红柿、黄瓜、西瓜这些本来夏天才能够生长的蔬菜水果;在城乡超市里,一

必须高度关注乡村生态退化

现在与几十年前相比,农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小时候吃不到的白面馒头,现在普通农民的餐桌上都能看到;农民家里用上了电风扇、电话、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甚至空调;原来破旧的草房,现都换成了清一色的瓦房。然而,这些可喜变化背后付出的环境代价也是巨大的。“山清水秀,空气新鲜”曾经是农村人最自豪的,现在这一

蒋高明:怎样保护北京的“两盆水”

"北京水源保护刻不容缓,这是关系到首都居民安全、国家形象、奥运能否成功的大计,行动宜早不宜迟。" 奥运会到来之前,北京的水短缺问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蒋高明阐述了北京该如何防治饮用水源污染问题,以确保水供给。 不久前,笔者熟悉的一个环保志愿者从河北省赤城县发来电子邮件,称该县某镇一所小学将粪便

秦大河院士当选未来地球计划科委会委员

      经中国科协推荐,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于2013年5月正式当选国际科联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科学委员会委员。  未来地球计划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

基因组与植物进化研讨会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召开

  10月13日,The Symposium of Genomics and Plant Evolution (基因组与植物进化研讨会)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报告厅举行。会议旨在促进植物领域基因组学和系统进化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其进一步发展。来自全球25个科研机

亚洲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研讨会在广东举行

  3月7日至9日,“亚洲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研讨会”在广东肇庆举行。会议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东盟生物多样性中心(ACB)、国际山地中心(ICIMOD)、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等国家和组织的1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参会单位包括中科院植

《城市未来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福祉上海宣言》发布

     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生态福祉的不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到足够重视,这是10月30日于上海闭幕的联合国“城市未来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福祉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的一致看法。  在这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科学院和国际

5000种硒产品聚“世界硒都” 专家倡导科学补硒

  虽然医学在不断进步,但慢性病发病率却在日益增长,科学家把减少慢性病的希望转向营养预防。近日,在“世界硒都”湖北恩施举办的首届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上,展出了来自全国14个省七大富硒区近400家企业的共5000种硒产品。   在同期举行的硒资源开发利用研讨会上,23位专家联合签名倡导“科学补硒”。

多种疾病都与缺硒有关 我国硒产业市场空间广阔

  首届中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日前在湖北恩施举办。23位长期从事硒研究的专家学者在“硒博会”期间指出,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由此产生的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国内硒产业市场空间广阔,产业发展亟待提速。   缺硒易导致健康问题   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专家指出,它与铁、锌、碘等元素一样,对维护人体健

中国有近2000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我国物种数量居北半球国家之首,但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有近2000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今年历史罕见的旱情令亚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鱼大面积死亡……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正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进行。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深部生物圈”古菌揭示生命起源

   生活在阳光下,我们看惯了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不会对“万物生长靠太阳”产生怀疑。最近几十年,随着海洋科技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发现在海洋底部一些黑暗的极端环境下,也有微生物活动的迹象。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海洋学实验室教授王风平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

  “过去70年,地球恢复力逐渐丧失,生物圈反馈效应减弱,如果延续当前的发展轨迹,地球会出现重大危机。”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秦大河在该委员会2019年全体会议上表示,面对气候变暖等全球可持续发展危机,亟须相关科学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亟须加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