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遥感震害综合评估系统提高我国遥感震害评估精度

近日,科技部在京组织专家对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先进遥感技术“典型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应急关键技术及应用”主题项目下设课题“震害遥感综合评估技术与示范应用”开展了技术验收。 针对典型震害目标特征信息提取,课题承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联合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历时3年时间,优化了现阶段地震遥感应急震害信息提取方法,分析了不同传感器图像的成像机理与数据特征,研究了典型建筑物、道路等震害光学遥感影像特征、微波后向散射特征、激光点云数据特征;开展了面向对象建筑物震害变化检测技术、基于极化SAR图像的建筑物震害识别技术、基于LiDAR数据的建筑物震害分析与识别技术、基于相位一致性的SAR图像道路震害识别技术以及GIS辅助的道路震害识别技术,综合多源遥感数据,实现了多源遥感数据震害联合分析,形成了系统性的震害综合评估方法体系。可在获得震后遥感影像的2-6小时内,给出灾......阅读全文

遥感地球所开展甘肃地震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

  7月22日,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立即启动灾害应急响应,完成了SPOT-4、SPOT-5、THEOS卫星的震区历史数据生产处理,地震当天下午16:13开始实施网络共享,对于灾情评估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截至7月25日16:00,震前卫星数据下载共计 57

武汉大学遥感评估土叙地震报告发布

联合国卫星中心15日在其官网发布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熙团队利用夜光遥感评估土叙地震的报告,并在欧盟委员会与联合国共同运营的全球灾害和警报协调系统同时发布了该报告。 李熙16日受访时介绍,该报告利用夜光遥感技术从震区尺度和城市尺度,分别评估了土叙地震对城市电力的损害程度。结果发

武汉大学发布全球首份土叙地震遥感评估报告

联合国卫星中心(UNOSAT)与武汉大学15日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份土耳其地震夜光遥感分析报告。该报告利用夜光遥感技术从震区尺度和城市尺度分别评估了土叙地震对城市电力的损害程度,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当地时间2月6日,土耳其7.8级地震发生后,联合国有关部门紧急需要掌握宏观的地震情况。为响应联合国人道主义事

多源遥感震害综合评估系统提高我国遥感震害评估精度

   近日,科技部在京组织专家对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先进遥感技术“典型地质灾害遥感监测与应急关键技术及应用”主题项目下设课题“震害遥感综合评估技术与示范应用”开展了技术验收。   针对典型震害目标特征信息提取,课题承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联合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所、防灾科技学院、北

遥感飞机获取地震灾区首批航空遥感影像

玉树地区加日切括震后遥感影像〔由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拍摄〕 玉树地区加日切括震前遥感影像〔取自googlemap〕   新浪科技讯 4月14日晚间消息,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的遥感飞机于14日14点起飞奔赴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于当日15点30分已获取了地震灾

遥感地球所发布全球农情遥感评估报告

  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数字地球重点实验室数字农业研究室研究员吴炳方所带领的科研团队首次面向全球发布《全球农情遥感速报(中英双语版)》。该报告评估了全球粮食主产区和主要产粮国2012-2013年小麦、玉米、大豆与水稻的产量,并对粮食主产区与主产国的环境和生产要素进

卫星遥感影像监测汶川地震前后景象

2006年05月14日四川北川县 2008年05月14日四川北川县(中新社发 国遥万维摄) 中国科学院遥感所所属北京国遥万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于5月14日接收到四川汶川地区最新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及5米雷达数据。国遥万维根据NSPO及中国台湾“国立”师范大学NUTU积极为国内重大灾情及时

四川泸定地震灾害评估:地震最高烈度达到9度

  中新网成都9月5日电 (记者 王鹏 刘忠俊)记者9月5日从四川省地震局获悉,根据四川泸定6.8级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专报,此次地震最高烈度达到9度。  据悉,此次地震震中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距泸定县39千米,距甘孜藏族自治州53千米,距成都市221千米,距甘孜康定机场70千米。震中磨西镇

空天院在地震红外遥感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孟庆岩团队在地震红外遥感、地震热异常前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震前热异常空间异质提取模型:在中国大陆的应用(Spatially variable model for extracting TIR anomalies b

空天院在地震红外遥感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孟庆岩团队在地震红外遥感、地震热异常前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震前热异常空间异质提取模型:在中国大陆的应用(Spatially variable model for extracting TIR anomalies b

中科院与中国地震局开展重大地震灾害应急遥感合作

  7月22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地震局重大地震灾害应急遥感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阴和俊、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出席仪式并讲话,中国地震局副局长赵和平主持签署仪式。  陈建民在致辞中对中科院在汶川、玉树地震中为抗震救灾工作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感谢,并高度评价了中科院

中科院开展九寨沟地震灾害遥感监测

  记者近日获悉,8月8日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当晚第一时间启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开展了震前历史数据查询和灾后数据编程获取等一系列的灾害应急监测响应工作。  9日上午,遥感所完成了法国SPOT-6卫星、美国LANDSAT-8卫星四川九寨沟震区历史数据产品生产处理。中午12时

四川泸定6.8级地震灾后遥感影像图发布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发生后,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管理部持续调度灾区现场,指导人员搜救、灾情核查等工作。  总台央视记者唐国荣在应急管理部指挥中心,带来最新救援进展情况,一起看↓  震中西北方向3公里范围内检测到一处山体滑坡  总台央

“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中期评估会召开

  3月26日至29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中期评估会议。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和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的领导,以及项目各专题负责人与技术骨干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

《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发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498.shtm7月26日,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发布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报告利

《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发布

  7月26日,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发布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在证实了当前主流科学认知的同时,取得了

高亚洲植被动态遥感产品评估研究新进展

  植被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联系多个圈层的枢纽,对气候变化敏感,且具有很强的反馈作用。高亚洲地区站点稀疏,监测数据量少,时空连续性不佳。加之大部分地区植被覆盖度低,积雪、裸地和冰川广泛分布等因素引起的反射率和大气含水量等相关问题进一步增加了遥感数据质量的不确定性。该区域的植被动态存在争议

中科院发布汶川地震区域5年遥感动态监测结果

  在四川汶川地震5周年之际,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11日发布了对汶川震区5年来城镇重建、滑坡泥石流灾害、堰塞湖、生态恢复等情况的遥感动态监测和评估结果。   对震区城镇重建的监测显示,5年来北川新城、汉旺、擂鼓和南坝等12个乡镇区域的重建取得了重大成就。震后临时安置房在2010

中科院航空遥感监测:汶川地震灾区两年巨变

      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于2010年4月启动的汶川地震两周年灾后重建航空遥感监测工作已圆满结束。航空遥感影像图清晰地展现了汶川地震灾区两年来的巨大变化。        在2008年5月16日震后刚获取的航空遥感图像上,北川新县城还是一片空地。而通过2010年刚获取的航空遥感图像可以看到,

中科院称芦山强烈地震对大熊猫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四川省“芦山4・20”7.0级强烈地震发生后,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经过紧急预评估,初步推测地震对该市大熊猫生态环境影响较小。  雅安被称为大熊猫的故乡,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在该市境内面积约47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0%左右,是受芦山“4・20”7.0级地震影响严重

863计划成果在震灾监测中大显神威

  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在“十一五”期间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监测,在新型传感器研制、航空遥感平台建设、遥感数据共享平台和遥感数据处理技术方面布置了一系列课题进行攻关,以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遥感灾害监测系统。尤其在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针对地震灾情遥感监测需求,安排了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

Ecodrone®无人机遥感技术用于紫菜生物量快速评估

      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和西安易科泰光谱成像与无人机遥感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团队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lant Methods上合作发表文章Biomass estimation of cultivated red algae Pyropia using unmanned aerial platf

青海玉树地震数据共享与灾情遥感监测经验交流会召开

    青海玉树地震数据共享与灾情遥感监测经验交流会  2010年“4.14”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国科学院在第一时间部署了地震灾害遥感监测工作,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依托于遥感卫星地面站和航空遥感飞机两大科学装置,短时间内获得了多种灾区遥感数据,启动数据共享。截止到5

邵芸:应加强微波遥感对地质灾害的监测作用

  邵芸,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协会会员,现为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微波遥感部门主任及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自1986年到中国科学院遥感所工作以来,她一直从事雷达遥感基础与应用研究工作。作为中方项目负责人,邵芸参加了多项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包括中美国际合作“航天飞机SIC-C

高分四号发射等入选2015中国遥感领域十大事件

  为扩大遥感应用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遥感应用产业发展,中国遥感应用协会26日评选公布“2015年度中国遥感领域十大事件”,“高分四号”卫星成功发射、首个国家级遥感技术标准体系建成等成功入选。  长久以来,遥感作为一种远距离探测技术常令普通民众觉得“遥不可及”。“很多人认为遥感距离生活很遥远,其实它已

“天眼”观测,遥感地球

  2012年9月,为加强对地观测领域的综合优势,中国科学院正式组建成立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简称“遥感地球所”)。迄今,遥感地球所已成立满五年。  溯其前身,遥感应用研究所和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前者成立于1979年,开拓了我国遥感事业;后者组建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三期工程的宏伟蓝图下,

初步评估泸定地震海螺沟冰崩致灾可能性较小

中新网成都9月11日电 (记者 贺劭清)“被直升机营救前,我们在贡嘎山上的科研人员拍下了海螺沟冰川冰瀑布发生冰崩的场景。”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简称“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员刘巧1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看来,海螺沟冰川在泸定地震期间的冰崩规模并不大,冰瀑布下方较长范

探索评估地震高频信号中的地质灾害动力学特征

  滑坡、泥石流、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往往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设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但由于缺少对地质灾害运动过程直接观测,在分析地质灾害动力特征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目前,大型滑坡在高速运动中产生的长周期信号,因其衰减慢且不受小尺度地形的影响,被广泛用于反演滑坡的力-时间函数。而对于规模稍小的地质灾害

探索评估地震高频信号中的地质灾害动力学特征

滑坡、泥石流、崩塌滚石等地质灾害往往会对人民生命财产、公共设施安全构成巨大威胁。但由于缺少对地质灾害运动过程直接观测,在分析地质灾害动力特征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目前,大型滑坡在高速运动中产生的长周期信号,因其衰减慢且不受小尺度地形的影响,被广泛用于反演滑坡的力-时间函数。而对于规模稍小的地质灾害仅产

遥感科技:抗震救灾显身手

不是抗震一线,胜似抗震一线。自5月12日晚上以来,位于北京的中科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和遥感应用技术研究所的办公楼内一直灯火通明,上百名研究人员紧张而有序地日夜忙碌:全神贯注地接收、处理地震灾区的遥感数据,一丝不苟地解译、分析图像,马不停蹄地把一幅幅清晰的遥感影像送递给抗震救灾的有关部门和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