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水利部部长:水资源过度开发致敦煌生态恶化

“加快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8月6日在甘肃敦煌举行。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说,敦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主要表现在绿洲萎缩、土地沙化,直接原因是地下水位下降,而核心问题是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由于经济社会用水增长过快,严重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敦煌绿洲地下水位已累计下降10.77米,月牙泉水域面积由1960年的22亩减少至目前的8亩,最大水深由8米降至目前的0.5至1米。”陈雷说,水是敦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和突出瓶颈,也是实现敦煌生态保护目标的关键因素。 他还说,莫高窟洞窟壁画等文化遗迹也遭受风沙侵蚀的严重破坏。土地沙化造成的积沙、风蚀、粉尘等引起壁画脱落,彩塑受损,崖体坍塌,成为莫高窟生态建设,减轻风沙侵保护的一大威胁。 其实,中国政府推进敦煌的生态保护工作已经开始多年。2008年以来,经过论证等多种途径,编制完成《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综合规划》。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规划,7月1......阅读全文

47亿元生态工程重塑敦煌

  一提到敦煌,人们马上会想起名动天下的莫高窟和月牙泉,还有风景独特的雅丹地貌和胡杨树林。然而,近年来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屏障”功能不断退化,曾经的戈壁绿洲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   从今年6月开始,一项耗资47亿元的生态保护工程在敦煌铺开。 “渴”到极致的敦煌

“大敦煌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战略”项目正式启动

  日前,以研究提出“大敦煌”区域新的战略定位、战略布局、发展模式和发展途径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咨询项目“大敦煌生态保护与区域发展战略”正式启动。  近年来,月牙泉危在旦夕,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病害累累且频遭风沙侵蚀,虽然敦煌生态恶化问题已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生态安全与文化艺术遗

水利部部长:水资源过度开发致敦煌生态恶化

  “加快推进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座谈会”8月6日在甘肃敦煌举行。中国水利部部长陈雷说,敦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主要表现在绿洲萎缩、土地沙化,直接原因是地下水位下降,而核心问题是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  “由于经济社会用水增长过快,严重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敦煌绿洲地下水位已累计下降10.7

敦煌水资源利用之争:生态保护与GDP增长起冲突

  敦煌的最后底线  要保证生态还是保证GDP,无论百姓还是官员,都面临着矛盾  46岁的王兴光卖完最后一批棉花,锁好家门,开着车驶出村子准备进城过冬。  今年王兴光收入颇丰,68亩哈密瓜产了120吨,60亩棉花卖了十几万元。在甘肃瓜州县西湖村,蜿蜒而过的疏勒河被农民看

记中科院寒旱所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

牛清河在搜集数据  记者日前跟随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简称“寒旱所”)研究员屈建军探访了该所敦煌戈壁荒漠生态与环境研究站。  走进鸣沙山附近的一座小院,院内的地面被砾石覆盖,骆驼刺随意生长着。“我们到了,欢迎来到研究站!”站长屈建军说。记者心中不解,这分明是到了戈壁滩啊! 

2012年牛津仪器用户会(敦煌)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材料分析手段也日渐提高。材料工作者对能谱检测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不仅对微量元素、轻元素的定量结果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能谱反复检测的稳定性,定量结果的一致性也越来越看重,准确与稳定的系统正是材料检测发展的必然之路。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单一的检测手段已不能完全说

能源敦煌:风吹日晒不再是浮云

国投敦煌光伏电站鸟瞰  浩如烟海的古籍,气象万千的古迹,将敦煌变成了历史文化名城;借助丰富的光热资源,当地政府又将其打造成了“大漠光电城”。给敦煌带来无尽能源的,仍然是猎猎朔风、炎炎烈日。风吹日晒,曾经如浮云般的景象,如今成为敦煌的新宠儿。   敦煌,在诞生了“光伏发电中国第一”后,已经

甘肃敦煌中医药发展成效显著

  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中,甘肃敦煌市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采取多项措施,稳步推进中医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实施了地产中药组方及适宜技术推广活动。制定了《敦煌市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实施方案》,编印了《敦煌地产中药组方及应用推广适宜技术资料汇编》

甘肃科技创新引领敦煌文化薪火相传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视察时指示,要秉承“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努力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多年来,敦煌研究院科技人肩负延续敦煌文明文化的重大使命,坚持文化遗产保护和科技创新实践,利用敦煌莫高窟丰富的壁画资源优势,集

敦煌数字化工程:让莫高窟神韵永存

图为技术人员在对壁画进行拍摄。  不容回避的难题,让守候稀世珍宝敦煌莫高窟50年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忧心不已: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双重作用下,彩塑和壁画正在缓慢退化,千百年后的人们何以领略莫高窟的神韵?面对日益增多的游客,如何破解保护和利用的矛盾?  由大学、研究机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