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蛟龙”试验性应用航次作业完美收官

向阳红09”船走廊里,平日稳重寡言的大管轮董文连哼着小曲欢步走来,突然大喝一声:“回家喽!” 此时,“蛟龙”号已完成第73次下潜作业回到甲板,这标志着2013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全部下潜作业顺利完成。现场总指挥刘峰挥臂发令:“‘向阳红09’船现在返航。” 今天(9月9日)的“向九”笼罩在节日般的欢乐气氛中。晚饭时,厨房给每位船员额外发放了苹果和啤酒。船员们也放松了心情,一些平常从不抽烟的科学家突然开始到处借火。 本次下潜作业在西北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采杞海山区南侧实施,最大深度为2418米。“蛟龙”号在海底航行了大约3公里,垂直落差约600米,拍摄到多种海底生物和海底地质资料,取回了近底水样、富钴结壳,以及冷水珊瑚、海绵、7腕海星、海百合、藤壶等样品。 刘峰认为,第三航段的每一次下潜都很成功,完全实现了预计目标。通过5次下潜,对作业区域的海山进行了总体勾勒,获得了许多新的认识。同时对海......阅读全文

“蛟龙”明年或赴南海采集可燃冰样品

“蛟龙”号海试队员挥举红旗向码头上的人们致敬。   “蛟龙”号机械手。   母船上的“蛟龙”号。   ■“蛟龙”归来   可能人们对2010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海底插上五星红旗的一幕还记忆犹新。明年,“蛟龙”号将有望再探南海,对南海的形成、环境、地质地貌进行研

记“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的深潜人生

2012年6月3日,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一声绵长的汽笛在空中回荡,承载着“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向阳红09”船缓缓驶离码头,96名参试人员向岸边挥手道别。继1000米、3000米和5000米级海试后,这条海洋调查功勋船将奔赴地球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的南端,向我国首次载人深潜

专访“蛟龙”号设计师:海试中曾失去联系一小时

“蛟龙”号在6963米深处采集的海底生物样本。   “蛟龙”号在6963米深处采集的海底沉积物样本。   7月16日,深潜员付文韬展示一个原本直径15厘米的泡沫实验球被水压挤缩后的形态。        胜利完成海下7000米级

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赴印度洋科考

  中国自主研发设计并海试成功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25日从江苏江阴起航赴西南印度洋执行2014-2015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5航次)第二、三航段任务,这是“蛟龙”号首次赴印度洋和海底热液区作业。  随船科学家、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告诉记者,此

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蛟龙”承载国人探海梦想

  “我等了10多年,终于能坐着中国人自己的潜水器下潜了。在潜水器里说着中国话,看中国字,感觉很好。”时隔一年多,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周怀阳仍难忘怀“圆了多年一个梦”的激动。  2013年6月18日,52岁的周怀阳成为第一位搭乘“蛟龙”号下潜的“乘客”,在即将开展的“蛟龙”号2014—20

“蛟龙号”母船今起航 6月将挑战七千米深海

“向阳红09”船将从青岛起航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6月,已经休养生息了将近一年的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将再次蛟龙入海,挑战7000米的深海极限。   今天(5月28日)上午,蛟龙号的试验母船“向阳红09”船将从青岛起航,赶赴无锡江阴搭载“蛟龙”。按计划,搭载“蛟龙”之后,“向阳

中国载人深潜:向海底一万米进发

  3月10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靠港三亚,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潜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高海况、海底地质环境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热液区,创造了一系列中国载人深潜作业的新纪录。  深海潜水器被认为是发展深海技术的引擎和集

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巡礼:听!创新英雄们这么说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徐芑南  创新要有勇气和底气  本报记者 刘诗瑶  创新感言:创新需要勇气,也需要底气。勇气来自于:敢于担当,敢为人先,敏锐洞察,抓住机遇。底气来自于:艰苦朴素、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专业基础;善于探索、善于总结的实践经验;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

中国启动研发万米级载人深渊器

  研制万米级载人深渊器挑战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国际海洋领域极具标志性和影响力的科技工程。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技中心获悉,该中心通过吸引民营资本参与的方式,自筹经费启动中国万米级载人深渊器“彩虹鱼”号的研制工作,并计划2019年载人挑战马里亚纳海沟。  据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技中心主任崔维成

可燃冰掀全球海底资源争夺战

  与浩瀚的星空相比,深邃的海洋似乎是人类更易触及的资源宝藏。未来的全球资源竞争,将会在占地球表面积71%、总水量97%的这片蓝色海洋上蔓延开来。   蛟龙号:吸纳民资进入海工领域   2012年6月27日11时47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再次刷新“中国深度”——下潜7062米,这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载

“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潜成功

6月17日,工作人员在给“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挂缆。   6月17日16时30分左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南海一冷泉区海底回到母船甲板,标志着“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首次下潜任务顺利完成。此航次进行了4个小时水下作业,现场总指挥表示,这次下潜超额完成了预定任务。   据悉,18日,“蛟龙”号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启航 冲击5000米深度

此举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此次试验任务为期47天。图为“向阳红09”试验母船上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中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继去年创下3759米的下潜深度记录后,今年将冲击下潜5000米深度的目标,这是中国载人深潜从未触及的全新纪录,下潜能力达到5000米深度后,可使

“蛟龙号”拟五六月挑战7千米深海冲世界纪录

  上天、下海,这是人类千百年来探索广袤未知空间的最大梦想。今年,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将上天对接天宫一号,继去年夏天成功完成5000米深潜后,中国潜入深海的计划进展如何?  昨天(3月11日),快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702研究所副所长兼总工程师颜开,他透露,按照计

沈阳自动化所参与研制的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获成功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参与研制的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7月18日下午,江阴苏南国际码头彩旗招展、鼓乐齐鸣,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参与研制的我国首台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历经52天的3000米级海上试验后,返航归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的成功,

“蛟龙”号新母船初步命名为“深海一号”

  记者10日从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深海基地)获悉,目前正在深海基地大修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于2020年执行首次全球航行科考任务。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丁忠军告诉记者,“蛟龙”号新母船初步命名为“深海一号”。 此前,“蛟龙”号的母船是已届退役年限的“向阳红09”

太空对接海底深潜 神九与蛟龙填补空白

  航天员庆贺对接成功       6月24日拍摄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显示,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再次形成组合体,首次手控交会对接成功。三位试航员走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后手举国旗挥手致意  6月24日,“蛟龙”号

“蛟龙”号新母船“深海一号”将于今年年底下水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6日表示,我国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新母船“深海一号”将于今年年底下水。  国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于洪军当日在2018东亚海洋高峰论坛上说,“蛟龙”号新母船“深海一号”将于今年底下水,经过试验后,预计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深海一号”将搭载“蛟龙”号于2020

中科院突破载人深潜声学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

  记者从中科院获悉,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具有高速水声通信(声学系统)、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控制系统)、大容量充油银锌蓄电池三大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其中声学系统、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由中科院相关研究所攻克,为“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成功打下了重要基础。   据介绍,声学系统相当于“蛟龙”号的嘴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中国奔向“全海深”科考时代

  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这是中国深海战略的目标指向。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畅行无阻,业内人士称之为“全海深”科考。要实现“全海深”科考目标,中国海洋科技工作者必须突破1.1万米深潜技术,进入世界大洋最深处即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在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深约1.1万米处的地方,叫挑战者深渊。  近日

中国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本月10日赴南海执行任务

  6月5日下午14时,“向阳红09”船缓缓驶离青岛市母港,前往江苏江阴,在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后,于本月10日正式起航,前往南海和太平洋执行“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任务。  据悉,“蛟龙”号2013年试验性应用航次分为3个航段。第一航段调查任务开赴南海特定海域;第二航段预计7月中

中国海洋国家实验室首次在南海实施深海载人科考

  “海洋国家实验室‘蛟龙’号共享航次”新闻发布会4月1日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举行。作为中国首个获批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海洋国家实验室将于今年4月初首次参与“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并在中国南海首次使用“蛟龙”号实施深海载人科考。  海洋国家实验室学委会秘书长潘

中国深海生物资源探测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深海生物资源勘探开发在深海生物勘探、深海微生物资源库规范化建设、深海生物学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22日在厦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大洋协会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率先在中国部署大洋生物资源勘探工作,获得大量在医药、环保、工农业等方面有

2013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授奖建议名单公布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控制与声学系统研究集体   研究集体主要科技贡献: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声学研究所研究集体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控制与声学系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支撑“蛟龙”号实现深海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精细地形测绘、安全系统控制等功能的关键系统,实现了“蛟龙”号

蛟龙号冲击5000米深潜因海况不佳被迫取消

  据中央电视台消息,因天气原因,“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原定今日(7月22日)进行的第二次下潜试验被迫取消。根据预定计划,“蛟龙号”潜水器今天将下潜冲击5000米深度。  中国载人深潜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称,因天气恶化情况比预计要早,不得不取消原定计划。刘峰表示,将预计用3天时间,对设备

“蛟龙”号有望明年带一到两名科学家深潜南海

  “蛟龙”号海试结束后,有关它的应用备受关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刘峰表示,“蛟龙”号有望明年4月—5月执行南海深部计划。  南海深部计划是以南海深海过程演变为核心的大型研究计划,由洋盆形成、沉积响应和生物地球化学三大方面组成。计划从现代过程和地质记录入手,解剖南海

印度洋上“大洋一号”会“蛟龙”

  “‘向9’过来啦!”当地时间28日晚饭后,“大洋一号”船上的人们开始奔走相告。在这茫茫印度洋上孤独漂泊了25天,一艘来自自己国家的科考船即将靠近的确让人兴奋。   “蛟龙”号母船“向阳红9”号24日离开毛里求斯路易港,经过4天航行28日傍晚抵达我国在西南印度洋的硫化物合同区,执行大洋35航次科考

人民日报:2012中国科技之“最”

  图为大亚湾实验项目三号实验大厅。 图为三名航天员在天宫一号实验舱内。 图为“蛟龙”进行7000米级海试下潜试验。 图为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上准备滑跃起飞。 图为嫦娥二号卫星拍摄的图塔蒂斯小行星。   图为10月25日,第16颗北斗卫星成功发射。   最玄   发现新的中微子振

搭乘蛟龙号 完成我国首次南海海山剖面系统观察和取样

   第一步:实施“深海星空”探测计划,在重点海区投放一批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智能浮标,同时在马尼拉海沟、菲律宾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等构建实时立体多学科综合观测系统,点面结合,抢占深海探测的全球制高点  第二步:利用“蛟龙号”载人潜器、ROV(缆控无人潜水器)等移动平台对西太平洋—印度洋重点海区进行全面

刘峰:蛟龙号获国家科技奖 奠定大批深海人才基础

  1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张高丽、王沪宁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由国家海洋局推荐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是国家海洋局主导的项目首次获得该奖项一等奖。刘峰在国家科技奖讲堂发

沈阳自动化所参加“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人员凯旋

  7月17日,参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的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参试人员凯旋。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桑子刚、副所长梁波及研究室代表前往沈阳迎接。张艾群、刘开周、郭威、祝普强4位同志受到了英雄般欢迎,他们带着圆满完成7000米级海试胜利的喜讯成功归来。   从6月3日“蛟龙”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