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极端微生物:将生物学带入新领域

海底热液喷口、盐湖、酸碱泉、深海……在这些本不应该存在生命的环境中,科学家们找到了微生物,并将它们统称为“极端微生物”。美国科学家认为,对极端微生物的研究或许是寻找外星人的关键——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可能是多样化的,或许就可能在耐酸、较高温度环境中生存。美国航空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正在试图通过基因工程可“创造”出适应极端环境的微生物。我国科学家也在研究极端微生物,他们认为,极端微生物的生命策略和适应环境的多样性或许早已解决了科学家今天仍在寻找答案的那些问题。 地球生命形式的独特风景线 极端微生物是指能够在如高温、低温、高酸、高碱、高盐、高毒、高渗、高压、干旱或高辐射强度等极端环境中正常生长繁殖的微生物,而这些极端环境对普通生物(包括人类)而言是不可耐受的,一度被认为是生命禁区。 但其实,从生命现象发生以来,极端微生物在地球生物圈中业已存在,只是由于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局限,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逐渐在生活和生......阅读全文

科学家阐述环境微生物大规模迁徙机制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永官领衔的国际团队系统阐述了微生物通过人与动物、污水及其他物质的流通在全球范围的迁徙及其环境与生态效应。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数十亿年来,微生物及其所携带的基因在空气和水的自然驱动下发生迁移。此时,自然驱动力形成的对微生物的生物地理作用模式类似于它

科学家阐述环境微生物的大规模迁徙机制

  9月15日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永官领衔的国际团队系统阐述了微生物通过人与动物、污水及其他物质的流通在全球范围的迁徙及其环境与生态效应。今天,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科学》杂志。   数十亿年来,微生物及其所携带的基因主要在空气和水的自然驱动下发生迁移。此时,微生物对地球环境的影响模式类似

微生物残体循环的环境和微生物控制

  人们普遍认为,微生物残体碳是稳定土壤碳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其对碳稳定过程的控制因子尚不清楚。在稳定过程之前,微生物残体可能被微生物群落循环再利用。我们认为,这种再利用的效率是土壤碳稳定率的关键决定因素。本文采用稳定同位素示踪和指示种分析法,探讨了英国27个草地的土壤微生物残体再利用效率的控制因素。

科学家发现微生物群重塑肿瘤微环境的新机制

  近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团队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可通过影响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重塑肿瘤微环境。该研究在《Cell》上发表,题为:Microbiota triggers STING-type IFN-dependent monocyte repr

微生物生长环境的影响因素

(一)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要求的营养物质必须包括组成细胞的各种原料和产生能量的物质,主要有:水、碳素营养源、氮素营养源、无机盐及生长因素。细胞的分子式:C5H7O2N(或C60H87O23N12P)。对营养的需求:好氧微生物:BOD5:N:P=100:5:1;厌氧微生物:BOD5:N:P=400:5:

空气中环境微生物如何检测

  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来自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过程。在环境空气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一直在我们身边。它们附着于尘埃或液滴上,随载体悬浮于空气中。在湿度大、灰尘多、通气不良、日光不足的情况下,空气中的微生物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存活时间也较长。微生物污染空气,可使空气成为传播呼吸道传染病的媒介。因此,需要对

微生物营养和环境条件实验

实验材料1、活材料:培养3d的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根瘤菌(Rhizobium sp.)、培养24h的大肠杆菌(E. coli)、巴斯德梭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5d的吸水链霉菌“5102”(

食品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检测

对于食品而言,生产过程中是最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的环节,如何通过工艺的改进,和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是能否从源头上防止微生物污染的关键 。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都备受关注,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更是所有食品企业共同关注的一大问题。食品是微生物,尤其是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食品受到微生物污染,则会导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环学外字〔2020〕106号为保护改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发挥科学技术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深入交流和研讨土壤与地下水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提高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创新能力,为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中国环

城市环境所微生物群落环境响应研究获进展

  土壤水分条件是微生物呼吸活性及生态功能实现的重要因素,干旱或极端淹水均不利于土壤中多数微生物实现最佳能量生产与代谢。土壤从干旱向淹水的转变过程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微生物活动受到刺激并被抑制。目前,对该过程中潜在微生物的响应机制仍缺乏了解。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姚槐应研究组通过土壤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