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首次在碳纳米管中观察到场致发光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0日报道,德国、瑞士和波兰联合研究小组在一项新研究中首次观察到,碳纳米管中缺口间的分子在电流通过时能够发光,这种现象称为场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上。 一种单层的碳纳米管—分子—碳纳米管(CNT-分子-CNT)的连接固态电子设备在几年前就开发出来,但其光学性质还很难检测。碳纳米管包含了一对金属电极,在电极之间造成一个仅有几纳米宽的缺口,缺口的位置和大小不超过10纳米,并能在纳米尺度精确控制电流通过。 研究人员在缺口放置了一个6纳米长的小棒型分子,当给电极施加电压时,能观察到明亮的场致发光点。根据用外部照明拍摄的图像覆盖对比,他们确定这种光来自电极之间的分子,并能通过控制电压开关来控制这些点发光。研究人员解释说,电场的特性使分子陷入一种静电陷阱中,弥补了两极之间的“线路”,电极缺口能容纳1个到3个这种小棒型分子。......阅读全文

日本首次合成碳纳米带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组最近首次成功合成了国际学界60年前理论上提出的筒状碳分子“碳纳米带”。碳纳米带比同样为筒状结构的碳纳米管(CNT)短,用于铸模可获得期望结构的碳纳米管,将促进碳纳米管的迅速普及。该成果发表在4月14日的《科学》杂志的电子版上。   研究组在合成无扭曲带状分子的基础上,设计

Nature Nano:肺部CNT长期暴露促进远端部位的乳腺肿瘤转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543206, 81672615, 815022829, 31622026, 31700879, 11425520)等资助下,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涛课题组合作在纳米环境暴露与毒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延迟毒性对肺

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取得进展

  6月24日,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技术》)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涛课题组在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延迟毒性可导致原位乳腺肿瘤的多发性转移,论文题目为Long-term p

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生物安全性和毒理学机制

  6月24日,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技术》)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涛课题组在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延迟毒性可导致原位乳腺肿瘤的多发性转移,论文题目为Long-term pu

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研究获进展

  目前,传统硅基太阳能电池依然占据主流光伏市场,然而,限制硅基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其生产成本偏高、制备过程繁琐。所以发展高效率、低成本、大面积和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太阳能电池已迫在眉睫。宏观碳纳米管薄膜具有良好的力学、电学、光学等性质,而且是柔性的。通过调节生长参数,可以获得高透光率(可达95%)

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取得进展

  6月24日,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技术》) 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涛课题组在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延迟毒性可导致原位乳腺肿瘤的多发性转移,论文题目为Long-term p

Science:IBM科学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晶体管

  巨头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Gordon Moore在1965年提出了业界著名的“摩尔定律(Moore's Law)”,大意为:集成电路上的元器件(例如晶体管)数目,每隔18个月至两年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摩尔定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但时至今日,随着

Nanotechnology: 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

  Nature Nanotechnology (《自然·纳米材料》) 杂志在线发表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陈春英课题组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涛课题组在纳米生物安全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最新发现:碳纳米管呼吸暴露后的延迟毒性可导致原位乳腺肿瘤的多发性转移,论文题目为“Long-term pulmonary ex

科学家首次在碳纳米管中观察到场致发光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20日报道,德国、瑞士和波兰联合研究小组在一项新研究中首次观察到,碳纳米管中缺口间的分子在电流通过时能够发光,这种现象称为场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上。   一种单层的碳纳米管—分子—碳纳米管

物理所制备出基于单壁碳纳米管薄膜的透明弹性导体

  过去几十年,硅基电子学在小型化、高集成度和高速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传统的电子学器件是基于平面结构的,具有不可弯折、不可拉伸的缺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电子器件的应用。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柔性电子学和最近刚刚兴起的可拉伸电子学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概念,使得电子学器件可以应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