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自然》刊文讲解引力波或可解决的六大宇宙问题

17世纪末,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有质量的物体就有这种引力;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提出引力其实是质量引起的时空变形;201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希格斯玻色子,解释了粒子为何会有质量,将希格斯场、质量和时空联系在一起。 而如今,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由两个黑洞撞在一起而产生的时空涟漪,不仅证实了爱因斯坦近百年前对引力波的预测,还有更重要的意义。用斯蒂芬·霍金的话说,引力波提供了一种人们看待宇宙的全新方式。 最近,《自然》杂刊发的一篇文章,讲解了人类借助引力波或可解决的六大宇宙问题。 黑洞真的存在吗? 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到黑洞合并,一个重要的科学意义就是证实了黑洞确实存在,至少是一种完美的圆形物体,由纯真空的、弯曲的时空构成,像广义相对论预测的那样。天文学家已有了大量关于黑洞的证据,但以往的证据都来自对恒星和超热气体的观察,而非来自黑洞本身。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广......阅读全文

大新闻说个啥:科学家用激光干扰实验探测到引力波

科学家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了:今晚的“大新闻”到底说了个啥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动物们也到了交……  呃不对,动物们干啥说不准,但人们的确是到了聚在一起,交流感悟的时候。老朋友交流人生历程,御宅族交流本月新番,三姑六婆交流你的一切,而你只想过年了好好歇着,顶多跟三五知己看看电影什么

解读宇宙微波背景辐射B模偏振 暴涨产生原初引力波

  利用一台设在南极,名为“宇宙河外偏振背景成像”(BICEP)的望远镜,美国科学家捕捉到引力波在宇宙最初图景中产生的涟漪。北京时间3月18 日凌晨零点,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宣布,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中观测到B模式偏振。这一发现的意义是什么?它能如何揭示宇宙诞生之谜?   宇宙暴涨理论与

科学家发现一类暴胀模型引力波有望实现直接观测

  近日,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刘京、研究员郭宗宽、蔡荣根团队研究发现,一类具有尖角势函数的暴胀模型在重加热阶段能够产生具有双峰结构的随机引力波能谱,有望支持地面激光干涉仪实现原初引力波的直接观测。相关研究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据介绍,原初引力波通常是指宇宙早期暴胀阶段产生的随机引力波

想在空间探测引力波?中科院发起“太极计划”

   中新网北京2月16日电 中国科学院16日举行“空间引力波探测与研究”媒体见面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科学院从2008年开始发起“太极计划”。  一百年前,爱因斯坦在创立了广义相对论后不久就提出了引力波存在预言。百年来,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为寻找和发现引力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建造了多种实验装置。20

“天琴”:有望超前于欧洲LISA升空

  3月底,“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科学目标研讨会在珠海召开,项目组不同课题的负责人介绍了空间引力波探测项目“天琴”计划的最新研究进展。  自引力波被发现至今,科学界始终对我国引力波探测计划十分关注。诸如,我国该不该继续推进引力波探测计划?我国是否有能力与国际相关引力波探测项目一较高下?这样的讨论时时

暴涨理论或证实多重宇宙存在

暴涨产生的引力波会在宇宙微波背景的两极化中产生微弱但独特的扭转样式。   北京时间2014年3月21日消息,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天文学家监测到宇宙大爆炸后1/1045秒的时间内发生的情景。在万物伊始的短暂瞬间,宇宙开始急剧膨胀——这个理论被称为宇宙暴涨理论。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当这种爆炸性事件发

香山科学会议第S45次会议聚焦“天琴计划”

  引力波作为探测宇宙的全新手段,将为人类描绘一幅前所未见的宇宙图景。9月26日至27日,以“天琴计划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S45次学术讨论会在广州成功召开。会议围绕我国自主提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的科学目标、关键载荷及卫星平台技术、关键技术在轨验证与地面模拟等中心议题进

香山科学会议第S45次会议聚焦“天琴计划”

   引力波作为探测宇宙的全新手段,将为人类描绘一幅前所未见的宇宙图景。9月26日至27日,以“天琴计划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第S45次学术讨论会在广州成功召开。会议围绕我国自主提出的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划”的科学目标、关键载荷及卫星平台技术、关键技术在轨验证与地面模拟等中心议题

欧洲建爱因斯坦望远镜观看黑洞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8日(北京时间)报道,为在探测引力波这场竞赛中拔得头筹,欧洲万有引力天文台(EGO)正在建设全新的爱因斯坦望远镜,有望让科学家首次直接看到黑洞,并管窥宇宙诞生时的情景。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首次提出引力波的概念。他认为万有引力是一种

我国学者提出“精灵反弹暴涨模型”解释宇宙起源

  近日,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夏俊卿、副研究员李虹、研究员张新民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博士蔡一夫组成的宇宙学研究团队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早期宇宙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利用最新的宇宙学观测数据发现,大爆炸前宇宙或源自收缩时空,相关成果发表在物理国际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美国科学基金新发展蓝图及启示

   《科学》2016年5月13日发表文章,报道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任France Cordova女士放出大招:6大科研前沿和3大机制(process)改革建议,为NSF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描绘蓝图,并力争下一届美国总统和国会的支持。  2016年4月,Cordova召集其麾下的高管团队,举办

引力波探测,中国没有缺位

近日央视首次揭秘了我国引力波探测计划,这一神秘研究再度走入国人视线。 谈到引力波,很多人的问题从“引力波是什么”,变成了“诺奖已被国外摘得,我们为什么还要探测引力波?” “发现引力波只是开始,引力波研究还有一大波‘诺奖’在等着被摘取。”科技日报记者近日在我国目前唯一的引力实验研究基地—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界正为SKA做充分科学准备

  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为迎接天文领域SKA(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射电望远镜)时代的到来,中国天文界正在做充分的科学准备:在中国SKA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牵头下,中国天文界已形成11个科学工作组,并完成《中国SKA科学白皮书》中、英文版。  同时,

LIGO将重大升级,继续领跑全球引力波探测

   当地时间2月15日,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合作组织宣布,接收到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英国研究与创新机构和澳大利亚研究委员会共350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将对其两个探测器进行重大升级。  LIGO曾于2015年首次在人类历史上聆听到时空的涟漪——引力波。升级后的LIGO将被命名为

“看”和“听”,引力波探测“耳聪目明”

  北京时间16日22时,在天文学界传得沸沸扬扬的“重大发现”终于水落石出。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欧洲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于8月17日首次发现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信号。  “这是天文学家期待已久的发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

吴岳良:在科学史上留下属于中国学者的理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8/444868.shtm 太空浩渺深邃,驱动其诞生、演化、膨胀的隐秘“暗”物质与能量长什么样?万物繁复多变,是否有一种统一而“简洁”的理论和模型解释所有现象?宇宙留下“时空涟漪”,如何捕捉这美妙却微弱的信

多次陪跑,天文学界“村上春树”终于拿诺奖了

   北京时间10月8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今年的物理学奖再次开出“双黄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詹姆斯·皮布尔斯(James Peebles)的理论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大爆炸之后的宇宙演化,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米歇尔·麦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兹(Didier Queloz)则在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之“天极”望远镜(二)

  与引力波共舞?  没错,就是年初刷屏的引力波!  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在百年前的预言,人们尝试探测它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了。  2016年2月,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aLIGO)宣布历史性地直接探测到引力波(编号GW 150914),使人类正式进入了引力波天文学时代…也让我们见识了全球科普大刷屏

8月20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文章:   柏基斯页岩化石层发现100周年纪念   古生物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100年前的这个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约霍国家公园中柏基斯页岩化石层的发现。距今5.05亿年前,关于寒武纪海洋中多样化生命的这一举世瞩目的化石记录理所当然地出了名,并在Stephen J.Go

发现引力波的LIGO团队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2月13日深夜,远在美国的引力波论文作者之一、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合作组织核心成员、加州理工学院的陈雁北教授,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的独家专访,首次披露LIGO这支发现引力波的科学家团队是如何协同开展科研工作的。   世界“最强大脑”旗舰队   众所周知,LIGO项目团队在美国公布

盘点值得关注的南极七大实验

  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南极条约》并于1961年生效,迄今各国在世界上最偏远的大陆——南极洲已建有60多个观测站和100多个考察基地。今年,29个国家在南极洲开展科学研究,这意味着从今年10月到明年3月,将有大约800名科学家和支持人员前往南极洲开展夏季考察,其中,仅仅美国就有100多

引力波背后:基础研究须“容错”

  令人瞩目的原初引力波事件虽以“悲伤”告终,但却引发了国际科学界对其更加热切的期待;相比之下,由于国内对科研失败容忍度极低,“中国连想犯这样‘错误’的机会都没有”——  近日,欧洲空间局的一份报告宣告了自去年3月份以来关于原初引力波争议的最终结局。彼时,美国BICEP2合作组宣布了通过宇宙微波背景

香山会议提出设想规划 我科学家力争率先发现暗物质

  “未来五至十年,我国应发挥本土实验基地的优势,充分利用锦屏地下实验室探测暗物质和西藏阿里天文台探测宇宙背景辐射,同时迅速开展先进探测技术的研发,希望在国际上率先发现暗物质。”不久前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S27次学术讨论会上,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上海交通大学季向东教授提出了这样的设想,得到了与会专家的支

原初黑洞几时有? 线索或在宇宙起源中

  黑洞大概是宇宙中最神秘的事物之一。它如同一个贪婪的胖子,体重巨大,吞噬任何从它附近经过的东西,包括光线。科学家认为,恒星级质量的黑洞可能形成于大质量恒星在生命终点的爆发。而小质量黑洞的碰撞并合,以及更小质量黑洞吞噬气体尘埃,会形成超大质量黑洞。  但你有没有想过,当宇宙最初还是一片虚空时,最早的

中国科学报:让科学研究更纯粹、更忘我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春节,无论你是否是一位科学爱好者,相信都会有意无意地留意到一条讯息,那就是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官方宣布,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100周年后,引力波被首次直接观测到。这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界的一件大事,但众多看似与它们毫无关联的普通人,也自觉加入传播、欢呼的队列。果然

盘点2015年在争议中前行的科学研究

  和以往一样,质疑、争论甚至激辩,依然贯穿了2015年的中国科学发展。而这些质疑、争论的存在,也让科学有了更加丰富而真实的内涵。盘点这一年发生在中国科技界的种种争议,在前进的路上时不时地停顿下来、省思自我,未尝不是为了前路上更有益的跋涉。  原初引力波是否存在未被证实  回放:2014年,宇宙原初

物理学家称希格斯粒子和引力的相互作用“救”了宇宙

  宇宙大爆炸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它能存在下去,我们是否需要新的物理学理论对此进行解释?欧洲物理学家的新研究或许可以给上述问题一个简单的答案:无需新理论,希格斯粒子和引力的相互作用“救”了宇宙。相关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2012年被欧核中心发现的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能够赋予一切粒子质量

来自宇宙的天文学信号,一个都不放过!

  今天,帕克太阳探测器顺利升空,人类太空探索又迎来新的里程碑。同一天在北京举办的“2018年世界科技创新论坛”上,这一消息也成为与会嘉宾热议的话题。  宇宙中哪些奥秘是人类共同的求索方向?探索深空究竟面临哪些无法绕开的坎儿?空间探索和相关科技的发展,为什么会惠及全人类?  参加“太空探索的挑战与机

科学大家|纪念霍金:没得诺贝尔奖却是最伟大科学家

  2018年3月14日,英国物理学家、当代科学界的传奇人物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  作为科学工作者,我在这里不打算重复那些经常被传来传去的老生常谈或者以讹传讹,而是希望向公众尽量清楚准确地介绍一下霍金的实际成就。  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基础的问题??  霍金在

跨越数十年的接力:捕捉引力波的中国力量

  这是一场跨越百年的接力。  从爱因斯坦伟大的预言,到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矢志不渝的求索,2月11日,当“引力波”这三个字,以核裂变般的速度引爆全球,全世界都在为这扇探索宇宙新窗口的开启而欢欣鼓舞。  这更是一场全世界科学家的“并肩作战”。百年来,引力波的身影总是显得“虚无缥缈”,但在这个顶级世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