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欧盟委员会欲削减科研经费遭科学家反对

Carlos Moedas, Kristalina Georgieva, 和Jyrki Katainen(从左到右)在5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 5月28日,来自欧盟议员和科学家们的压力迫使欧盟委员会(the European Commission)同意不削减欧州研究委员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的经费预算。但欧州研究委员会只是《展望2020》(Horizon 2020)项目中的一部分,只占总经费740亿欧元中的22亿欧元。 一月份,欧盟委员会提出削减《展望2020》项目27亿经费的计划,其中包括欧州研究委员会的2.212亿欧元经费预算,并准备将这些削减的经费投入欧洲战略投资基金(European Fund for Strategic Investment)中。此举引起了科学家和欧洲议员们的强烈不满。 随后,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与欧盟成员国经过了8次讨论,最终欧......阅读全文

欧盟委员会公布削减科学预算细节

   碳纳米管 图片来源:BASF/FLICKR  一个将科研经费用于经济刺激的备受争议的计划近日变得更加坚实,欧盟委员会主席Jean-Claude Juncker公布了新的立法提案,以落实该计划。新投资基金将在5年半内,从“地平线2020”项目中获得27亿欧元的经费。而“地平线2020”是欧盟委员

开放获取与付费墙的拉锯之战:谁来为传播知识买单?

  一场因“开放获取”引发的“学术战争”已经爆发。  过去两年,由700家德国学术机构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国著名的加州大学,先后向国际学术出版商存续了上百年的付费订阅模式发起冲击。  “开放获取”(Open Access,以下简称OA,又译作开放存取),意味着研究文献免

欧盟议会竭力反对削减科研经费

  近日,欧盟议会对新任主席Jean-Claude Juncker削减科研经费的计划表示反对。Juncker之前提议从欧盟2014~2020年研究经费中削减27亿欧元,投入到提振欧洲经济的新项目中。尽管欧盟成员国似乎赞同Juncker的提议,但该议会表示,欧盟战略投资基金(EFSI)必须从其他地方寻

解码欧盟最大科研规划的目标与挑战

  近日,欧盟领导人就欧洲“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的预算和条款达成协议,欧洲科学家因此松了一口气。这距离欧洲委员会发布提议已整整19个月,两方的认可将确保该项目及时推出,并且在2014年到2020年将获得702亿欧元的资助。与其前身,即从2007年开始到今年结束的第七框架计划(FP7)相比,“地平

解码欧盟最大科研规划的目标与挑战

图片来源:univ-tours.fr   近日,欧盟领导人就欧洲“地平线2020”科研规划的预算和条款达成协议,欧洲科学家因此松了一口气。这距离欧洲委员会发布提议已整整19个月,两方的认可将确保该项目及时推出,并且在2014年到2020年将获得702亿欧元的资助。与其前身,即从2007年开始到今年

2007年欧盟科技发展综述

2007年是欧盟解决制宪危机,一体化建设走出低谷,经济社会改革步伐加快,经济保持平稳,主要大国(德国、法国、英国)领导人更替。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入盟,对外积极进取,谋求发挥全球性作用的重要一年;是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计划的开局之年;是欧盟大力开展能源、气变外交,力图借此打

蒲慕明饶毅汪品先等议:中国科研缘何难有重大创新?

  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在科研开发上的总投入以每年大约20%的速度递增。这样大力度的经费支持的确带来了显著成果:2011年,英国皇家学会的一项研究发现,从2004~2008年,来自中国的论文发表数量占全球的10%,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然而,2012年,由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合作的一项研究认为

层出不穷的科研评估指标,令人眼花缭乱

  科研评委会还在依赖糟糕的指标来评判一项科研的质量和影响,这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安全”研究。  科研评委会成员表面上赞赏的研究和他们实际上支持的研究是割裂的。我们曾参加过多个评委会,听过许多人抱怨研究者不愿做有风险的研究。但是我们也看到,做出抱怨的这些评委自己也在规避风险,他们依赖文献计量指标来做

《自然》评估欧盟塑造科研进程的五种核心渠道

   欧盟成员国政治、经济以及科研的逐渐一体化已经创建了一种有利于合作的环境氛围。  欧盟为研究和创新设立了数十亿欧元的经费,并通过这些合作机遇影响科学研究。  6月23日,英国通过全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在失去这个最富有、人口最多的成员国之前,欧盟由来自28个国家的5亿多人口构成。近日,《自然》评估

王作跃:当代美国科教政策的变迁 从卫星危机到“9·11”

卫星危机 二战后,美国的科技体制更加多元化,政府、大学、工业之间的互动得到加强,资助机制也随之发展,如美国原子能委员会(AEC)、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这些机构的发展,对促进美国科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就在美国科技快速发展时,处于冷战

英国脱欧了,经费可能没了,生物医药界大佬集体吐槽

  上周五(6月24日),英国举行全民公投结果出炉:脱欧派以占52%的选票胜出,引发全球金融震荡。这次脱欧的意义“不小于一场革命”,是对政治、经济等方面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弹”。  英国脱欧的直接起因主要有三点:(1)欧盟要英国按GDP比例缴纳会费,但是最近几年来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西方国家经

欧盟计划巨资启动未来新兴技术旗舰项目

      本月,欧盟将精选出两个未来研究计划,并给予每个计划10亿欧元的资助。但是,钱真的花在刀刃上了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物理学和数学家Dirk Helbing开始转做社会学教授。他有个主意:如果能将所有的人类行为数据统一到一种计算机模型中,就能够帮助人

澳首席科学家呼吁站在更高基点上推进科研

图为澳大利亚的大学校园   澳大利亚首席科学家伊安·查布7月31日警告说,澳科研工作正面临着“被甩到后面去”的危险。作为澳首席科学家,又是澳国家科研委员会负责人,他的讲话随即引起了此间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激起了有关澳当前科研状况和竞争潜力的又一轮争论。   澳反对党科研事务部长梅森随后表示,

干细胞研究:在夹缝中生存

2012年的会议上,患者和家属们观望CIRM申请的1亿美元经费能否得到批准  Jonathan Thomas是(CIRM)的董事会主席。得益于30亿美元的干细胞研究经费,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云集到CIRM旗下,使其成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领军者。但是,CIRM的项目经费到2017年就会耗尽,命运已不再掌握在

饶毅:问题丝毫没解决 最常见是冷处理

名为做课题实为圈钱:科研经费“黑洞”有多深?  “在中国,为了获得重大项目,一个公开的秘密是:作好的研究不如与官员和他们赏识的专家拉关系重要。”在2010年9月3日出版的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一篇讨论中国科研基金分配体制及科研文化问题的社论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有评论认为,这一社论

《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这是《自然》选出的在今年对于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今年的名单突显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在天文学,生殖生物学和少数族裔在科学领域的权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写编辑表示,“

欧洲“地平线2020”大幕拉开 几乎囊括所有科研项目

  作为欧洲旗舰研究与创新规划“地平线2020”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日前推出了其首个资金申请计划。随着年度预算逐渐增加直至该规划于2020年结束,在未来的两年里,约有150亿欧元的资金可供研究人员使用。   欧盟委员会研究理事Máire Geoghegan-Quinn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表示:

欧盟人脑计划获三年研究经费

  经历过一波三折的欧洲人脑计划(HBP)近日获得欧盟委员会认可,可以获得至少延续至2019年的经费支持,但是一些科学家仍不确定是否要加入这一大规模工程,因为该工程自两年前启动以来一直备受争议。  10月30日,欧盟委员会签署了一项协议,最终正式同意在经历了30个月的缓冲期之后,从2016年4月开始

王作跃:当代美国科教政策的变迁 从卫星危机到“9·11”

编者按:美国在二战后,一跃而成为世界头号大国,然而,其科教的发展却有许多曲折,无论是和苏联冷战期间的卫星危机,还是冷战后“9·11”事件的发生,以及中印经济的强劲复苏,都对美国制定其科教政策产生了很大影响。王作跃以时间为主线,将美国的政策变迁与重大国际事件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家的科技教育的发

研究者受访谈“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

  这一个月,塞拉利尼(Gilles-Eric Seralini)疲于奔命地辩护那个引起全球轩然大波的试验——“转基因玉米致癌试验”。  塞拉利尼是法国卡昂大学的教授,曾是法国农业部与环境部转基因委员会的11名成员之一,也曾在欧盟任职。  风波起源于一个月前的一篇论文。2012年9月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英国增45亿补贴确保科研不“脱欧”

  当前,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第四轮工业革命浪潮,纷纷提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由此引发的产业革命方兴未艾,能否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将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本专版将分上、下两个部分,刊发由本报记者采写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未来发展的擘画,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多能干细胞风波附带效应在日本蔓延

   2014年8月5日,藤原博信(Hironobu Fujiwara)在去工作的途中已经感受到了困扰。作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CDB)位于神户一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当该中心一例学术不端事件在去年早些时候被曝光后,藤原就一直在遭受批评。  媒体谴责声不断升级,报纸、社会媒介和

欧洲欲平衡国家间科研资源分配

“地平线2020”资金框架协议出炉。  经过长时间磋商,欧盟科技部长会议批准了一项“地平线2020”综合框架协议,通过了欧盟2014~2020年研究资金项目。最终,“地平线2020”计划预算大约在900亿欧元左右(约为1110亿美元),这与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的500亿欧元相比增加了

2013年世界核电建设及核电技术发展回顾

  2013年多数国家仍将继续按原计划建造核电站,并将进一步加强核安全监管,检查核设施防灾能力,调整核应急措施,积极开发先进核电技术。   ·日本   日本计划建造更多核电站。1月2日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表示,他将批准建造更多的核反应堆。   这与野田佳彦领导的民主党前政府的

构建生命科学领域宏伟蓝图 打造科技改革试验田新坐标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立十周年成就纪实  王晓东(右三)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有望用于治疗各种程序性坏死相关疾病  邵峰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对败血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大楼外景  钱学森、钱三强、竺可桢、李四光、周培源……这些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科学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以这些科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庆祝成立50周年

  在庆祝50岁生日之际,EMBO将如何改变自己以适应21世纪截然不同的生命科学图景?从左至右:John Tooze创办了《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杂志》;Frank Gannon为更多经费而到处游说;Maria Leptin锻造新联盟。  它始于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时期。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EMBO)

欧洲研究理事会主席:基础研究对现实世界贡献巨大

  在欧洲研究理事会主席让-皮埃尔·布吉尼翁看来,基础研究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的,前沿领域的科学家一定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因此,他的责任就是要确保那些最能代表未来的研究得以顺利开展。  “未来其实已经在我们身边,只不过它没有平均分布在我们周围。”2013年底,当67岁的法国数学家让-皮埃尔·布吉尼翁

2020国自然已启动了哪些项目?这篇文章齐了!

  目前国自然基金已经进入最终的冲刺阶段,为了方便大家充分了解各项目情况,现将已启动项目情况做了汇总,数据均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仅供读者参考。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