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科学家揭示“痛点”的神经指标

被开水烫一下,有人疼痛难忍,有人毫无知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这都是因为每个人的“痛点”——疼痛敏感性不同。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胡理研究组率先采用跨物种研究方法,探索出了能刻画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神经指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研究人员首先招募了96名健康青年男女。这些志愿者经受了不同强度的疼痛刺激,还要给感受到的疼痛强度打分。同时,他们的脑电活动也被密切监测和记录下来。通过分析他们的脑电信号,能够获得疼痛诱发的脑响应信号,包括N1、N2和P2等多个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成分,以及低频α和高频γ等多个神经振荡信号。 研究显示,疼痛诱发的所有脑响应信号都能刻画个体内疼痛敏感性,但只有γ频域的振荡信号,又叫γ高频振荡信号,能同时刻画个体间的疼痛敏感性差异。 为了验证结果是否可信,研究组又招募了第二批志愿者。这次的107名健康年轻人,随机接受视觉、听觉、触觉3种不同的感觉刺激,同时采......阅读全文

科学家揭示“痛点”的神经指标

  被开水烫一下,有人疼痛难忍,有人毫无知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呢?这都是因为每个人的“痛点”——疼痛敏感性不同。近日,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胡理研究组率先采用跨物种研究方法,探索出了能刻画疼痛敏感性个体差异的神经指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研究人员首先招募了96名健

剧烈神经根性痛的病因

  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神经根局部的刺激和压迫因素  颈椎因为退行性病理变化,在病程较长时,病人的颈椎容易引起颈椎骨质增生,而转变为神经根病变的因素之一,在椎间孔部Luschka关节或关节突部骨质神经根硬膜袖部可继发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管渗透性增加和循环障碍,根袖部继发肥

剧烈神经根性痛的诊断

  1.病人年龄多在40~60岁之间,男多于女。  2.患者有颈肩臂部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并发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眩晕症状。  3.患者颈部旋转或后伸活动受限。  4.患者移位的患椎棘突及关节囊部有明显压痛。  5.部分患者颈椎X线侧位片可显示患椎移位改变;在正侧位或斜位片示,椎体后缘及

剧烈神经根性痛的鉴别

  1、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和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前者主要反映了受压节段脊髓的损害严重程度,而后者则是由于皮质脊髓侧束及脊髓丘脑侧束同时受到累及所致。当病变仅仅累及脊髓的中央灰质尤其是脊髓的前角和/或后角时,临床表现主要为双侧上肢的下运动神经元性

痛经假“痛点”在何处 如何让痛经假无“痛”落地

“痛经假”如何能无“痛”落地  “之前面试的时候总会被问有没有男朋友?计划什么时候结婚?是否要小孩?现在再给女性每月1-2天的痛经假,以后求职时会不会被问到是否‘痛经’?”近日,“深圳人社局回应女职工生理假期”话题冲上热搜榜,引发关注。90后北漂女孩胡慧(化名)颇为期待地说:“痛经的折磨太难受了,如

脊柱压痛与叩击痛指标解读结果

  正常:  正常情况下脊棘突及椎旁肌肉均无压痛。正常人脊柱无叩击痛。  异常:  压痛:有压痛以第7颈椎棘突计数病变椎体的位置。常见病因为脊椎结核、椎间盘脱出及脊椎外伤或骨折,如椎旁肌肉有压痛常为腰背肌劳损。  叩击痛  (1)直接叩击法 :是以手指或叩诊锤直接叩击各个脊椎棘突,此法多用于检查胸、

“召回挡箭牌”凸显国家标准痛点

  由于抽屉柜存在可能翻倒的风险,宜家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不久前宣布在北美地区召回3560万个抽屉柜。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官网显示,自1989年以来,这些问题抽屉柜已造成6名儿童死亡,36名儿童受伤,事故原因都是家具没有固定在墙上而翻倒造成悲剧。  尽管部分召回家居在中国正在销售,但目前召回范围仅

科学家首次成功培育痛痒神经细胞 有望发现新痛剂药物靶点

  研究人员日前首次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能够向大脑传递疼痛、痒和其他感觉的神经细胞。研究人员表示,这些细胞将有助于研制新的止痛药和止痒方法,同时还将帮助人们理解为什么一些人会经历无法解释的极端疼痛和瘙痒。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荷亚市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干细胞科学家Kristin Baldwin表示

人才选拔:“假”论文背后的“真”痛点

  “没时间达到录取分数线,有时间作出高质量研究?”“本科生独立写论文都困难,何况高中生了”“潜规则都快变成‘明规则’了”……就在“苏小妹”学术不端事件刚刚谢幕后不久,一篇题为《九省市高中名校学生论文涉嫌造假或涉自主招生黑幕》的文章又引发了网友们的关注和激烈讨论。从辛辣讽刺的言语中,不难窥见公众对于

惩戒科研失信,铁拳如何准确击中痛点

   近日,由科技部、央行、发展改革委等41部门联合签署的《关于对科研领域相关失信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公开发布。很快,媒体多以“史上最严!41部门联合出台43项惩戒措施,遏制科研失信!”之类的标题报道了这一重大治理举措。  近年来,以大规模撤稿、“突破性”研究不可重复和大量抄袭剽窃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