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科学报:科研伦理咨询能否排疑解惑

“我们不是道德警察。我们只是帮助科学家摆脱麻烦的另一个渠道。” 当Stacy Hodgkinson和Amy Lewin招募一名15岁的怀孕少女参与研究时,他们绝对带有最好的初衷。两位心理学家正在评估一项针对年轻准父母的教育项目,而上述女孩符合所有的入选标准:头胎、孕期在15~32周、年龄低于19岁。更重要的是,并未和她生活在一起的另一半愿意参与这项研究。这里只有一个问题:孩子的父亲已经24岁,根据当地法律,他会因和未成年少女发生性关系而犯下儿童性侵害罪。 很明显,这对夫妻在年龄问题上对彼此撒了谎,但却如实告诉了当时在华盛顿国家儿童医疗体系工作的Hodgkinson和Lewin。于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出现了。两位科学家已向参与者承诺为他们的信息保守秘密。然而,这是否可以凌驾于他们负有的向警方报案的法律义务之上?而这又将如何影响上述家庭? “当时这位年轻的父亲告诉我们,他希望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参与到孩子未来的生活。”目前在马里......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报:科研伦理咨询能否排疑解惑

“我们不是道德警察。我们只是帮助科学家摆脱麻烦的另一个渠道。”   当Stacy Hodgkinson和Amy Lewin招募一名15岁的怀孕少女参与研究时,他们绝对带有最好的初衷。两位心理学家正在评估一项针对年轻准父母的教育项目,而上述女孩符合所有的入选标准:头胎、孕期在15~32周、

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后 中国批准设立伦理咨询委员会

  在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诞生引发全球争议近一年之后,中国将设立一个国家委员会就科研伦理监管向政府提供建议。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国家发改委上个月底批准了建立委员会的计划,委员会如何工作政府没有披露多少细节。  但社科院生物伦理学家 Qiu Renzong 表示它将能减少不同部委之间生物伦理监管的碎片化,

欧盟生物燃料目标引发伦理争议

一些环保人士呼吁摒弃生物燃料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委员会日前表示,欧盟的生物燃料目标不符合道德标准,因此,建议暂时取消欧洲生物燃料及出口目标,限制发展,直至新的保障措施到位。  英国国家广播公司报道称,该委员会表示,新燃料技术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环境或与粮争地为代价,因此应开发纤维素生物燃料技术。但新

生物燃料是符合伦理的答案吗?

  Joyce Tait 和Banji Oyelaran-Oyeyinka说,新的生物燃料提供了一种可持续能源,但我们必须考虑其伦理和社会意义。   在汽车生产的早期就出现了生物燃料。廉价的化石燃料很快就取代了它们,成为了我们首选的燃料,但关于气候变化的担忧让人们重新燃起了对生物燃料的兴趣——全球

生物领域新兴职业: 遗传基因咨询师

  当本人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的时候,着实迷糊了一会,这是什么职业?作为生物界的一员,貌似没有听说过这个新兴的职业,不过它确实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项新职业,也是生科学生未来可以考虑有所发展的岗位。   基因检测催生遗传信息咨询产业化   人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基因组测序?通过了解房子的结构,我们能预测它

美生物伦理委员会为处置意外发现提出建议

  由于一个充满争议性的话题,美国生物伦理问题研究总统委员会陷入了舆论漩涡。近日,该委员会发布了一份报告——讨论了如何处理试验中意外发现的个人DNA和其他与健康相关的信息。这些潜在的可能引起问题的发现包括个体患某类癌症的风险,将某种致命疾病传给孩子的几率,能引发不孕症的染色体异常等。这类偶然发现获得

关注生物技术药物临床研究,解决伦理审查困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9年6月6日,生物技术药物临床研究关键技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军事医学研究院承办。本次研讨会聚焦生物技术药物与临床研究关键技术,旨在凝练亟需解决的问题,达成行业共识,促成生物药研发联合协作平台,推进行业发展。会议共有

英伦理协会: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基因编辑

英伦理协会: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基因

科研伦理现状调查:尊崇科研伦理不能只是说说

  编者按 近年来,“转基因”“黄金大米”“受试者权益保护”等话题,引发人们对科学家、公众和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在科研伦理方面的责任和角色的关注。为准确、客观了解我国科技工作者对科研伦理规范的认知和遵守状况,发现其中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中国科协组织了一次专项调查。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对该调查报告的深入解读,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