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王慧:“营养”博士

“如果对科研始终保持着一份坚持和执着,女性也同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中国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专业奖项,有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2013年度共有来自全国6所高校和4所科学研究所的10位杰出女性获此殊荣,王慧就是其中之一。 王慧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组长、食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她还是卫生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委员、微生物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她在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申请国内外ZL16项,其中授权5项。 在王慧看来,科学技术除了追求“卓越创新”,更要“服务大众”。 从临床转向研究 黛眉淡扫,优雅时髦,待人热情,充满活力,这就是王慧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王慧的父母亲都是医生,也许受此影响,她儿时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高考填报志愿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阅读全文

王慧小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获进展

  近日,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在线报道了乙酰胆碱酯酶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该成果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王慧研究组完成,系统核心技术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王慧研究组研发的检测试剂盒即将在上海开展示范应用。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王慧小组揭示苯并芘对肝癌转移影响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在一项研究中,揭示了食品中化学污染物苯并芘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环境与健康展望》。  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是常见的食品和环境污染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I类致癌物。  研究人员以人源肝癌细胞系为基础建立了苯

南开大学王慧田教授应邀访问武汉物数所

  4月25日,应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高克林研究员的邀请,南开大学物理系的王慧田教授来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光场调控-矢量光场及其新效应”的学术报告。   光场由其偏振分布可分为标量光场与矢量光场,均匀偏振光场为标量光场,相对的在同一时刻同一波段上的偏振态分布非均匀的光场为矢量光场。标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王慧:“营养”博士

  “如果对科研始终保持着一份坚持和执着,女性也同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中国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专业奖项,有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2013年度共有来自全国6所高校和4所科学研究所的10位杰出女性获此殊荣,王慧就是其中之一。   王慧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王慧小组发现肝癌治疗新靶标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发现,阻断趋化因子CCL2及其受体CCR2信号,可以抑制肝癌微环境中CCR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浸润,切断肿瘤细胞与TAMs的交互作用,重塑肿瘤微环境,可以激活CD8+T细胞的抗癌功效。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消化道》。  肝癌死亡率高居恶

王传涛:“科研经费无关科研”也是精神鸦片

  近些年,一批诸如广州科技和信息化局系统科研单位频发贪腐,引发各方对科技经费投入方式的广泛关注。而事实上,过去数年间,全国科研经费大概只有40%是真正用于科技研发的,60%都用于开会、出差等。(1月5日《中国企业报》)  刚刚过去的2015年,我国科研体制在世界范围内赚足了面子和里子。10月份,屠

质慧检测,助力科研-|-SCIEX-ZenoTOF®-7600-系统特点解析

 概述SCIEX  ZenoTOF® 7600 系统是一款全新精确质量液相质谱系统平台,创新性地将Zeno™ trap(Zeno阱)技术与电子激活解离(EAD)碎裂技术相结合,为实验室提供了强大的分析工具。该系统助力科研检测人员解决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公安法医、化工材料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特点1:

王自发:做科研要感受时代召唤

  编者按:5月4日是中国青年节。随着科研投入的大幅增加和科技产出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青年科研工作者是推动中国科技进步的生力军,也代表着中国科学技术的未来。从今天起,本报开辟“青年科学家撷英”栏目,推出一组对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的报道。   2008年8月8日,对于王自发来说是一

质慧检测,助力科研-|-SCIEX-高分辨质谱完整解决方案

 SCIEX 高分辨液质系统在农产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完整解决方案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农产品、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的安全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相关领域的监督检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日常的检测和风险评估涉及的化合物种类越来越多,也带来越来越多的工作量。相比于三重四极杆质谱技术对

王德华:科研创新与跟追赶超

   科研的实质是创新,是发现事实,是发现规律,是求真。  科研讲究优先权,一个新发现、新规律,需要在专业学术期刊(或专著)中发表,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学术界有行业规范,不允许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界需要尊重前人的劳动,需要传承,需要积累,需要发展。  学术界每一个学科领域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

邻家“女孩”王秀杰:从事科研这行真好

   王秀杰是典型的“别人家孩子”。  她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27岁博士毕业加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成为当时中科院最年轻的研究员;30岁生日前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年轻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岁成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40岁这一年又当选了党的十九大代表。  

王小凡:国际评估助推中国科研环境改革

中国已经到了需要建立起公正、合理、透明的科研评价体系的时机  “国家投入科研经费,不仅要求出科研成果,也要求出一批在国际上被认可、在具体领域成为权威的科学家。这就要求我们的科学家要做深入的研究,做出原创性、突破性的成果,对所在领域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科学家不应被评估体制逼迫着大跃进

王晓东院士:科研合作不要事事计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403.shtm合作是开展科研的重要方式,与之而来的也有“付出”和“回报”间的计较。“我不喜欢什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错误的价值观。”在日前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举办的新型医学研究人才培养论坛上

王元丰:科学发展挑战人类科研能力

  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战以后,科学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科学知识迅猛增长主要由于下面三个方面因素的推动:1.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研究、学科交叉研究不断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促使新兴学科不断涌现。此外,传统学科不断分化出新的分支,孕育出许多新学科生长点。2.研究方法与手段的进步。

王贻芳:最大幸福是实现科研梦想

  “科学研究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我感觉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做事情,能实现科研梦想。”   这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副主任王贻芳研究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的得意弟子,王贻芳曾在欧洲工作11年、在美国工作5年。2001年12

王晓东:开垦科研体制的试验田

   阿波罗登月、航天飞机、火星计划,这些曾突破人类科技极限的创新成果,常促使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王晓东在海外(美国)20余年科研生涯中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发达国家的科研成果能够层出不穷?是什么促使着他们的科研成果能够层出不穷?   “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先进的科学文化或者科

-王晓东:为中国科研创新探索新路

  “这里没有所谓的行政级别和编制,我们致力于为创新人才提供自由生长的土壤。”5月27日,在位于北京东北郊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千人计划”专家、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对记者如是说。  2005年成立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一

王大中:做科研,是一种爱国方式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被授予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王大中,一个中国乃至国际核能领域发展绕不开的名字。从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首座自行设计与建

王大中:做科研,是一种爱国方式

2022年8月15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公告,将国际永久编号为192353号的小行星命名为“王大中星”,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大中被授予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后,获得的又一殊荣。王大中,一个中国乃至国际核能领域发展绕不开的名字。从上世纪60年代新中国首座自行设计与建造的屏蔽

中科院王军/王奇慧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新冠易感性研究

  现有研究认为,新冠病毒(SARS-CoV-2)可能来源于蝙蝠和穿山甲,但仍有争议,这种不确定性为各种误传和信息滥用留下了空间。确定易受SARS-CoV-2感染的宿主物种,包括SARS-CoV-2的来源和中间物种,仍然是COVID-19研究的核心科学目标之一。   SARS-CoV-2进入宿主细胞

科研一线的博士后丨张慧君和他的“甜蜜”事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1802.shtm在不久前闭幕的第二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数千名高端人才带来了数百项可以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项目进行角逐。说到博士后,大家都会觉得这个群体有些神秘,那么博士后是些什么样的人,他们平

王贻芳:应允许科研院所提留稳定性科研经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还提到要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这些表述说到了我们科研人员的心坎里。我注意到,在今年两会上一些科技界代表委员发言时也提到了科研经费使用的问题。  该如何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上述要求

王竹天:科技是保障食品安全重要手段

  201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暨第六届中国食品安全论坛于6月10日在北京举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王竹天与会时表示,科学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只有解决技术问题,才能提高保障食品安全的能力。   对于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

王乃彦院士:做科研应该拿出磨剑精神

  “十年磨一剑,不敢露锋芒;再磨十年剑,泰山不可挡。这就是做科研应该有的精神。”9月28日下午,年近八旬的中科院院士王乃彦为听众们作了一场近一个小时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主题是“科研工作中的诚信”。  在北京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领导小组的组织下,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王辰院士谈解决“轻临床、重科研”的关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911.shtm

二十大代表王秀杰:走出科研舒适圈

王秀杰在实验室 受访者供图     她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也是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她还是一个漂亮妈妈,更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王秀杰。    王秀杰从事生物信息学研究,即用计算机处理生命科学中的

王宏志:用科研力量拴住大数据这匹野马

  “在‘大数据时代’这个互联网开放共赢、互联互动的时代,作为从事大数据研究的科研人员,我们的任务是要让研究成果成为拴住大数据这匹‘野马’的重要力量,使大数据更好地为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和谐服务。”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宏志笑着解释了自己从事的大数据研究工作。   20

王勇出席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

尚德守法 社会共治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北京7月17日电, 国务委员王勇17日出席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时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以“四个最严”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

王银香:食品安全应从生产源头加强管理

  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曹县盘石办事处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山东银香伟业集团董事长王银香做客新华网2014全国两会特别访谈,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   [主持人]:现在消费食品时人们都带着问号去消费,您经营一家农业企业,是怎么看待食品安全的?   [王银香]:食品安全应该从几个方面说。食品安全

王书军:食品安全既要“量”安全更要“质”安全

  作为“2015年全国食品安全周-食品安全校园行”的核心主题活动,“食品安全科普创新公益大赛”10月26日来到了天津,“食品安全公开课”校园巡讲活动也同期在天津科技大学举行。天津科技大学博士、天津市“青年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王书军教授亲临现场进行了食品安全科普讲座,科学知识普及加事件案例解读,王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