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王慧小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获进展

近日,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在线报道了乙酰胆碱酯酶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该成果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王慧研究组完成,系统核心技术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王慧研究组研发的检测试剂盒即将在上海开展示范应用。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是我国使用的主要农药品种之一,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也是造成农产品污染最严重的农药品种之一。酶抑制法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最常用的快检方法。目前主要使用的检测酶类为乙酰胆碱酯酶,但其稳定性不足且价格昂贵。 王慧研究组构建了乙酰胆碱酯酶的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王慧研究组发现表达在酵母表面的重组乙酰胆碱酯酶表现出高活性,在酶抑制法检测分析中较市售乙酰胆碱酯酶的灵敏度更高。同时,王慧研究组用酵母细胞作为酶固定化载体,避免了游离酶性质不稳定、极易失活等缺点,也可使后续酶的分离纯化过程更为简易,显著降低成本。......阅读全文

染色体8q24的遗传变异增加中国人结直肠癌风险

  近日,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王慧研究组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成果揭示了染色体8q24区域的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密切相关。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世界肿瘤死因排名第四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近年来

CCR:旋覆花中发现新型抗癌化合物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张卫东课题组合作,从中药植物旋覆花提取物中筛选、鉴定出了具有显著抗肿瘤功效的双倍半萜内酯类天然产物——双旋覆花内酯甲(Japonicone A, JA),并揭示该物质作为天然NF-κB抑制剂,可显著抑制淋巴瘤细胞生长和转移。近日,

营养所在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所王慧研究组的研究论文Dihydroartemisinin exerts its anticanceractivity through depleting cellular iron viatransferrin recepto

缺维生素D增加患乳腺癌风险

  春天快到了,爱美女性莫要过度拒绝阳光——小心体内维生素D的缺乏,招来更高的乳腺癌风险。最近,国际学术期刊PLoS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慧研究组的最新研究结果:在上海人群的调查中发现,体内维生素D水平高的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较低。   维生素D属固醇类衍生物,作为

上海生科院合作在胆囊癌基因测序研究中获进展

  7月6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刘颖斌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刘赟副教授等实验室合作的研究成果: Whole-exome and targeted gene s

营养所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开发对于食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早期发现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近日,国际期刊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组的最新研究结果:Surface Display of Recombinant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Ac

上海生科院发现重金属镉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

  9月12日、16日,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和Toxicology and Applied Pharmacology 分别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题为Gender-dependent effects o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发现镉的毒性效应及作用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所王慧研究组从生命早期镉暴露干扰肠道菌群稳态促进小鼠体脂累积和镉致癌活性分子网络的角度,对重金属镉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重金属镉的毒性效应及作用机制。  镉化学性质稳定,属金属类内分泌干扰物,进入人体后形成镉硫蛋白,是已知最易蓄积的毒物之一。因此考察生命早期镉

上海生科院发现适量的叶酸摄入能降低乳腺癌发生风险

  近日,国际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在线刊登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慧研究组的一项关于叶酸摄入水平与乳腺癌发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成果:Higher dietary folate intake reduces the breast ca

上海生科院发现食源性二氧化钛纳米颗粒通过巨噬细胞

  7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Nanotoxic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王慧研究组的研究论文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Prime a Specific Activation State of Macrophages,该研究发现

低浓度长期暴露苯并芘促肝癌转移 油炸烧烤食物含量高

  基于人源细胞、以毒性通路为核心的转化毒理学研究在国际上方兴未艾。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采用该方法,首次揭示了食品中的化学污染物——苯并芘可致肝癌转移,并发现相关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环境与健康展望》杂志上。  据介绍,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王慧小组揭示苯并芘对肝癌转移影响机制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在一项研究中,揭示了食品中化学污染物苯并芘对肝癌转移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环境与健康展望》。  苯并芘是一种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是常见的食品和环境污染物,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I类致癌物。  研究人员以人源肝癌细胞系为基础建立了苯

上海交大研究人员系统阐述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

  7月7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王慧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教授刘颖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教授刘赟等合作,运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靶基因深度测序技术,首次系统阐述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发现驱动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揭示ErbB信号通路的突变与胆囊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王慧小组发现肝癌治疗新靶标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发现,阻断趋化因子CCL2及其受体CCR2信号,可以抑制肝癌微环境中CCR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的浸润,切断肿瘤细胞与TAMs的交互作用,重塑肿瘤微环境,可以激活CD8+T细胞的抗癌功效。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消化道》。  肝癌死亡率高居恶

上海生科院发现肝癌治疗新靶标并提出肝癌治疗新思路

   10月9日,国际医学期刊GUT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关于肝癌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CL2/CCR2信号治疗肝癌》(Targeting of tumour-infiltrating macrophages via CCL2/CCR2

上海生科院揭示食品中化学污染物苯并芘对肝癌转移的影响

  10月17日,《环境与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EHP)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王慧研究组题为Effects of Benzo[a]pyrene Exposure on Human Hepatocellular

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首获系统阐述

  7月7日,记者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获悉,该所王慧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教授刘颖斌、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副教授刘赟等合作,运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和靶基因深度测序技术,首次系统阐述胆囊癌基因突变图谱,发现驱动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揭示ErbB信号通路的突变与胆囊

中药复方苦参注射液增敏索拉菲尼治疗肝癌新机制

  3月15日,肿瘤免疫治疗学会(The Society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SITC)会刊Journal for ImmunoTherapy of Cancer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及上海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慧研究组的研究论文“Compo

食源性二氧化钛纳米颗粒通过巨噬细胞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7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Nanotoxic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王慧研究组的研究论文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Prime a Specific Activation State of Macrophages,该研究发现

植物适应性进化研究获进展

  “进化是否可以预测”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科学问题。大量观察和研究表明,不同物种或者同一物种的不同群体,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独立进化出相似的表型。这种现象称为“平行进化”。由于探究同样的表型变异是否由同一个或同一群基因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获取进化可预测性(predictability)的信息。因此,关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得主王慧:“营养”博士

  “如果对科研始终保持着一份坚持和执着,女性也同样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是中国科技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专业奖项,有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2013年度共有来自全国6所高校和4所科学研究所的10位杰出女性获此殊荣,王慧就是其中之一。   王慧是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

章海兵团队发现调控细胞生死转换的重要分子机制

  9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章海兵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Ubiquitination of RIPK1 suppresses programmed cell death by regulating R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