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从实验室到“互联网+”,众包成为科研新模式

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蒂莫西高尔斯(Timothy Gowers),通过众包的方式,集中外部多个研究参与者的努力,成功证明了一个数学定理。由于这次众包科研尝到了甜头,高尔斯后来启动了“博学者项目”,将更多新问题放在网上,希望集合全世界聪明的头脑,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科研走出实验室,正在走向大众,越来越多的非专职科研人员也能够参与到科研工作中。笔者认为,在国家力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转型中的运营商将会尝试更多的创新项目,众包模式或许对项目研究能带来一些启示。 科学研究:从独智走向众智 说到科研众包模式,不得不提到这么一家明星级平台——InnoCentive。创办于2001年的InnoCentive,是世界著名的制药企业美国礼来公司的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其名字取自Innovation(创新)和Incentive(激励)。InnoCentive正是希望借此来汇集全球非常优秀的人才,为公司的研究服务。In......阅读全文

从实验室到“互联网+”,众包成为科研新模式

  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蒂莫西高尔斯(Timothy Gowers),通过众包的方式,集中外部多个研究参与者的努力,成功证明了一个数学定理。由于这次众包科研尝到了甜头,高尔斯后来启动了“博学者项目”,将更多新问题放在网上,希望集合全世界聪明的头脑,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科研走出实验室,正在走向

从实验室到“互联网+”,众包成为科研新模式

  2009年,英国剑桥大学数学家蒂莫西高尔斯(Timothy Gowers),通过众包的方式,集中外部多个研究参与者的努力,成功证明了一个数学定理。由于这次众包科研尝到了甜头,高尔斯后来启动了“博学者项目”,将更多新问题放在网上,希望集合全世界聪明的头脑,一起解决这些问题。科研走出实验室,正在走向

欧洲引入众包模式助力科技创新

  欧洲在人类蛋白质图谱位点测定工作中引入众包模式。众包是一个互联网概念,是指一个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2018年9月刊上将披露关于人类蛋白质图谱的研究成果,

Science:新型“众包”免疫模式对抗HIV

众包(crowdsourcing)   众包(crowdsourcing),互联网带来的新词汇,它是指一种分布式的问题解决和生产模式。问题以公开招标的方式传播给未知的解决方案提供者群体。用户(这里指众包里的“众”)典型地组成在线社区并提交方案。群“众”还要审查方案,发现最好的。这些最好的方案最后由

众包个体基因数据库缓慢发展

Yaniv Erlich   计算遗传学家Yaniv Erlich因其建立了世界最大“家谱”而引人注目。而目前,他的DNA.land又引发新一轮个体基因数据库“众包热潮”。  早在2013 年,Erlich 团队就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公共资源,通过交叉比对的方法确定遗传学研究参与者的个人身

生化学家启动众包网站抵制错误数据

   根据7月21日一个国际专家小组发布的报告,寻找设计和测试新药的生化学家经常被海量不合格数据困扰。这个由非营利机构、大学以及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等46家机构组成的专家组说,他们正在筹建一个类似旅行顾问网站的众包窗口,以解决他们认为处于问题核心的最新化学探针信息。   近年来,错误化学探针发展势

科研众筹新力量:“凑份子”做科研并不容易

  在国外,科研众筹已经成为一股支持科研的新力量。然而,国内还没有出现直接面向科学研究的众筹网站——  科研还可以靠“凑份子”做?不要吃惊,这是真的。在国外,科研众筹已经成为一股支持科研的新力量。  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资金筹集方式,研发者提出有潜力的科研项目,发布到众筹网站上,向投资者募集一定的科

研究分析如何成功获得众筹科研经费

   当Maria Zatko是华盛顿大学的一名博士生时,她在接受众筹资助的研究项目中用上了这台质谱仪。  图片来源:LAUREN EASLEY  2014年,当大气科学家Maria听到一个弥补其关于地面臭氧研究缺陷的绝佳机会时,她已经接近于完成关于这种大气污染物的论文。  Zatko和来自美国华盛

科研项目都能众筹了!但是,它合法吗?

  上周一,一项脑成像研究结束了自己的众筹活动,他们募集到近8万美元,这笔资金将帮助他们首次推出麻醉剂麦角酸二乙基酰胺(LSD)对人体大脑影响的磁共振你图像。伯克利基金(The Beckley Foundation)总部设在英国,是一家公益信托公司,他们不仅希望提升人们对精神药物的注意,也从事相关研

上海:成果转化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发展众创空间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今年5月以来,对上海而言,既有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紧迫感,也有着要开“第一花”的信心。  建设这样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其间既有转型之痛,也有整合之难。6月3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加快建设科创中心”专题系列采访中,上海市科委副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