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单细胞mRNA差异显示实验

目前有几种方法可以显示生理刺激下组织样本中未知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然而, 很多组织内的细胞又存在形态和功能上的异质性,因此常常需要从单个细胞水平研究基因表达的差异。现在,我们介绍一种新方法,它常规用来在单细胞水平考察未知基因的差异性表达。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技术作者:U.Windhorst & H. Johansson 翻译:实验方法原理##流程图试剂、试剂盒溶液和缓冲液仪器、耗材水浴槽PCR热循环仪微量离心机塑料制品和滤器实验步骤一、RNA 的分离收集对照组和实验组细胞,放入含 45ul2 mmol/L DTT 的 1.5 ml 微量离心管中。95℃ 水浴热解 2 min。每管加入以下物质:37℃ 温育 30 min。加以下物质:温育 37℃15 min。加 DEPC 处理过的 H2O 至终体积 200ul。加 200ul 酚/氯仿/异戊醇(25:24:1)。振荡 30s。微量离心机 14O......阅读全文

单细胞mRNA差异显示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 ##流程图 试剂、试剂盒 溶液和缓冲液

多功能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 BOT在活细胞提取中的...

多功能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 BOT在活细胞提取中的应用由于细胞异质性的存在,单细胞层面的分析就变得十分重要。目前对于单细胞分析的方法主要还是通过化学、生物学的方法进行裂解后,提取内容物进行分析,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会对样本造成一些损伤。直接提取活细胞具有诸多优点,但是操作苦难。如今一种全新使

《细胞》子刊11篇文章重磅回顾,这些年兴起的大牛技术

  还记得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cryo-EM,甚至高通量测序技术未出现之前,我们是怎样进行研究的吗?其实大家不用回忆太久,因为这不是很久以前的事。在过去几年间,生物学研究技术进步步伐快的让人难以置信。  Cell出版社旗下Molecular Cell杂志推出了技术特刊,介绍了新技术

组织学研究方法

(一)一般光学显微镜术应用一般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观察组织切片是组织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取动物或人体的新鲜组织块,先用固定剂(fixative)固定(fixation),使组织中的蛋白质迅速凝固,防止细胞自溶和组织腐败。常用的固定剂如洒精、甲醛、醋酸、苦味酸、四氧化锇等,一般常将几种固定剂配制成混

【盘点】单细胞测序研究进展一览

  细胞是生物学的基本单位,近年来研究人员正努力地尝试将它们进行单个分离、研究和比较。而应用而生的就是单细胞测序技术,该技术是指DNA研究中涉及测序单细胞微生物相对简单的基因组,更大更复杂的人类细胞基因组。而随着测序成本的大幅度下降,破译来自单细胞的30亿碱基的基因组并对逐个细胞进行序列比较已经开始

构建出人类肝脏的完整细胞图谱,鉴定出新的肝细胞亚型

  肝脏是人体最大、功能最广泛的器官之一。它将我们食物中的糖、蛋白和脂肪转化为对身体有用的物质,并将它们释放到细胞中。肝脏除了在人体新陈代谢中发挥作用外,还是一种免疫器官,对血液的排毒是必不可少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当仅为原始质量的25%时,肝脏是唯一能够恢复到原来大小的内脏器官。  肝病是世界上最大

Science:震撼视频!哈佛科学家揭示“胚胎发育”最详细过程

一个受精卵究竟是如何产生构成完整身体的多种细胞类型、组织和器官的?这是生物学领域最大的谜题之一。如今,结合单细胞测序技术和新型计算工具,来自哈佛大学、Broad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提供了关于这一过程最详细的图片。4月26日,Science杂志用3篇论文报道了这一突破性成果。为了追踪数千个细胞及其后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

陈子江团队 人源分裂期胚胎介导高效的单碱基编辑!

  基础编辑器能够在不引起双链断裂的情况下实现单核苷酸转换,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小鼠和人类胚胎的基础校正。与小鼠相比,人类胚胎中的碱基编辑效率通常较低(低于30%),这常常导致镶嵌现象,而且还限制了当前基础编辑方法在人类胚胎中进行基因功能研究的应用。2019年5月2日,杨辉、陈子江团队等人在Genome

关于过敏反应的那些事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过敏反应相关的研究与临床治疗的最新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Lancet:抗过敏药物能够缓解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认知损伤  最近,来自UCSF的研究者们成功地在II期临床实验中证明FDA批准的抗组胺药物能够恢复多发性硬化患者大脑的神经系统功能。此前实验室水平的研究发现

北京大学Nature子刊单细胞RNA测序新成果

  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育部辅助生殖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采用先进的单细胞RNA测序技术绘制出了人类植入前胚胎和胚胎干细胞的转录组全景图,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表在8月11日的《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

活细胞提取及应用——单个细胞级别的活细胞提取

由于细胞异质性的存在,单细胞层面的分析就变得十分重要。目前对于单细胞分析的方法主要还是通过化学、生物学的方法进行裂解后,提取内容物进行分析,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会对样本造成一些损伤。直接提取活细胞具有诸多优点,但是操作苦难。如今一种全新使用FluidFM科技的技术新报道有望提供一种活细胞提取新型的简易方

纳米孔直接RNA和cDNA长读长测序概述

  RNA测序已经在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包括癌症在内的诸多疾病中,转录异构体的表达和用途是健康组织和患病组织之间变异的重要来源。鉴定差异剪接的异构体和融合转录本,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RNA测序还有助于揭示从单细胞到整个组织的转录组动力学。同时,cDNA测序也极大

纳米孔直接RNA和cDNA长读长测序概述

  RNA测序已经在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包括癌症在内的诸多疾病中,转录异构体的表达和用途是健康组织和患病组织之间变异的重要来源。鉴定差异剪接的异构体和融合转录本,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信息。RNA测序还有助于揭示从单细胞到整个组织的转录组动力学。同时,cDNA测序也极大

空间蛋白质组学:一种强大的细胞生物学发现工具

真核细胞高度区室化,生物过程被分隔在不同的区室进行。蛋白质功能与亚细胞定位密切相关,不同的区室提供不同的化学环境(例如pH和氧化还原条件)、不同的潜在作用配体或底物。因此,对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严格控制是细胞生理学的重要调控内容。大多数细胞生物学过程涉及蛋白质亚细胞定位的变化,例如转录因子在细胞核-胞

肿瘤微环境分析指导癌症治疗

  在免疫疗法时代,癌症生物学家依靠新一代工具来了解肿瘤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疾病进程的。  虽然Sean Bendall是一名病理学家,但最近却成了一名图谱制作者,他使用尖端的蛋白质绘图技术来描绘出肿瘤组织的变幻莫测的景观。  这项技术由Bendall在加州斯坦福大学(Stanford

基因测序助力“液体活检”大放异彩

  2015年CSCO大会刚刚落下帷幕,精准医疗当仁不让的成为吸引近2万名与会者讨论的热门话题,而热门中的热门又当属“液体活检”。通过几天的大会观察发现,临床专家几乎是一边倒的看好液体活检在临床中的应用,其在肿瘤早筛、肿瘤用药、疗效评估和复发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无不让大家拍手叫好。本月24日,Cell

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提取方法

近10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诸领域,为了解病理状态下基因组DNA的变化积累了新资料。目前认为,人类基因组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稳定,诸如基因重排、扩增、缺失,突瘘和DNA甲基化类型改变等时有发生,这些改变对于基因表过和调控,以及疾病过程的发展与转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提取

近10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诸领域,为了解病理状态下基因组DNA的变化积累了新资料。目前认为,人类基因组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稳定,诸如基因重排、扩增、缺失,突瘘和DNA甲基化类型改变等时有发生,这些改变对于基因表过和调控,以及疾病过程的发展与转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的基本方法

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提取蜡包埋组织DNA提取的基本方法影响DNA提取质量的因素提高DNA提取质量的方法  近10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诸领域,为了解病理状态下基因组DNA的变化积累了新资料。目前认为,人类基因组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稳定,诸如基因重排、扩增、缺失,突瘘和

石蜡包埋组织的DNA提取及其应用

近10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诸领域,为了解病理状态下基因组DNA的变化积累了新资料。目前认为,人类基因组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稳定,诸如基因重排、扩增、缺失,突变和DNA甲基化类型改变等时有发生,这些改变对于基因表达和调控,以及疾病过程的发展与转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石蜡包埋组织DNA提取方法

近10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于人类疾病研究的诸领域,为了解病理状态下基因组DNA的变化积累了新资料。目前认为,人类基因组并非人们想像的那样稳定,诸如基因重排、扩增、缺失,突瘘和DNA甲基化类型改变等时有发生,这些改变对于基因表过和调控,以及疾病过程的发展与转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2017年3月Cell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3月份即将结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Cell:长生不老药有望即将来临  doi:10.1016/j.cell.2017.02.031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肽能够选择性地寻找和破坏阻止组织正常更新的衰老细胞,并且证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本周Science期刊发布 检测CRISPR脱靶效应新方法---DISCOVER-Seq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9年4月19日)发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让小编一一道来。图片来自Science期刊。  1.Science:开发出一种检测CRISPR脱靶效应的新方法---DISCOVER-Seq  doi:10.1126/science.aav9023; doi:1

盘点:分子诊断常用技术50年的沿革与进步

  一、基于分子杂交的分子诊断技术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分子杂交技术发展最为迅猛的20年,由于当时尚无法对样本中靶基因进行人为扩增,人们只能通过已知基因序列的探针对靶序列进行捕获检测。其中液相和固相杂交基础理论、探针固定包被技术与cDNA探针人工合成的出现,为基于分子杂交的体外诊断方法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