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NIBS何新建连发PlantCell、PLOSGenetics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何新建博士带领的课题组,主要利用模式植物拟南芥为研究材料,运用遗传学研究方法,结合蛋白、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分子机理,并研究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和生长发育等方面的作用。近期,何新建博士带领的两项重要学术成果,分别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Plant Cell》和《PLOS Genetics》。 何新建研究员2004年获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年至今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引起的染色质变化对于基因组稳定性、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组印记和转基因沉默具有重要作用。研究成果曾经多次发表在PLoS Genet、Plant Cell、Nucleic Acids Res、PNAS、EMBO J、Nature、Cell、Genes Dev等国际学术期刊。 5月12日,在何新建博士的......阅读全文

产研结合的典范:苦味素----从科学发现到产业转化之路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云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良药苦口由此而来。最近,国内研究团队揭开了这类“苦口良药”的神秘面纱,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 Genetics(2013)、Science(2014)和Nature Plants(2016)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

973首席科学家发现基因功能新起源

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在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转录抑制因子CDYL基因中,新外显子反复在不同哺乳动物谱系中发生,而且这些新外显子能给该基因带来很大的功能改变,这说明基因中新外显子的出现也是增加蛋白多样性和新功能起源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遗传学刊物《Trends in Ge

北大长江教授Plant Cell发表新成果

  核定位RNA结合蛋白参与RNA代谢的各个方面,而这反过来又调节着基因的表达。然而,我们对核定位RNA结合蛋白在植物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12月31日,来自北京大学、福建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学和英国John Innes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l

Science两篇论文:植物热形态建成的新机制

  5月8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秦跟基教授课题组以题为“Arabidopsis transcription factor TCP5 controls plant thermomorphogenesis by positively regulating PIF4 activity”与兰州大学生命科学

中国科学家Nature Genetics发表GWAS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ZmVPP1基因遗传变异有助于玉米幼苗抗旱性。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15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秦峰(Feng Qin)研究员,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小红(Xiaohong Yan

中国农大、中科院Nature Genetics携手发布GWAS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ZmVPP1基因遗传变异有助于玉米幼苗抗旱性。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15日的《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秦峰(Feng Qin)研究员,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杨小红(Xiaohong Yan

2018前10月生物医学风云榜 袁隆平 曹雪涛及施一公等上榜

  经过特殊的算法,我们得到了2018年前10个月中国生物医学风云榜人物及最火爆的3个重大学术界事件,能够上榜的风云人物/事件,都曾长时间占据过100多个公生物医学公众号的头版头条。  在此,我们精选了其中的3个事件及16位风云榜人物。我们对其进行了划分,分别是:6星级的3个事件,分别位诺贝尔奖,国

新的PPR蛋白dek2影响线粒体内含子1的剪切和线粒体功能...

新的PPR蛋白dek2影响线粒体内含子1的剪切和线粒体功能以及玉米籽粒的发育2017年1月1日遗传学期刊Genetics(影响因子4.6)在线发表了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祁巍巍老师的有关玉米突变体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新文章,题为: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maize ke

华中农业大学一天连发2篇Nature子刊和1篇Cell 子刊!

  作为农业领域实力最强的高校之一,华中农业大学在作物遗传育种、微生物学、果树学、分子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一直很有优势。  近几年,华中农业大学的这些优势学科发展也都非常迅速。继上个月一周连发3篇Nature子刊后,4月11日,华中农业大学3个研究团队又同时发表了3篇顶尖论

李小波博士等发现光合作用所需的多个候选基因

  莱茵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真核模式生物,被广泛用于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脂类合成、细胞运动(生物鞭毛)、非生物胁迫等生物学过程相关的功能研究(图1)【1】。长期以来,通过同源重组将外源基因插入是敲除莱茵衣藻基因的主要方式,与外源基因的随机插入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中科大百人计划PLOS发表遗传学成果

  在拟南芥中,气态的植物激素乙烯参与了根系生长和发育的调控作用。众所周知,受乙烯抑制的根系生长,涉及到生长素,部分是通过WEAK ETHYLENE INSENSITIVE2/ANTHRANILATE SYNTHASE α1 (WEI2/ASA1)的作用介导的,WEI2/ASA1编码色氨酸生物合成中

mRNA测序应用于玉米籽粒dek突变体研究(二)

dek2是一个保守的线粒体定位蛋白PPR蛋白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研究人员为了确认dek2的进化地位,构建了dek2全长蛋白序列的进化树。结果表明,dek2同源基因广泛存在于被子植物中,而在玉米中没有同源基因(图4)。对dek2的共聚焦显微镜亚细胞定位研究发现,dek2与线粒体marker存在共定位,即

一文了解12月HIV研究亮点进展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

研究揭示PcG复合体的广谱招募机制

  4月26日,《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了德国马普研究所的Franziska Turck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一婧研究组合作完成的题为Telobox motifs recruit CLF/SWN–PRC2 for H3K

植物所发现蛋白构象改变介导开花新机制

  开花是高等植物进入生殖发育的重要标志,受关键基因以及组蛋白修饰的精确调控,甾醇类激素(BRs)和赤霉素(GAs)参与其中,但激素信号分子与蛋白质构象的瞬时改变如何联动调控开花尚不清楚。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研究组及其合作者发现,BRs信号途径中核心转录因子BZR1通过直接抑制组蛋白去甲基化

科学家揭开“垃圾”DNA的神秘角色!

  生物学家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认为,既然几乎所有具体的生理机能都要由蛋白质来完成,那么不编码蛋白质的DNA应该是没有用的,可以称为“垃圾DNA”;而且人类基因组项目发现人的基因组中仅有1.5%的序列是给蛋白质编码的,其余的98.5%的序列是以前认为的“垃圾”DNA。  此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名为E

多篇亮点文章告诉你如何延长寿命?

  很多人都想延年益寿,当然他们也会通过进行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或摄入健康饮食来维持机体健康,进而增加自己的寿命,近些年来,科学家们也发现了一些能够让人长寿的方法,下面小编对此进行了盘点,分享给各位!  【1】RSOS:新发现---大脑越大,寿命越长  DOI: 10.1098/rsos.160622

近期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一览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的高发代谢疾病,发病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以及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一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最近在糖尿病的研究与药物研发领域的研究进展,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Nature:重磅!中国科学家解析出一种B类G蛋白偶联受体全长结构,有助开发出新的2型糖尿病药物doi:10.1038/na

高通量测序技术实现绘制人类视网膜高精度发育细胞图谱

  人类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着床前胚胎发育(胚内和胚外组织的产生),原肠胚产生(三胚层的特化)和器官发生等阶段,最终新生儿出生。人类胚胎发育从单个细胞到上万亿个细胞,历时二百八十天,整个过程的基因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精细调控,其中很多机制尚未明确。  为了解析人类胚胎发育各个阶段的基因表达调控网

清华大学颉伟课题组12月接连发表Molecular Cell、PLOS Genet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颉伟研究员,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08年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学位,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圣地亚哥Ludwig肿瘤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起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包括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

“大数据”助力人类疾病研究

  近年来,科学家们依托“大数据”在改善人类健康、助力人类疾病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中,小编就对近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1】Front Immunol:大数据帮助设计更好的流感疫苗  doi:10.3389/fimmu.2019

王志勇教授最新文章解析重要激素调控机制

来自美国卡内基研究院(Carnegie Institution),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光合作用与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Photosynthesis and Environmental Molecular Physiology),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河北师范大学,斯

大数据研究推翻常规认识

  近年来,科学创新日渐进入"大数据"时代,各种高通量的分析手段以及各类"组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与人类健康有关的疾病发生机制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针对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科学家们利用"大数据"的手段产生的科学进展,我们

上海交大长江学者PNAS杂交水稻新技术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上海烈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利用一种光照控制的雄性不育系:水稻花粉碳饥饿突变体(Carbon Starved Anther,CSA)的突变,可生成用于杂交水稻制种的新光敏核雄性不育系。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解读近期基因编辑领域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声称世界上首批经过基因编辑的婴儿-一对双胞胎女性婴儿-在11月出生。他利用一种强大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对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进行修改,使得她们出生后就能够天然地抵抗HIV感染。这也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这条消息瞬间在国内外网站上迅速发酵,引发千层

清华百人计划发表CRISPR新成果

  CRISPR/Cas已成为强有力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于 许多生物,其中包括几个植物物种。然而,在植物中,基因组编辑试剂载体的传递仍然是一个挑战。最近,来自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报道了一个基

生物工程技术促进人类健康进展一览

  1. NEJM:工程胰岛细胞移植让一名糖尿病患者恢复胰岛素产生能力  1型糖尿病让一名43岁的女性依赖于胰岛素。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医生们通过将工程胰岛细胞移植到她的腹部恢复了她的身体产生这种激素的能力。这名病人在接受移植一年后仍然保持胰岛素不依赖性,而且根据一篇新闻稿的报道,她是测试这种糖

蛋白质组学揭示油菜卷叶机理(二)

     图4. 差异表达蛋白的COG注释分析                 

SCIEX开启微流SWATH全景蛋白组学交流之旅

  由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主办,武汉金开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一届表观遗传组与蛋白质组学技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8月12日-14日在湖北武汉举行。  此次会议针对蛋白质组学、三维基因组、表观遗传学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邀请了来自中科院、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全国知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