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白春礼:科技比任何时期都可能跨越发展

中国科学院建院65周年之际,院长白春礼称,中国的科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可能实现跨越发展,“将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我院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当日,庆祝中国科学院建院65周年暨“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史知识竞赛决赛在北京举行。白春礼发表题为《传承历史创新未来——纪念中国科学院建院65周年》演讲。 白春礼指出,中科院在过去65年间不断推出创新成果及人才,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解决了一批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追求学术卓越。 数据表明,中科院累计有20项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占总数的61%。先后有22位出自中科院的科学家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全国共23位)、18位科学家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全国共24位)。 白春礼认为,65年建院史形成的文化传统有三。民主办院是中科院发展的根本所在,人才强院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开放兴院是兴盛不衰的动力源泉。 “新时期中国科学院的基本方针和中......阅读全文

多名科学家寄语中国科学报和科学网

  编者按  一张报纸,展卷,传递自然真理,释放创新智慧,弘扬科学精神,记录中国科技蓬勃发展的坚实足迹。  一串网址,点击,探索学术争鸣,交汇知识之光,碰撞思想火花,分享全球华人科学家前进的点点滴滴。  让科学家发声,为科教事业服务,《中国科学报》凭着这份坚守走过了一甲子。回首来时路,我们奋力架起一

07年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拟奖目录公示公告

2007年度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兴检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共评审出拟奖项目202项,现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个月内为公示期。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本公告公示的项目有异议,均可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科研管理处提出。    &

汪志:科学小说在中国的兴起和走向世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普及工作。但由于历史和多方面的原因,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些不解和遗憾。比如说,在当时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官方的正式文件中和由财政拨款办的一些科普刊物中,都是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科学普及来进行强调和支持的,这推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发展,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科

2018年蛋白和肽类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国际研讨会

2018年蛋白和肽类药物及诊断试剂研发与质控国际研讨会(PPTD 2018)第二轮会议通知  蛋白质和肽类药物及诊断试剂的有效性评价和质量的精确控制是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巨大挑战,是企业研发的重点,是标准化工程化开发的前提。为推动体外诊断与肽类、蛋白质药物工程化发展,加强计量及分析表征技术对质

中科院宣贯《科学数据管理办法》

   7月18日,中国科学院今天在北京组织召开视频会议,宣贯《科学数据管理办法》。  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李树深指出,《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发布实施,为中科院科学数据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有决心、有信心”落实好《科学数据管理办

自行设计研制 科学出奇制胜

自行设计研制 科学出奇制胜——中科院科学仪器研制悄然潜行 中国仪器仪表问题系列报道(之七) 重大突破来自技术的创新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特邀报告或为专业核心刊物撰写综述文章。这样的“殊遇”与“殊荣”虽然离诺贝尔奖还有某种程度的距离,但对于科学家而言,无疑已得

BBC关注中国科学革命5个“高大上”工程

   从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实验,到大范围内推广最新医学进展;从幽深的海洋到遥远的太空,一步步推进探索的极限,中国科学研究正在展示出万丈雄心。英国广播公司近日(BBC)关注中国的科学革命,他们进入这些顶端的中国实验室和科研场所,采访了大批中国一线科研人员,以大量的图文关注中国在

饶毅对话鲁白:海归要带头营造好科研环境

饶毅的演讲尖锐、诚恳鲁白的发言引人深思  讲座吸引了近300名海归人士、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以及关注科研改革的普通市民出席,“提问环节”气氛热烈。  6月2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做客第54期文汇讲堂,主讲《海归能推动中国科研改革吗?》,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部副总裁鲁白受邀出

新华社:中国科技为何引起《自然》强烈关注

   从中国科学家的基因编辑技术到中国科技创新发展,从中国科研之星到中国基础研究态势,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期密集刊文,关注中国科技,并制作了“中国的科学特辑”,罕见地仅以一个国家的科研进步,作为探讨和介绍的重点。  《自然》杂志网站6月22日刊文认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科研国家,在过去

中科院中国新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获批成立

  近日,中科院下发《关于成立中国科学院中国新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的通知》,批准成立由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提议建立的“中国科学院中国新农村信息化研究中心”。   该中心为中科院非法人研究单元,在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和中科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在外骨骼的助力下,截瘫患者林寒从轮椅上站立起来,并开始慢慢走动……《机智过人》的舞台上曾出现这暖心的一幕。日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机智过人》第二季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档原创大型科技挑战节目将从8月11日20点起在央视一套正式播出。图片源自网络  《机智过人》第二季以“中国

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以科研重器开启创新之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今天的科学匠人而言,这句古训同样是普适的。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跃式发展,科学研究对其所依赖的实验条件有了更高层级的追求。大科学装置的诞生,为人类探索自然奥秘的极限提供了器物上的保障,使科学研究得以朝着更深维度不断开疆拓土。  在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蓝图

开疆拓土 厚植系统科学发展沃土

   “欢迎回家”,四个大字鲜艳醒目。11月1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系统科学所)迎来了40周岁生日。  40岁的系统科学所捷报频传,前不久,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系统科学所研究员吴文俊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承袭恩师吴文俊衣钵,系统科学所研究员高小山再

原创科学综艺 《机智过人》第二季即将开播

  在外骨骼的助力下,截瘫患者林寒从轮椅上站立起来,并开始慢慢走动……这暖心的一幕出现在《机智过人》的舞台上。7月25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机智过人》第二季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档原创大型科技挑战节目将从8月11日20点起在央视一套正式播出。  《机智过人》第二季以“中国智慧

吴国盛:让科学成为“内生动力”

   最近两年,吴国盛很忙。  他的新书《什么是科学》销量长红,又观点尖锐,争议不断。他忙着领奖,也忙着与各路“神仙”辩论,为自己的理念正本清源。  自执掌清华科学史系以来,不到半年,这个平地起高楼的新设学科就火了。讲座、论坛一场接一场,国际大咖络绎不绝地来访,各地学子也闻风而至。他却谦逊慨叹:“我

公开征求2016年第一批拟立项国家标准样品项目意见通知

  各有关单位:  经研究,国家标准委决定以对2016年第一批拟立项国家标准样品项目公开征求意见,项目信息见附件,如有意见建议请反馈至huanyz@sac.gov.cn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6年6月28日。  附件:2016年第一批拟立项国家标准样品项目  国家标准委   2016

原子能楼保护:事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最大公约数

   近日,离熙熙攘攘的中关村闹市区不远,有一处僻静的草坪,在这里悄然出现了一座约高7米、长8米、宽3米且加装了玻璃幕墙保护的历史仪器设备展示台。光洁透亮的玻璃幕墙内,摆放着控制台、电动机、储压罐、转换器等这些人们似懂非懂的仪器设备,它们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不平凡岁月,也早已告别了当年那些日夜不息的紧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文界正为SKA做充分科学准备

  记者14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为迎接天文领域SKA(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平方公里阵射电望远镜)时代的到来,中国天文界正在做充分的科学准备:在中国SKA首席科学家、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武向平院士牵头下,中国天文界已形成11个科学工作组,并完成《中国SKA科学白皮书》中、英文版。  同时,

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者名单公布

  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经推荐单位推荐和专家提名,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资格审查,公示有效候选人信息,并经中国青年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青年科技奖领导工作委员会审批,共有99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现将获奖者名单

600余家仪器公司盛装亮相2014 CISILE展会

  2014年5月21日,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1号、2号、3号、4号、5号馆盛大召开。本届CISILE展览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批准、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

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中国科学家的底气和挑战

   “力争发起和组织若干新的国际大科学计划”是我国未来5至10年的任务。要实现上述目标,我们中国科学界是有底气的。  经费不缺。科技经费投入是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的关键因素。10月10日三部委共同发布的《2016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5676.7亿元

鲁白:新药源自创新 创新源于人才 人才源于教育

  2010年,中国葛兰素史克研究中心推出一年一度的“葛兰素史克科学创新日”活动,设立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神经科学卓越奖和明日之星三大奖项,奖励在中国和新加坡做出原创性研究的科学家。5月28日,公司将在上海举行隆重颁奖礼,获奖者将分别获得10万元、5万元和5000元奖金及精致奖章。   中国葛

中科院举办2013年度科技创新巡展

  7月23日上午,“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中国科学院2013年度科技创新巡展”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开幕。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副秘书长吴建国以及科技部政策法规司、中国科协科普部、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科协、中国科

中国科学报:托起“嫦娥”的中科院人

嫦娥三号任务器地正样对接试验。 地面应用系统嫦娥三号任务演练。   12月2日凌晨,嫦娥三号发射时,中国科学院嫦娥三号任务有效载荷发射场试验队队员们聚在一起,看着火箭缓缓上升,欣慰地鼓掌庆祝。回忆起这三个多月的日子,有效载荷发射场试验队队长庞红勋感慨良多:“个中艰辛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理解。”  

中国山地科学:承载防灾减灾科学使命

   我们永远无法忘记,七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无情地夺走了数万同胞的生命。那是血泪之地,民生之痛,家国之难。七年间,汶川地震遗址的满目疮痍,时刻都在提醒世人:山地灾害与风险必须得到有效防御。  七年来,我们也看到,科学家的潜心研究,让崎岖的山地涌动着希望;一个个科研成果的涌现,让坑洼的山

武向平院士展示中国射电天文的下一个雄心

  “追溯宇宙演化的长河,随着138亿年前大爆炸的余辉逐渐散去,宇宙曾经历过一段漫长的黑暗时期。忽然有一天,在宇宙深处诞生了第一代发光天体,这些天体的光芒逐渐照亮了整个宇宙,从此给宇宙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对于自己所热爱的宇宙,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不仅不吝于用最美好的辞藻去形容,也在用自己的实际行

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新增“行星科学”一级学科!

2019年1月6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工作的第3天,每一秒都在刷新人类探月的历史。这一天的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举行第四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第11次会议,评审通过了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建设方案,20多位院士一致支持设立行星科学一级学科,并决定启动学科的培育工作。2020年12月8日,国科大决定将行星科学一级学

科学传播学者李大光:我们距科学文化社会有多远

  公众知道的科学知识越多越相信科学?这是一个看似不难回答的是非选择题。然而,在英国社会学家马丁·鲍威尔的科学文化调查中,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却折射出科学在不同社会的发展进程与途径。  几年前在欧盟的资助下,马丁·鲍威尔进行了科学文化指标建构和有效性的实验性调查。他的调查最有意义的是首

特别策划:中国科学报创刊60年

  时值《中国科学报》创刊60周年之际,谨向报社全体新老报人致以热烈的祝贺!  科学是追求真理、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崇高事业。《中国科学报》作为我国最早的一份纯科技类报纸,从1959年诞生以来,始终高举科学旗帜,践行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神圣使命。  从一支钢笔、一沓稿纸到如今的

邹志刚等11位大陆学者当选2018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日前公布2018年TWAS院士增选名单,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55位学者当选TWAS院士,其中11名为中国大陆科学家。此外,2018年TWAS九个科学奖项获奖者中有2位来自中国大陆。  2018年新当选TWAS院士的11位中国大陆科学家分别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