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袁贵仁回应“钱学森之问”通过改革提高人才创新力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 今年是“十一五”迈向“十二五”的重要转折,也是落实教改纲要的第一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教育发展的成就。 针对“钱学森之问”,袁贵仁说,要加大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先试点再推开,注重对学生实施“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培养,让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22年全国普及义务教育 记者:如果把“十一五”这五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放在你40多年教育工作生涯中去衡量,你会给出什么评价? 袁贵仁:“十一五”提出的关于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指标,有的已提前实现,有的可望如期实现。 近五年,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可以概括为四方面:第一是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惠及 1.6亿学生;第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提高,2009年在学总规模达2979万人,位居世界第一;第三是职业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职高职分别占据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阅读全文

首届创新中国论坛在京举行

李政道李佩王志珍黄祖洽叶铭汉秦伯益朱清时张信刚张杰吴德星胡建淼林崇德韩水法章启群熊丙奇   王长乐  10月31日,以“求答钱学森之问:中国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主议题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举行,来自全国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会聚一堂,针对创新与人才培养领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美

赵文津:“钱学森之问”实为中华民族之忧

    许多例子说明,我们过去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曾经起步较早,但最后又落在国外的后面。所以要认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安排好有关的研究工作,还应总结反思一下几起几落的教训。没有政策的连续性,急功近利,工作反反复复是难以征战“科技高地”的。  在杰出人才能不能够受重视、能不能够发挥重要作

创新中国论坛综述:创新人才培养,箭在弦上,路在何方

  日前,由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的首届“创新中国论坛”成功落下帷幕。   作为论坛主席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在耄耋之年仍然心系祖国,关注祖国的未来,令人敬佩。尤其,他在会上就创新之道发表的主旨演讲

中国人才环境面临的“新常态”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综合国力的日臻强盛,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的整体人才环境已经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伴随着来自国内外的高水平人才的集聚,可以说,我国的人才环境已经出现了一种“新常态”。  那么,这种新常态究竟有何特征?更重要的是,面对这种“新常态”,各级政府以及相关科

2018那些人那些事:从施一公林建华到贺建奎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18年的中国高等教育,您会选择什么?  这并不是一个很好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一年中,高教界发生了太多形形色色的悲喜剧。这其中,有对高考恢复40周年的感慨,也有对学术造假行为的愤怒;有西湖大学成立时的希望,也有高校教师自杀事件背后的忧心忡忡……  这是失望与希望交织、欣喜与愤

专家热议:提升高教质量的切入点究竟在哪里

未来十年高教发展路线图已定  2010年7月,我国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描述了未来10年教育的发展蓝图。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去年11月在“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发表演讲时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要把

贺贤土: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在实践中产生

贺贤土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领军人物和战略科学家,毫无疑问都是在长期的科学研究与科研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但在目前关于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中,也就是科技界热烈讨论“钱学森之问”时,不少学者过多强调了大学的重

李政道与教育学者共答“钱学森之问”

  李政道先生作报告:要创新 需学问     过去的一年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震聋发聩的疑问一直是教育界、知识界、学术界的热点话题。  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随着大师的远去,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起了上至国务院总理下

王元丰:管理体制才是教育改革重点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实施进行了全面部署。这份历时两年多,经过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前后近20次修改完善之后研究制定形成的《规划纲要》实施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按照中

破“SCI至上”,科研资源配置怎么调整?

  最近,有关部门下决心破除“唯论文”顽瘴难疾,打出一套组合拳,发布一系列文件,改革科技评价体系中备受诟病的论文“SCI至上”,为此,传统的科研资源分配方式也面临重大转变...  破“SCI至上”,科研资源配置方式面临重大转变  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联合下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

刘延东:努力开创基础研究繁荣发展新局面

  基础研究作为科学之本、技术之源,是科技进步的先导,是自主创新的源泉。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只有以深入的基础研究作后盾,才能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国家发展的后劲。”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以科

盘点2014年令人关注的科学人物

   科学家,可能是最不愿意站在聚光灯下的一个职业群体。与政界领袖、演艺人士、体育明星等公众人物相比,他们在大众传媒上相对较低的曝光度和关注率,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个判断。  大部分时候,他们低调而务实,更愿意安心于各自的事业领域,与同行交流看法,切磋专业问题。然而,用知识创造、技术发明为人类社会谋求

大城与大学:深圳高教转型能否实现产学双赢

   2014年应该是深圳高等教育里重要一年。这一年,深圳大学在广东省内一本招生文理科投档线均排名第四,扬眉吐气一把;南科大的教育改革在朱清时卸任后也将得到一个阶段性的评价;引进合作办学的港中大(深圳)正式招收本科生;更多面向小众领域、引进名校合作的特色学院遍地开花。  实际上,作为中国经济改革奇迹

《科学新闻》:“985”“211”停招之后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中国高教界的梦想。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中国政府先后启动了“211工程”和“985工程”,斥巨资支持一批高校向一流大学的目标冲击,其中大部分高校都属于研究型大学。   如今,在“211工程”实施16年,“985工程”实施13年之后,两个工程都停止接纳新进。这是今年3月

“拔尖计划”10周年!教育部公布的荣誉奖项名单都有谁?

  日前,教育部拔尖计划工作组秘书处公布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实施十周年荣誉奖项获奖名单。“拔尖计划”目的是回应“钱学森之问”。  “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

陈十一:钱学森之问核心是高教能否培养创新人才

   “‘钱学森之问’的核心,是中国高等教育能否为国家民族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8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曾有过“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思索。“钱学森之问”背后的中国教育之困,引起中国教育界乃至社会的反思。  

中国科协发布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协《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强科协系统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工作,中国科协在认真研究国家经济社会与科技事业

人民日报:人才培养应杜绝“排排队,分果果”

   日前,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10项重点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优秀人才”位于重点任务前列。  方案的提出,能否真正破解“钱学森之问”,能否让更多一流人才冒

大学单干户朱清时: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不亦悦乎

  朱清时很可能成为2010年度中国最“给力”的大学校长——他被媒体和网民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作为深圳南方科技大学(简称“南科大”)校长,朱清时在2010年12月高调宣布:南科大不再继续等待中国教育部下发“招生许可证”,立即开始“自主招生,自发文凭”。敢为先的南科大是否会成为

葛剑雄:“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

  葛剑雄 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全国政协常委。   CFP小学语文课本 资料图片   主讲人:葛剑雄   时间:2013年10月27日   地点:齐鲁大讲坛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教育的中国问题》,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国务院“互联网+”指导意见出台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 〔2015〕40号文(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

上海:实质性提高食品安全和监管水平

  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昨天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对本市近日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要严肃查处、严格问责、决不放过;研究制订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举措;部署加快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研究促进本市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会议指出,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有关部

钱学森:系统工程中国学派蔚然成林

  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名字,因“两弹一星”而彪炳史册;直指学校教育与杰出人才关系的“钱学森之问”,持续激励我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鲜为人知的是,这位科学巨匠晚年用力最勤、牵念最深、成就最大的研究,是一个今天已为人熟知的概念:系统工程。  40年前的9月27日,钱学森发表学术文章《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

美国持续创新能力来自何处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20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无论是历史同期还是现在,美国的科技贡献率在全球都首屈一指。2008年美国GDP为14.33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远超位居第二的日本,即便发生了金融危机,2009年GDP仍达到14.27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

“珠峰计划”重提 基础研究何往

  不久前,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其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在高等学校建成一批引领世界学术发展的创新高地,在一批重要领域形成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新学科,培养出一批国际顶尖水平的科学大师,为建成科技强国和教育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其实,早在2009年,直面“钱学森之问”,教

中国制造悲哀:国外一个小企业就让中国万亿级产业瘫痪

作者:江必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原题目:中国制造的残酷现实:国外一个小小的企业,就能让中国万亿级产业瘫痪  导读:这是一篇深度分析国内制造业的好文章,说透了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和一些关键性问题,涉及技术、人才、制度、政策等诸多领域,也点中了中国工业化的软肋和痛处,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要解决这些问

刘道玉:瞎指挥等五大歪风造成中国高校不正常现象

  自去年始,他将每天做的梦记录下来,结果发现,90%以上的梦都和教育相关—— 梦境中,他会在某个教育改革座谈会上慷慨陈词,直斥某些与会者的发言不着边际,只字不谈改革,然后拂袖而去;现实中,他对中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样直言不讳。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近日专赴武汉,围绕中国高等教育现状产生的原

李正风:科技体制改革与培育新的创新主体

■李正风     我的基本观点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把培育新的创新主体作为重要任务。为进一步阐述这个观点,首先要明确“主体”和“创新主体”的概念。从哲学的角度看,主体的内在规定性可以归结为三点:其一,具有对自身地位、权力和使命的清醒意识;其二,具有履行自我使命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其三

中外大学校长激论中国大学教育

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举行 5位国内外名校校长论道  中国高校距离世界一流大学到底还有多大的差距?在耶鲁、牛津、剑桥、斯坦福这些国外顶尖大学校长的眼中,中国高校当前最需要变革的是什么?怎么才能解答“钱学森之问”,让高校培养出杰出人才?在5月2日于南京举行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来自11个

中科院党组巡视组向行管局反馈巡视情况

  9月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党组巡视组向中科院行政管理局反馈巡视情况。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院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侯建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巡视组组长杨星科反馈院党组审定的反馈意见,中科院北京分院分党组书记、副院长马扬对巡视整改提出要求。会议由行管局党委书记肖建春主持。  按照中科院统一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