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CDC高福院士:抗体诊断试剂近临床试验完成阶段

湖北省一位危重症病人出现符合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状,但做了4次核酸检测才出现“双阳”结果;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一位武汉来京的发热肺炎患者,同样经过4次核酸检测才最终确诊新冠病毒阳性…… 近日,全国各地出现多例核酸检测“假阴性”病例,引发广泛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核酸检测为何频频出现“假阴性”结果?如何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 2月8日深夜,中国疾控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高福通过《中国科学报》独家回应。 高福介绍说,新型冠状病毒的体外诊断试剂可以有核酸、抗原和抗体诊断试剂等多种类型,但目前只有核酸试剂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的诊断,抗体诊断试剂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发中。 “据我们掌握的情况,IgM(免疫球蛋白M)抗体试剂有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已经接近临床试验完成阶段,希望很快应用到检测中;IgG(免疫球蛋白G)抗体试剂也在研发中。”高福告诉《中国科学报》。 “未来,几种类型试剂结合,取长补短,一定会进一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检出率......阅读全文

中国CDC高福院士:抗体诊断试剂近临床试验完成阶段

  湖北省一位危重症病人出现符合感染新冠肺炎的症状,但做了4次核酸检测才出现“双阳”结果;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一位武汉来京的发热肺炎患者,同样经过4次核酸检测才最终确诊新冠病毒阳性……  近日,全国各地出现多例核酸检测“假阴性”病例,引发广泛关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核酸检测为何频频出现“假阴性”结果?如

高福院士Nature发文:抗体防治新冠可高效阻断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团队的一项研究表明,LALA突变的CB6人员单克隆抗体在体外实验中展现出较强的中和活性,随后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则发现,该抗体能够有效治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并减少与感染相关的肺损伤。这篇论文首次报道了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试验模型中,能够有效治疗和

高福等团队Cell发文:新冠疫苗已启动II期临床试验!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已对全球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威胁。但是,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全球无数科学家都在努力测试相关药物和研发相关疫苗。  2020年5月7日,刘磊、高福和高峰等研究团队曾在预印本平台发表题为“A non-competing pair of human neutraliz

高福最新论文:从康复患者体内发现2种抗体

  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肺炎(COVID-19)已然演变为全球大流行病,随着疫情形势不断升级,每天实时更新的疫情数据令我们望而生畏,截止目前,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接近400万例,死亡人数超过26万人。  对此,许多国内外学者推测新冠病毒或将类似于流感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多次爆发的风险极大。然而,现有的

高福:破解病毒密码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从事病原微生物跨宿主传播、感染机制与宿主免疫应答,在SCI国际刊物发表论文300余篇。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年度科技创新

高福院士团队揭示黄热病毒E蛋白构象及病毒中和抗体5A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黄热病的死亡率高、传染性强,已纳入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之检疫传染病之一。黄热病可通过接种黄热疫苗(YF-17D减毒疫苗)得到预防。然而,疫苗短缺和免疫普及范围等因素导致黄热病仍然不断的出现和流行。近年来黄热病在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

高福院士团队解析PD-1/L1及抗体复合体结构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以PD-1/PD-L1“免疫检查点”抗体阻断疗法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在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的临床应用中取得了重大成功,然而这些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高福院士团队通过结构免疫学平台,成功解析了avelumab抗体与人PD-L1

高福:人造生命离我们还远

人造生命原理示意图  ①科学家选取名为丝状支原体的细菌,将它的染色体解码,利用化学方法重新排列DNA。②将重组的DNA碎片放入酵母液中,令其慢慢地重新聚合。③将人造DNA放入另一个受体细菌中。通过生长和分离,受体细菌产生两个细胞,一个带有人造DNA,一个带有天然D

高福:要深刻认识严峻形势

1月6日,中国疾控中心召开第43次新冠肺炎疫情一级响应工作例会,针对全国2020年11月以来发生的多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开展分析研判,交流意见建议,对阶段性重点工作和任务进行部署。 据中国疾控中心网站消息,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在河北疫情防控现场通过视频连线参加会议,对中心近期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确

高福院士PNAS解析重要免疫分子

  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George F. Gao)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成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α (PILRα)和β (PILRβ)均采用了典型的唾液酸结合性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Siglec)折叠方式,为结合唾液酸提供了结构基础。这些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