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三鹿事件后奶粉市场被外资占据业内惊呼重蹈大豆覆辙

时隔6年之后,河北奶粉开始重整山河。但是,“三鹿事件”带来的信用危机仍然时刻如噩梦笼罩。 2014年7月初,中国乳业原本有过好消息,比如中国伊利位列全球乳业20强第10名,蒙牛位列第14名。伊利成为目前唯一进入全球10强的亚洲乳企。 然而,7月末的两则新闻让消费者重新想起2008年的“三鹿事件”。先是媒体重访2008年首例“三鹿事件”患儿后报道称“比同龄孩子发育得小”;接着,7月31日,原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减刑的报道又引起议论。 6年的时间,未能抹平“三鹿事件”对消费者和整个行业的创伤。 河北奶粉重整山河 对于“三鹿事件”,公众常常作为谈资的可能除了涉事官员、企业高管之外,就是这几年洋奶粉大行其道,豆浆异军突起。 其实“复出”的除了涉事官员,还有当年涉事的新西兰恒天然等——通过各种方式摇身一变,仍是今天中国市场炙手可热的参与者。 再比如,2009年蒙牛在被中粮收编之后,又引入丹麦奶粉巨头爱氏晨曦......阅读全文

三鹿事件后奶粉市场被外资占据 业内惊呼重蹈大豆覆辙

  时隔6年之后,河北奶粉开始重整山河。但是,“三鹿事件”带来的信用危机仍然时刻如噩梦笼罩。   2014年7月初,中国乳业原本有过好消息,比如中国伊利位列全球乳业20强第10名,蒙牛位列第14名。伊利成为目前唯一进入全球10强的亚洲乳企。   然而,7月末的两则新闻让消费者重新想起2008年的“三

洋奶粉测评引发乳企舆情危机

  食品安全一直是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而乳品安全更是话题热中之热。近日热议的德媒洋奶粉测评事件,让一些网民将关注视线又转向了国内奶粉。2013年,监管部门向乳业密集出台了十余个政策,如“像药品一样监管婴幼儿奶粉”“全程可追溯”“自建自控奶源”等。目前,中国政府对乳业的法规标准,从奶源到销售市场的整个

我国婴幼儿奶粉等企业率先试点信用评级

  我国正在对婴幼儿奶粉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信用评级试点,探索建立“一户一档”信用主体责任追溯体系和“红黑名单公示制”。9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局长毛振宾在国新办就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加大事中事后监管举措发布会上透露,该部门目前已开始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信用分级分类做出A、B、C、D四级

工信部将建质量信用黑名单 涉及乳制品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9月2日表示,工信部将加快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开展质量诚信企业等级划分试点示范工作,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质量诚信良好企业的扶持力度,惩戒和淘汰质量失信企业,为诚信企业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李毅中说,进一步推

新西兰外长来华搞危机公关 展开“奶粉外交”

  新西兰外交部长默里·麦卡利20日起对中国展开"奶粉外交"."此次访问经过周密准备,我将就近期发生的肉类和乳制品事件与(中方)相关部门沟通。"麦卡利在出发前向新西兰媒体通报。据悉,麦卡利将会晤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和外交部长王毅。   7月底以来,新西兰连续爆出多起乳制品原料受污染或超标的事件,引起

三鹿内部邮件曝光奶粉危机处理细节

  今日,某网站从有关方面获得了一份“三鹿内部邮件”,这份邮件曝光了三鹿在奶粉事件中的处理细节,据传三鹿内部许多员工都有该邮件,但目前该邮件内容还没有获得三鹿有关方面证实。以下为全文。   集团各企业:   关于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目前事件情况已基本查清。现把事件具体情况通报给各企业,希望

魏英杰:奶粉信任危机 监管部门不可帮倒忙

  据法制日报社主办的《法治周末》报道,山西雅士利乳品有限公司涉嫌将被召回三聚氰胺奶粉添加到新奶粉中,或者更换包装后重新上市。  看到这则消息后,相信许多人一定会感到震惊和愤怒。不过,广东雅士利集团昨日已迅速作出回应,声明此事纯属虚构。早于此前,山西应县质监局也出具过一份报告,证明其在

中国乳业再遭重创:“皮革奶”不是终点

  近日,中国乳业再显“皮革奶”丑闻。百度百科对皮革奶的解释是,是用皮革水解蛋白生产出来的乳制品,这是一种类似于三聚氰胺的物质,加入到乳制品中的目的是提高产品蛋白含量。这么看来,新问题与旧问题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皮革水解蛋白与三聚氰胺原来也是血缘兄弟。   三聚氰胺是中国乳业发展史的一个“分水岭”。

网购洋奶粉存隐患 乳制品储存温度不宜过低

  网络购物作为一种全新的购物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欢迎。记者在辽宁沈阳等地采访发现,目前进口奶粉在网上热销,然而大部分在网上热卖的进口奶粉并没有经过卫生检疫,存在诸多隐患。  眼下,很多网上销售的原装奶粉会比超市或商场里销售的价格低。网上一款日本明治奶粉标价130多元一桶,而商场会卖到180多

建立健全危机处理机制 让合格奶粉不再受伤

  卫生部的检验报告终于在千呼万唤中出台,这也让生产厂家和消费者松了一口气,但是飘荡在消费者心里的疑云却仍未散去。回顾整个事件过程,诡异的“雌激素奶粉”何以如此迅速地发展成为公共事件?国产奶粉为何又成了受伤的主体?这是我们不得不反思的问题。   首先,食品安全已经成为食品消费第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