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崔向群代表追问大科学装置“欠薪”的尴尬

“2014年,我们就已经欠了国家天文台2000多万,到现在只会更多。” 3月5日,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代表说起了“欠钱发薪”的事理直气壮。 作为主持建设LAMOST望远镜的首席科学家,她一直没弄明白,为啥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建设大科学装置,却没有配套的人员管理、薪资发放机制。 LAMOST全称“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提出并开始建设的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光学望远镜,被称为中国自主创新研制的“天文光谱航母”。 LAMOST运行4年来,已经得到并发布了569万余条光谱数据,其中包括314万颗恒星光谱参数星表,相当于为浩瀚的太空做了一次普查,由此获悉天体的温度、密度、年龄和化学成分等。这些数据遥遥领先于国外同行。 但是,崔向群说起这些成绩却不显得激动,反而流露出隐隐的忧虑。 “美国在2020年将完成5000根光纤的光谱巡天望远镜,日本口径8米的望远镜也开始试观测”,崔向群说,国际上已经有十......阅读全文

崔向群代表追问大科学装置“欠薪”的尴尬

   “2014年,我们就已经欠了国家天文台2000多万,到现在只会更多。”  3月5日,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代表说起了“欠钱发薪”的事理直气壮。  作为主持建设LAMOST望远镜的首席科学家,她一直没弄明白,为啥国家花了这么多钱建设大科学装置,却没有配套的人员管理、薪资发放机制。  LAMOST全称“

中国大科学装置:崔向群院士的三个烦恼

  前不久,美国科学家发现引力波的消息,在中国引发科普热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大科学装置的关注。  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建成后以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诸多领域取得突破都离不开它。引力波的发现就是借助于激光干涉引力

崔向群:“镜”观星辰 人生无悔

天文光学望远镜科学家 崔向群院士   用中国技术制造出世界一流的天文望远镜,这曾是她的目标。为此,她十年磨“镜”,完成了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建造,实现了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追赶与超越。  而今,年过六旬的她依然逐梦前行,在地球上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冰

崔向群代表 :供给侧改革应包括科学仪器

  “供给侧改革应该包括科学仪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代表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称,现在大部分科研仪器都是进口的,长此以往将不利于自主创新。  近年来,我国对科研领域的投入大大增加。一些科研单位购买仪器时,只买进口的,即使价格比国内的贵上十多倍也无所谓。有人调侃,科研经费一拨,大部分钱都跑到国外

崔向群委员:为自主研制仪器提供发展机会

  “近年来,一些本来已经发展较好的仪器受到国外仪器进口的冲击,已经或者正在面临消亡。”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向《中国科学报》道出了她的担忧。   她说,放眼望去,各实验室配备的基本都是进口仪器。这对国产仪器的发展、基础科研能力提升不利,也在科学仪器方面对国外形成依赖,使国

崔向群委员:为自主研制仪器提供发展机会

   “近年来,一些本来已经发展较好的仪器受到国外仪器进口的冲击,已经或者正在面临消亡。”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崔向群向《中国科学报》道出了她的担忧。  她说,放眼望去,各实验室配备的基本都是进口仪器。这对国产仪器的发展、基础科研能力提升不利,也在科学仪器方面对国外形成依赖,使国家有技术

崔向群:创新引领中国天文光学仪器的发展

紫金山天文台一位老天文学家回忆说:上世纪50年代初,台长张钰哲先生考虑我国天文学发展规划时强调“中国天文学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和研制天文仪器”。回顾我国研制天文仪器的历史,正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的。 2012年,崔向群在北京第28届IAU大会开幕式上。 1950年左右,杨世杰经过刻

崔向群院士:我国应发展极大光学/红外望远镜

  在天文研究领域,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与一位女科学家的名字连在一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   近日,在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召开前夕,《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国家天文台见到了崔向群。   崔向群认为,在大型天文仪器研究领域,中国人应该有充分的自信,走自主研发

崔向群院士:为国奉献是一种单纯的坚持

  “我们有能力做二三十米口径的巨型望远镜。”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间隙,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为人们描述着中国大望远镜的未来。  从大学毕业要求改分配到边远山区,到努力考上“文革”后首批研究生;从放弃欧洲南方天文台工作回国当LAMOST项目“敢死队长”,到发起南极冰穹A天文观测,崔向群把为国奉献作为一种

上海崛起世界最密大科学装置群

  浦东张江的“超级光源”将闪出更耀眼的光芒:今年夏天,能拍摄“分子电影”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将有望得到第一束自由电子激光;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将于年内完成挑战瞬时输出功率10拍瓦的“世界纪录”;上海光源二期线站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算上已经建成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已经开工的活细胞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