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首次揭示蔬菜中的化学分子能阻止结肠癌产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羽衣甘蓝、卷心菜和西兰花等蔬菜产生的化学物可能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肠道和阻止结肠癌产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8月21日的Immunit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Environmental Sensor AHR Protects from Inflammatory Damage by Maintaining Intestinal Stem Cell Homeostasis and Barrier Integrity”。 这项研究证实吃富含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 I3C)的食物的小鼠免受肠道炎症和结肠癌。当我们摄入芸苔属(Brassica genus)植物时,I3C也会产生。 尽管蔬菜的健康益处已确立,但其背后的许多机制仍然是未知的。这项研究提供了首个具体的证据来证实饮食中的I3C如何能够通过激活一种叫做芳烃受体(ary......阅读全文

科学家首次揭示蔬菜中的化学分子能阻止结肠癌产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羽衣甘蓝、卷心菜和西兰花等蔬菜产生的化学物可能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肠道和阻止结肠癌产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8月21日的Immunit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Environmental Sensor AHR Protects

科学家首次揭示蔬菜中的化学分子能阻止结肠癌产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羽衣甘蓝、卷心菜和西兰花等蔬菜产生的化学物可能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肠道和阻止结肠癌产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8月21日的Immunit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Environmental Sensor AHR Protects

首次揭示药物如何会产生副作用?

  有时候,服用简单的止痛药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如头晕或恶心。然而,对于那些进行长期药物治疗的人来说,这些副作用可能从感到不舒服,到情况很严重,各种影响都有。例如,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药物——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安普那韦,常常引起轻度头痛和过早老化。  快速老化和艾滋病毒药物之间的

科学家首次明确白菜等蔬菜祖先基因

  很少有人知道,百姓餐桌上经常“露面”的白菜、甘蓝、芥菜和油菜等,在蔬菜专业研究领域都属于芸薹属。长期以来,这些蔬菜的“祖先”到底是谁?对于研究芸薹属植物起源与进化的科学家来说一直是个难解之谜。日前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该院王晓武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多年从事芸薹属物种的研究,主导了白菜基因组的测序

多吃蔬菜预防结肠癌添新证

  近日,英国科学家发现卷心菜、西兰花、羽衣甘蓝等芸薹属(Brassica)蔬菜中的化合物成分有助于维护肠道健康,预防结肠癌。这项研究由英国Francis Crick研究所于近期发表的《免疫》期刊上。  众所周知,吃蔬菜有益于健康,但其背后的机制仍然未知。而这项研究为其提供了第一个确凿证据。  该研

科学家首次揭示激子拓扑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3043.shtm由南京大学、北京大学、美国麻省大学艾姆赫斯特分校组成的合作团队在电子-空穴关联系统中激子拓扑序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工作从理论上提出了关联激子由于阻挫效应导致强量子涨落所产生的玻

Nature:首次揭示胚胎形成初期产生心脏的全部细胞谱系

  每年,成千上万的准父母在得知他们的孩子出生时就有先天缺陷时,他们共同的9个月的梦想和期待变成了绝望和恐惧;全球每20个出生的孩子中就有一个会受到这种毁灭性事件的影响。我们的器官、四肢和面部的形成是数百万个细胞精心编排的运动和行为的结果,就像舞蹈团中的舞者一样。即便有一些细胞不能到达正确的位置,不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南极绕极流能量串级中的关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4/455742.shtm 海洋中的能量串级是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结果,对其研究仍存在诸多经典难题。近日,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徐永生研究团队在南极绕极流能量串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揭示了南极绕极流斜压、正压

科学家揭示超级细菌产生耐药基因原因

  [提要] 自然界(非临床环境)中本来就存在大量的“天然耐药基因”,而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如同“筛选压力”,选择并进化这些整合有“耐药基因”的病菌,使得后者最终成为人类的噩梦――临床上的“耐药菌”。   自然界(非临床环境)中本来就存在大量的“天然耐药基因”,而人类对抗生素的滥用如同“筛选压力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早期羽毛演化的“奥秘”

      现代羽毛,无论属于何种鸟类,其发育过程总是一致的。然而在羽毛出现之初,其发育过程是什么样的?是否与现代羽毛一致?我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早期羽毛的发育现象,并提出完全依据现代羽毛发育资料建立的羽毛演化模型需要修订。这一成果发表在2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我科学家首次详尽揭示肝癌免疫图谱

  对研发抗癌新药意义重大  近日,我国科学家对取自多个肝癌患者的5000余个T细胞逐个进行了基因测序,从而勾勒出每个细胞的基因表达图谱,这是世界上首次对癌症患者体内的T细胞在单细胞层面上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详尽分析,为未来发现肝癌及其他癌症的免疫疗法奠定了基础。  这项由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IOPI

科学家首次揭示冷表面冰晶生长模式

   中科院化学所绿色印刷院重点实验室王健君课题组,通过在表面上引入纳米成核剂的方法,排除冰晶成核及冰晶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潜热对冰晶形貌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浸润性固体表面上的冰晶生长。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并被《自然》杂志作为亮点文章报道。  输电设备、飞行器、船舶及地面交通工具等表

JAMA:癌胚抗原揭示结肠癌风险!

  JAMA肿瘤学杂志12月21日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结肠癌患者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升高,切除后正常化的风险并不高。  纽约纪念Sloan Kettering癌症中心的小西医生和同事们评估了血清CEA水平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包括2007年至2014年期间在单个综合癌症中心接受

英科学家揭示细胞如何感受信息产生信号

  将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信号传入细胞内部后发生的情况   科学家早已知道,细胞之间会通过一种称作“信号传导”的复杂过程进行“交谈”。当这些信号出现差错,就可能导致糖尿病、关节炎以及癌症等多种疾病。科学家目前对于发生于细胞膜上的信号传收情况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对于进入膜后的情况却知之甚少。结

科学家研制新化合物,能阻止新冠病毒入侵人体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日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化合物MM3122,可以阻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在细胞和小鼠身上进行的实验表明,如果在感染早期用药,该化合物有望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或降低患者罹患重症的几率。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种新化合物能有效地阻断跨膜丝氨酸蛋白酶2(TMPRSS2)和基

研究揭示阻止禽流感病毒向人类细胞中传播物质

  通常情况下禽流感病毒很难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是,如果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则可能引发大流行。 MDC和RKI的研究人员现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解释了为什么病毒从动物到人类的传播没有那么容易。   每当人们突然感染H5N1,H7N9和H5N6等禽流感病毒时,世界卫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脊髓罕见疾病的自然病史

  脊髓动静脉畸形(Spinal Arteriovenous Shunts,SAVS)是一类好发于青壮年人群的血管发育异常疾病,发病率约为每年1-2.5/1000000。SAVS可诱发脊髓出血、静脉高压等病理生理改变,常因拖延或误诊造成患者严重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是目前神经外科最富有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脊髓罕见疾病的自然病史

  脊髓动静脉畸形(Spinal Arteriovenous Shunts,SAVS)是一类好发于青壮年人群的血管发育异常疾病,发病率约为每年1-2.5/1000000。SAVS可诱发脊髓出血、静脉高压等病理生理改变,常因拖延或误诊造成患者严重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是目前神经外科最富有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雷暴云顶放电的光学特征

  记者18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雷久侯、祝宝友和陆高鹏教授团队,结合国际空间站搭载的高时空分辨率光学观测资料,首次揭示雷暴云顶放电的光学特征。  相关研究成果17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上。  对流层闪电可以在距地面20公里~100公里

我国科学家首次揭示“飞蛙”滑翔的遗传机制

中新网成都3月15日电 (记者 贺劭清)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获悉,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以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飞蛙”——黑蹼树蛙为研究对象,解析了“飞蛙”树栖适应性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阐明了与其滑翔行为相关表型的调控机制。该成果对动物特殊功能的仿生研究和人类并指症等相关疾病的防治有重要基

化学分子的起源

合成高分子的历史不过八十年,所以高分子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科学还不足六十年,但它的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它的内容已超出化学范围,因此,现在常用高分子科学这一名词来更合逻辑地称呼这门学科。狭义的高分子化学,则是指高分子合成和高分子化学反应。

科学家首次揭示指纹与身体发育基因关联

“一斗穷、二斗富,三斗四斗卖豆腐……”俗语中,指纹上的“斗”(圆圈形纹路)和“簸箕”(非圆条纹)隐藏着智慧和富贵的密码,甚至决定着一个人的穷达。 复旦大学与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等科研团队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指纹虽无关“穷达”,但或许隐含着健康信号,皮肤纹路

研究显示:红紫蓝果蔬抗癌效果好

    新华网伦敦8月23日电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让某些水果和蔬菜呈现丰富的红色、紫色和蓝色的天然色素能起到有效的抗癌作用。     在茄子、红甘蓝和欧洲越橘等食品中发现的这些色素化合物能限制癌细胞的生长,在一些情况下还能完全杀死癌细胞,同时不让健康细胞受损。     据英国《卫报

科学家利用亚微米红外首次直观揭示神经元中淀粉样蛋...

科学家利用亚微米红外首次直观揭示神经元中淀粉样蛋白聚集机理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AD)、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Ⅱ型糖尿病等,目前困扰着全世界大约5亿人,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迅速增长。尤其是阿尔兹海默症(占70%以上),目前仍未有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因此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或预防。尽管当代病理

iScience:大麻素能抑制结肠癌的发生?

  诸如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炎性肠病(IBD)是由胃肠道过度的炎症所引发的,炎性肠病患者常常面临着高风险的结直肠癌;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iScienc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南卡罗来纳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基于Δ9-四氢大麻酚(THC)的疗法或能抑制小鼠结肠癌的发生,THC是一

营养所研究揭示Pax2在结肠癌中的作用和机制

  近日,《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方靖研究组有关肠癌研究的最新进展:Pax2 induces expression of cyclin D1 through activating AP-

结肠癌细胞自噬调节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获揭示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医学八年制陈奕鸿、徐南竹、洪畅等本科生历时近四年,首次阐明了分子马达Myo1b(肌球蛋白1b)在结肠癌细胞自噬调节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相关研究发表于Cell Death & Disease。陈奕鸿、徐南竹、洪畅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周珏宇为通讯作者。

德国科学家揭示脑神经细胞产生机制

  德国科学家9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脑神经细胞产生的机制。新发现意味着人们有可能控制脑神经干细胞分化成脑神经细胞的过程,这为脑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人脑中大量的神经细胞由脑神经干细胞转化得来。胎儿大脑在卵子受精后几天便开始发育,出生前平均每分钟约有25万个神经细胞产生。等到出生一刻,婴儿大脑中

德国科学家揭示脑神经细胞产生机制

   德国科学家9日发布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脑神经细胞产生的机制。新发现意味着人们有可能控制脑神经干细胞分化成脑神经细胞的过程,这为脑瘤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人脑中大量的神经细胞由脑神经干细胞转化得来。胎儿大脑在卵子受精后几天便开始发育,出生前平均每分钟约有25万个神经细胞产生。等到出生一刻,婴儿大脑

人造肉能阻止全球变暖吗?

  “百分百皇堡,零牛肉。”这是全球连锁快餐品牌汉堡王给新产品“不可能皇堡(impossible whopper)打出的标语,尽管它看上去和该品牌的传统皇堡别无二致,其“内涵”却震惊世界——因为它使用的是“人造肉”。  报道称,8月8日,汉堡王开始在覆盖美国的7200家门店销售这款汉堡。汉堡中间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