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中影响肠道干细胞功能的新机制

2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詹丽杏研究组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教授刘占举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以Macrophage-derived EDA-A2 inhibits intestinal stem cells by targeting miR-494/EDA2R/β-catenin signaling in mice为题,在线发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上。研究发现miR-494-3p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显示miR-494调控肠道隐窝细胞表面的EDA2R受体与M1型巨噬细胞释放的配体EDA-A2结合,从而抑制β-catenin/c-Myc通路,其干性和上皮细胞修复功能被抑制。该研究为炎性肠病中免疫微环境,尤其是结肠固有层巨噬细胞,调控结肠干细胞功能提供了新证据,并为临床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 炎症性肠病(IBD)代表了一组特发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阅读全文

异常的肠道微生态是引起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其微生物种类超过1000种,数量占人体总微生物量的78%。有趣的是,肠道粘膜集结了人体约60%~70%的免疫细胞,成为维护人体健康的天然屏障,也可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肠道慢性炎症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炎症性肠病,尤其是溃疡性结肠炎,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交谈在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并不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对话和沟通。这种对话和沟通在有机体的健康和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小编针对近期这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一番盘点,以飨读者。  1.Nature: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交谈导致过敏性哮喘  doi:10.1038/nature2402

盘点科学家在炎性疾病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近年来,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研究在炎性疾病研究上取得了多项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重要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  【1】Nat Immunol:好事过头反变坏事 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或会引发机体炎症  doi:10.1038/s41590-019-0

Science发现肠道免疫耐受关键因子

  来自西奈山Icahn 医学院的一个研究人员小组在一项小鼠研究中证实,GM-CSF蛋白在维持肠道免疫耐受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蛋白发生缺陷会增加炎性肠病(IBD)的易感性。炎性肠病是一种因对细菌和食物抗原产生异常失调的免疫反应,导致的以慢性肠道炎症为特征的严重疾病。在发表于3月13日《科学》(

2017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重磅!开发出延缓癌细胞生长的新方法  doi:10.1126/science.aai9372  癌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疾病,但是它的定义是相当简单的:细胞发生异常和不受控制

肚子上的肥肉竟能抵抗疾病:打造更高效的免疫系统

  网膜是储存内脏脂肪的仓库。它像围裙一样悬挂在腹部前,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网膜是储存内脏脂肪的仓库。它像围裙一样悬挂在腹部前,有助于调节免疫反应。  谈到脂肪,人们往往会联想到不健康、疾病。然而,适量的脂肪也是人体健康的保证。位于腹部的脂肪对维持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适量的脂肪能协助机体抵抗

李咏生团队揭示凝血酶原酶调控炎症消退的机制

  炎症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及损伤因子产生的程序化防御反应,其理想转归是及时消退至机体恢复自稳,该过程由促消退脂类介质(Specialized Pro-resolving lipid Mediators, SPM;包括脂氧素lipoxins、消退素resolvins、保护素protectins、巨噬素m

炎症反应相关研究进展一览

  1. Sci Sig:炎症机制研究新突破  炎症反应是机体应对损伤或者感染时发生的免疫反应,然而这一过程如果失控之后将导致疾病的发生。最近,来自莫纳什生物医学研发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发现了炎症反应过程中的关键生物学事件。该发现或许能够促进新的治疗炎症疾病的疗法的开发,例如动脉粥样硬化、中风以及II型

2018年5月Science期刊不得不看的亮点研究

  2018年5月份即将结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学习呢?小编对此进行了整理,与各位分享。  1.Science:肠道微生物组竟能控制肝脏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doi:10.1126/science.aan5931; doi:10.1126/science.aat8289 

广州医大连发3篇Cell 首次揭示揭示小儿肠炎的“罪魁祸首”

  小儿发作性结肠炎和炎性肠病(IBD)对婴儿和儿童的生长有显著作用,但对疾病亚型的病因尚不完全了解。  2019年11月14日,广州医科大学张玉霞、杨敏、龚四堂等与北京大学白凡课题组合作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Mucosal Profiling of Pediatric-Ons

全球40家创新公司竞逐国内微生物组产业走向应用爆发期

  2016年,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预言《2017十大医疗创新科技》,其中利用微生物组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领域高居榜首,这表明全球已掀起微生物研究的新热潮且取得瞩目成绩,同时在市场潜力与应用前景方面,微生物组学将焕发无限生机。   我们知道,所有机体包括人在内都与微生物是共生体,人体身上有超过1

上海生科院揭示整合素β7调节肠道先天免疫与肠炎中的作用

  7月29日,国际学术期刊Mucosal Immun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剑峰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Regulatory T-cell depletion in the gut caused by integrin β7 deficiency e

Cell子刊:发现肠道细菌与癌症之间的新关联

  肠道菌群是指在人体肠道中存在的种类繁多、数目惊人的微生物群体。普遍认为,肠道菌群参与炎症性肠病以及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但关于肠道共生真菌介导的免疫应答是否影响结肠肿瘤的发生尚无报道。  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Adaptor Protein CARD9 Prote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301 81201256 牛辰 复旦大学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tk调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机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复旦大学 干扰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

小鼠模型B-hTNFA/hIL17A与银屑病的治疗新途径

  咣咣咣...各位看官晚上好呀,真是好久没有灌输营养知识啦,小编甚是想念这个步调,想必大家也是很希望自己的2020年硕果累累,猜猜看今天小编带来什么样的惊喜呢,那就是B-hTNFA/hIL17A 小鼠。   建立B-hTNFA/hIL17A小鼠模型,有助于推进以TNF-α和 IL-17A为治疗靶

Cell | Dan R. Littman组发现新型致病性Th17细胞诱导蛋白

  Th17细胞和生成IL17的T细胞在组织稳态和疾病中具有复杂而多样的功能。这类细胞在黏膜屏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介导机体免受病原菌和真菌的侵扰,并能够调节微生物群稳态,然而Th17细胞也在多种免疫性疾病中驱动疾病发生【1】。Th17细胞在执行维持组织稳态功能时,能够维持上皮细胞屏障的完整性;Th1

Cell Rep科学家发现 有望治疗炎性肠病和结肠癌新型疗法

  如今,科学家们在治疗肠道炎性疾病上面临很多挑战,基因、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都有一定影响;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魏兹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发机体天然防御机制的新方法,这或许就能有效减缓肠道炎症表现。   图片

科学家发现一种有望治疗炎性肠病和结肠癌新型疗

  如今,科学家们在治疗肠道炎性疾病上面临很多挑战,基因、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都有一定影响;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魏兹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发机体天然防御机制的新方法,这或许就能有效减缓肠道炎症表现。   图片来源

Hepatology:揭示巨噬细胞MIF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作用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促炎症细胞因子,通过激活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通路,介导宿主对感染和胁迫的应答。MIF从免疫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释放,反向调控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效应。最近发现,MIF已与大量自身免疫疾病相关,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症,以及炎性肠病。近日,来自美国耶鲁大学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有望治疗炎性肠病和结肠癌的新型疗法

如今,科学家们在治疗肠道炎性疾病上面临很多挑战,基因、肠道微生物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都有一定影响;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魏兹曼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了一种能够诱发机体天然防御机制的新方法,这或许就能有效减缓肠道炎症表现。图片来源:Weizm

抗体类热门新靶点巡礼(神经、降血脂、肿瘤、自身免疫)

  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早期,抗体类药物主要是解决免疫原性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单抗主要是鼠源抗体,包括免疫原性反应在内的安全性问题使其难以得到临床认同。1989年Winter研究所用PCR方法克隆出机体全部基因,这为人类在不依赖鼠抗体的情况下直接制备人抗体奠定了基础。如今,全人源抗体技

降钙素原在不同临床科室中的应用

感染一直是临床各科医师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尽管监测手段多,但仍缺乏敏感而特异的动态监测指标。虽然血细胞分析可反应患者细菌感染的情况,但在创伤、应激时也会升高; 血菌培养只在大量细菌入血时才能获阳性结果; 急性期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CRP) 在严重细菌感染时表现为血浆浓度明

研究发现DR3信号通路通过调控ILC3从而调节肠道炎症

  7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邱菊研究组的研究成果Activation of DR3 signaling causes loss of ILC3s and exacerbates intestinal

发现DR3信号通路通过调控ILC3从而调节肠道炎症的新机制

  7月30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邱菊研究组的研究成果Activation of DR3 signaling causes loss of ILC3s and exacerbates intestinal

科学家有望开发出攻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疗法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Immu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辛辛那提儿童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在小鼠机体中描述了一种完整的新型分子过程,其或能诱发T细胞驱动的炎症并引发不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治疗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意义,比如多发性硬化症、1性糖尿病和炎性

新型自组装核酸分子运输平台有望靶向治疗癌症等疾病

  癌症和其它疾病的生物复杂性常常会要求要比目前方法更加强的治疗手段,然而很多治疗方法都忽略了基因动态变化的分子网络,这些方法仅仅能靶向作用非常少的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Nan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

免疫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或会诱发促癌慢性炎症反应

  近日,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免疫系统的两种元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将保护性免疫反应转化为慢性促癌炎性反应之间重要,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研究者表示,免疫因子IL-33和调节性T细胞(

胆汁酸-肠道菌之间的对话出错推动消化道肿瘤的发生

  肠道菌群作为一个“后天发育”的代谢器官存在于我们的肠道中,与宿主相互发生代谢作用并产生许多重要的信号因子和能量底物,如胆汁酸、胆碱、神经递质、短链脂肪酸等等。这些小分子的代谢物组系统地影响着宿主的免疫功能、代谢表型、患病风险和药物治疗反应。早在2008年我们即在Nature Reviews Dr

肠道微生物最新研究进展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排毒器官,其回旋盘转的结构被形象地称为人体第二大脑。肠道中寄生着数以计亿的细菌,它们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种外环境,各种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然而肠道菌群并不都是人类的朋友,按特性来讲,它们可分为3大类,即好菌、坏菌和中性菌。当人

【盘点】长链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

   非编码RNA在生命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常入选CNS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人类基因组转录区高达76%,但转录产物中只有不到2%是编码蛋白质的mRNA,其他均为非编码RNA,其中microRNA (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环状RNA(circRNA)等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