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武汉植物园“猕猴桃天然香料提取方法”获国家发明ZL

7月5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徐丽云、黄宏文、钟彩虹和王圣梅共同发明的“猕猴桃天然香料提取方法”获国家发明ZL授权(ZL号:ZL 200910062371.1)。 天然香料主要是由植物的花、叶、茎、根和果实,或者树木的叶、木质、树皮和树根中提取的易挥发芳香组分的混合物。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猕猴桃天然香料提取方法,就是通过采摘猕猴桃花朵、取雄蕊、风干水分、让花粉自然散发脱壳、储藏备用等步骤来提取的猕猴桃天然香料。其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易行。 本猕猴桃天然香料是一种猕猴桃天然玫瑰奶油香型的香料,且富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脂肪酸、生物活性酶、芸香苷、和柠檬酸等,营养丰富,无论从健康角度,还是从保健角度,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产品,并具有耐贮性和耐高温的优点,是食品加工的优质原材料。 ......阅读全文

武汉植物园“猕猴桃天然香料提取方法”获国家发明ZL

  7月5日,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徐丽云、黄宏文、钟彩虹和王圣梅共同发明的“猕猴桃天然香料提取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 200910062371.1)。   天然香料主要是由植物的花、叶、茎、根和果实,或者树木的叶、木质、树皮和树根中提取的易挥发芳

IMS检测天然香料

应用离子迁移谱对香料进行质量监测 为了检测不同批次的产品,特别是胡椒粉和辣椒粉在质量上的波动和偏差以及其污染成分,研究人员开发了借助于离子迁移谱(IMS)传感器对香料进行监测的方法。 图1. 测量香料中芳香成分的GC-IMS装置和用于香料样品香味测量的结构示意图(1-合成气,2-

分子蒸馏新技术在天然香料分离中的应用

摘要:利用分子蒸馏新技术从天然香料肉桂油和山苍子油中分离提纯肉桂醛和柠檬醛,用GC–MS 联用仪对分离物中肉桂醛和柠檬醛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压力和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从山苍子油中分离柠檬醛较优的蒸馏压力和蒸馏温度分别为0.15 kPa 和45 ℃,此

神奇,塑料变香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05.shtm  大多数聚苯乙烯废料目前没有回收利用。图片来源:Xinzheng/Getty Images 美国研究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可以将塑料垃圾升级为更有价值的产品的方法。他们表示

MAMFSAc01001 香料 样品制备

1.适用范围 香料样品的制备 2.试验过程 研磨样品使其通过直径为1mm的圆孔筛子,并将样品彻底混合。因为绝大多数的香料不均匀容易分层,所以在称出用以分析的部分时必须十分小心。将物料充分搅拌后,使用容量为2g的匙称出2g样品。从原料的中心将匙浸入,仔细地取出大致所要求的量以免再在天平盘中增减

食品香料的快速指纹检测

目的 通过简捷的技术,无需样品提取、过滤、稀释与色谱分离,即可成功分析食品香料成分背景 香料可吸引多种感官:嗅觉、味觉与触觉,都是食品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每个食品制造商都会创造和保留自己的香料配方,以此区别于竞争对手。不同食品的香料成分也各不相同,为保证产品质量以及标签信息的准确性,香料成分与最终产

食品香料使用将有新标准

  食品中香料的使用将进一步得到规范。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近日通过的食品香料指南,通过了15种食品添加剂的近300条使用规定。该指南正式实施后,将指导和规范香料的使用。   食品香料使用指南对食品用香料物质、卫生要求、标签、香料质量规格标准等均做出了进一步规定。指南规定,香料的使用不应对消费者的健康

猕猴桃果酒香气成分的固相微萃取GC_MS分析

摘要: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富集秦美猕猴桃果酒中的香气成分, 经GC-MS 分离与分析,共鉴定出64 种化合物, 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的96.44 %, 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烃类以及少量的其他化合物, 以酯类、醇类、酸类化合物为主。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 3- 甲基丁酯、3- 甲基丁醇、苯乙

再探猕猴桃基因奥秘

毛花猕猴桃 刘永胜供图  这项研究不仅证实了猕猴桃进化过程中两次近代基因组倍增历史事件对物种分化和物种形成的影响,而且进一步揭示猕猴桃富营养成分诸如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和类黄酮等的基因组学机制,为猕猴桃品质改良和遗传育种奠定了坚实基础。  猕猴桃起源于中国,大约100年前引入新西兰开始驯化和

欧盟采纳批准食用香料物质列表

  欧盟于近日采纳了一项新的可被添加到食品中的食用香料物质列表。这一步骤是实施2008年12月通过的欧盟(EC)第1334/2008号法规框架的重要里程碑。该列表要求所有物质经认证后是安全的,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经议会或理事会全票通过,欧盟委员会采纳了两项法规,从2012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