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人活着赖着一口氧气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

中国有句老话,人凭一口气。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委员会也是这么想的。 北京时间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威廉·凯林( William G. Kaelin, Jr.),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分享了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在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发现。 发现“命门” 占地球空气21%的氧气对动物的生命维持至关重要,为了将食物转化为有用的能量,几乎所有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都会利用氧气。 人人都知道氧气的重要性,但细胞到底怎样去感知和适应氧气含量变化,却一直是个谜题。 1992年,塞门扎发现了低氧诱导因子(HIF);此后,拉特克利夫和凯林发现了低氧诱导因子的降解机制。低氧诱导因子的水平受氧气含量影响。高氧状态下,低氧诱导因子被修饰,从而被降解......阅读全文

预测诺奖 有章可循?

   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学盛宴——诺贝尔奖揭晓仪式即将在10月初陆续进行。美国时间9月21日上午,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旗下的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也发布了最新的“引文桂冠奖”名单,以预测在今年或不久的将来可能获得诺贝尔奖(以下简称诺奖)的科学家。这是诺奖开奖前一项颇为有趣的活动,也成为科学圈这段时

诺奖自然科学三大奖项对中国科学界的四个启示

  搭着“十一”长假的尾巴,诺贝尔奖的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一一揭晓。  网络上关于这三大奖项的科普文章已是铺天盖地。跳出三大奖项的科学贡献来看,今年的诺奖自然科学奖项或许能给中国科学界带来一些启示。  启示一:师徒同心,其利断金  诺贝尔物理学奖公布后,科学网博主郭晓

10月的重磅级研究,了解一下?

  转眼间10月份已经接近尾声了,这个月又有哪些亮点研究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一下呢?小编根据本月新闻的类型、热度和研究领域筛选出了本月的重磅级研究Top10,与大家一起学习。  mBio:三十年来鉴定出杀死潜伏性HIV的分子开关  doi:10.1128/mBio.02016-19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

盘点2019生命科学及医学领域新鲜事

  2019年即将过去,至此年末,生物谷对本年度生命科学领域热点人物及事件进行简要梳理,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屠呦呦、袁隆平先生共获“共和国勋章”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根据主席令,授予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共和国勋章”,并于

2015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科技是一种迷人的信仰。理论的改写、技术的更迭,都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世界,更好地改变世界。2015年的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有对基础物理的求索,对宇宙深空的探测,对人脑功能的发掘,也有对争议性技术的讨论,对气候变化的思考……而最让我们欣喜的是,今年的国际“十大”,有了更多来自中国的消息。  1.中科大首

诺贝尔奖唱响“血与氧之歌” 指明新的抗癌路

  三位科学家因发现人体细胞感受、适应不同氧气环境的机制而获奖。  人体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被激发,会提醒超过300种基因,或者加快红细胞生成、或者促进血管增长,从而加快氧气输送——这就是细胞的缺氧保护机制。  氧气正常时,“缺氧诱导因子”被降解,避免过度反应。  氧气传输营养、转换能量。缺氧状

同样骄傲!这位浙大人是2019生理学诺奖的重要贡献者!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的3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理解细胞感知、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其中,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格雷格·L·塞门扎(Gregg L.Semenza)揭示了身体应对低氧的关键激素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基因的调控机制,找到了

“地震”来临?诺奖得主涉嫌造假论文达40篇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学术不端事件持续发酵。 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上曝出的争议论文已增至40篇,时间跨度长达18年。这些论文被质疑一图多用或图片PS,少数文章还被质疑存在伦理问题。

世上最浪漫的事,是和你一起拿诺奖

  皮埃尔和玛丽·居里  Marie and Pierre Curie1900 年,皮埃尔和玛丽·居里在巴黎的实验室。(来源:Wellcome Library)  1894 年,研究员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 ,1859-1906)已经和他的学生玛丽·斯科沃多夫斯卡(Marie Skl

诺奖得主涉嫌造假,会引发领域地震吗?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涉嫌学术不端事件还在持续发酵。 截至10月20日上午,知名学术打假网站Pubpeer上曝出的争议论文已增至40篇,时间跨度长达18年(2001~2018)。这些论文被质疑一图多用或图片PS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William G. Kaelin等获奖

  世人瞩目的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 Gregg. L. Semenza获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语指出,这三名科学家发现了对人类以及大多数动物的生存而言,至关重要的氧气感知通路。Kaelin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中新网10月7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7日中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和 Gregg L. Semenza。"因为他们发现了

获得诺奖的“氧感知通路” 有望带来哪些创新疗法?

  昨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获奖名单。William G. Kaelin教授、Peter J. Ratcliffe教授、以及Gregg L. Semenza教授因为对人类以及大多数动物的生存而言,至关重要的氧气感知通路的研究摘得殊荣。  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研究不但是基础研究方面的重要

学术大咖屡曝造假!大科学时代,论文“质控”有解吗?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某大学已开始对一名“大腕”级PI展开严肃学术不端调查,并已暂封其实验室。  该指向嫌疑较大的是美国东北大学教授托马斯•韦伯斯特(Thomas Webster)。目前,他有72篇论文被挂在同行评议网站Pubpeer上。  前段时间,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格雷格·塞门扎

学术大咖屡曝造假!大科学时代论文质控有解吗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某大学已开始对一名“大腕”级PI展开严肃学术不端调查,并已暂封其实验室。       该指向嫌疑较大的是美国东北大学教授托马斯•韦伯斯特(Thomas Webster)。目前,他有72篇论文被挂在同行评议网站Pub

Cell Metabolism:12位杰出女科学家的科研经验

  《Cell Metabolism》创刊10周年之际,该杂志邀请十余位代谢领域有影响力的女性科学家为年轻的学生及科学家们分享她们的科研经验。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现代医学的奇迹"berbara Kahn(Beth Israel Deaconess研究中心,哈佛医学院)  我选择读医学院是为了了

这11款潜在重磅药今年有望上市 涉降血糖、降血脂药

  每年很多创新疗法都会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然而只有少数新药可能成为重磅药。虽然重磅药的成功与多种因素相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对特定疾病患者都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日前,全球性专业咨询服务公司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发布了2020年有望上市的重磅新药榜单。根据

人活着赖着一口氧气 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

   中国有句老话,人凭一口气。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委员会也是这么想的。  北京时间10月7日,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威廉·凯林( William G. Kaelin, Jr.),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彼得·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美国

Nature子刊:缺氧是导致癌细胞不断肆虐的元凶

  当缺乏氧气(缺氧)时,健康细胞成长受到限制。但令人惊奇的是,缺氧却是90%的实体瘤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特质,而且缺氧这种特征与肿瘤的增殖、分化、血管生成、能量代谢以及癌症的耐药性发生、患者预后较差密切相关。  但当氧气含量在生长中的肿瘤中下降时,缺氧就会激活一种名为HIF1(缺氧诱导因子)的基因,并

细菌暗战肿瘤: 小块头也有大智慧

  细菌与人类疾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体到癌症,最臭名昭著的是幽门螺杆菌。   研究者们将李斯特氏菌和元素铼这两种风马牛不相及的力量联合起来,借助前者兼性厌氧的特性与后者的放射性,开辟了一条对付转移性胰腺癌的“蹊径”。   细菌,一种原核生物,它们的苗条体态远在人们的目力所及范围之外。不过,米

细胞自噬工具

就像我们会打扫以保持房间整洁一样,细胞也演化出了一系列“清洁”机制,来维持有序的生命活动。自噬(autophage)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自噬于上个世纪60年代被发现,但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还是在1990年代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做的相关研究。大隅良典也因此获得

1064nm波长激光的优越性介绍---自噬

  BTL高能量激光治疗仪的独特激光波长,带来更好的光生物刺激作用。  自噬的概念  就像我们会打扫以保持房间整洁一样,细胞也演化出了一系列“清洁”机制,来维持有序的生命活动。自噬(autophage)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细胞自噬(autophagy)一词来自希腊单词auto-,意思是“自己的

Nature:14项人类癌症研究的里程碑式进展

  癌症目前仍然是全世界人类最大的杀手之一。近日,Nature Genetics 和 Nature Medicine 联合发表了题为:Nature Milestones in Cancer 的文章,总结了21世纪以来癌症研究旅程中的14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以展示在理解癌症和开发新疗法方面取得的重大进

nkt细胞免疫治疗 最有可能攻克癌症的答案

  大家都知道,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来的,有人会想,既然癌症是来自于正常细胞的突变,那癌细胞有没有可能重新变回正常细胞呢?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癌细胞就像是犯了错误的坏人,那么癌细胞能不能放下屠刀,回头是岸呢?  我们来科普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较,有几个关键的地方出现了变异

探秘细胞程序性死亡之其二-细胞自噬工具

前情回顾:探秘细胞程序性死亡1——细胞凋亡及检测工具大盘点 就像我们会打扫以保持房间整洁一样,细胞也演化出了一系列“清洁”机制,来维持有序的生命活动。自噬(autophage)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机制之一。自噬于上个世纪60年代被发现,但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还是在1990年代日本科学家大隅良

俄科学家历时40年研究抗老药丸 称两年内问世

  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的梦想,似乎遥不可及。   俄罗斯科学家弗拉基米尔・斯库拉乔夫说,他研制出一种可以抗衰老的药物,有望两年内投入市场。   抗氧化   斯库拉乔夫现年69岁,任职于莫斯科大学,从事抗衰老药物研究四十余年。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人体细胞在能量交换过程中需要氧气,但同样

诺奖“氧感知通路”打开药研新世界 首款新药率先中国上市

  诺奖“氧感知通路”应用新药—罗沙司他去年已率先在中国获批上市,被赋予“三首”殊荣,将为慢性肾病患者的贫血治疗带来全新突破。  10月7日,美英三位科学家威廉·凯林、彼得·拉特克利夫、格雷格·塞门扎,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可用性”。  事实上,三位

细胞内外的条件平衡时,才能确保细胞的健康

  从细胞到整个人体,都维持着独特的平衡状态,这是重拾健康的关键。事实上,也唯有细胞内外的条件平衡时,才能确保细胞的健康,这包括了营养的摄取、废物的排除、适量的代谢产物,以及围绕在细胞周围液体的平衡。  人体内的细胞数目高达30兆以上,也因此只有维持细胞的健康,人体才能得到真正的健康!  1912年

埃塞俄比亚总理摘得201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当地时间10月11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Ethiopian Prime Minister Abiy Ahmed Ali)。  阿比·艾哈迈德·阿里今年42岁,获得埃塞俄比亚、南非、英国和美国等多所大学学位。2010年起先后担任奥罗

2015年医学和生理学诺贝尔奖花落谁手?

  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马上就要到了。最近SCI肯定会有引用率预测,但是准确性并不十分理想。诺贝尔奖的推荐更多是依靠同行推荐,那么热门领域和成熟领域被推荐的可能性比较大,引用多只能是大众化领域,干细胞和肿瘤研究显然是引用最多的领域,但不一定是颠覆性、概念性和革命性的研究。就医学与生理学奖而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