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类似始祖鸟的恐龙

在7月2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等人报道了发现于我国辽西地区大约1.6亿年前沉积地层中产出的一件小型恐龙标本。研究者们基于这件标本命名了“郑氏晓廷龙”,以感谢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馆长郑晓廷先生为建立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并以此为基础保护和收藏大量重要脊椎动物化石标本所做的努力。 郑氏晓廷龙重约800克,代表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小型兽脚类恐龙之一。它的锥形齿以及长而粗壮的前肢与原始鸟类极为相似,它特化的足部具有恐爪龙类所有的特化第二趾,它的后肢发育长长的飞羽,呈现出典型的四翼状态。研究者发现,郑氏晓廷龙代表与生存于德国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亲缘关系非常近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一个更加意外的分析结果是:他们的研究显示始祖鸟不属于鸟类,位于一个不同的演化支系上。这一结论对鸟类起源及相关的飞行起源和羽毛早期演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自然》杂志同期发表了美国著名学者Witmer博士的评论......阅读全文

中国发现类似始祖鸟的恐龙

  在7月28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星等人报道了发现于我国辽西地区大约1.6亿年前沉积地层中产出的一件小型恐龙标本。研究者们基于这件标本命名了“郑氏晓廷龙”,以感谢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馆长郑晓廷先生为建立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并以此为基础保护和收

英杂志评十大动物学发现-始祖鸟化石问鼎

  北京时间11月24日消息,英国《野生动植物杂志》的一个评委小组评选出有史以来动物学研究的十项最伟大发现,包括发现微观生命、光合作用、过渡期物种、黑猩猩懂得使用工具以及热液喷口周围发现生命在内的动物学发现纷纷榜上有名。  公元前4世纪中期,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将目光转向身边的野生动物,并将

徐星研究员评价国际同行关于始祖鸟和近鸟龙的研究成果

  最早鸟类及其近亲的翅膀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关乎我们对于鸟类飞行起源的理解。近年来的一系列工作推动了这一研究方向的进展。在12月4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刊登了美国学者N.R Longrich博士等人有关始祖鸟和近鸟龙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揭示出发现于德国的始祖鸟及其近亲——发现于中国的近

中科院著名学者最新Cell子刊点评文章

  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的徐星研究员近年来成果斐然,单论在Nature这一顶级杂志上发表重要生物进化方面的成果,他就发表过15篇(包括2012年最新成果),今年九月,Nature杂志还在人物特写栏目中以“China"s dinosaur hunter: The ground br

古脊椎所等研究揭示热河鸟奇特双尾羽的奥秘

  10月7日,《美国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了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Jingmai O'Connor、Corwin Sullivan、周忠和与山东临沂大学王孝理、郑晓廷、张晓梅,以及阿根廷学者Pablo Tubaro合作完成的一篇题为“热河鸟奇特双尾羽与早期鸟类尾羽演化的复杂性”的研究

热河鸟头骨形态学及生态习性新研究

  热河鸟(Jeholornis)是最原始的鸟类之一,也是化石鸟类中闻名遐迩的“明星物种”。不久前,牛津大学玛丽居里学者胡晗研究团队和中科院古脊椎所周忠和院士研究团队曾对这一重要鸟类支系进行食性研究,并确定了其作为最早的食果鸟类的生态习性。这支研究队伍此后对热河鸟进行了持续的合作研究,并于近日在《Z

我国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

  我国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   《自然》:填补了恐龙向鸟类进化史上关键性的空白     (图片来源:Zhao Chuang and Xing Lida)   中国科学家日前在辽宁省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发现了距今约1.6亿年的带毛恐龙化石,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带毛恐龙化石,

7月28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地球也有一个“特洛伊”伙伴  200多年前,数学家拉格朗日预测到被称为“特洛伊”小行星的天体的存在。它们是一些小型天体,如果其保持在一个行星轨道之前或之后60°的“三角点”附近的话,那么它们便能够稳定地与这个行星共享轨道。木星有数千个“特洛伊”小行星;火星和海王星也有一些。

6月20日Nature-杂志生物学精选

  始祖鸟在进化史上的地位得以恢复   A Jurassic avialan dinosaur from China resolves the early phylogenetic history of birds   过去二十年在中国有关长羽毛兽脚类恐龙的发现,使我们对鸟类演化及飞行起源的

我国学者质疑《科学》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研究论文

  我国学者近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撰文,对此前欧洲学者在该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有关鸟类飞行起源研究的论文提出了质疑。在这篇题为《对“细弱飞羽羽轴体现始祖鸟和孔子鸟有限飞翔能力”的评论》的文章中,我国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的郑晓廷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和周忠和等人指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

原始鸟类研究揭示鸟类肩带骨骼的发育可塑性

  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周忠和、托马斯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在中国发现的一早白垩世原始鸟类:迷惑巾帼鸟(Jinguofortis perplexus)。巾帼鸟的发现为讨论鸟类的早期演化、生态分异提供了大量关键信息,表明发育的可塑性在鸟

换牙还分奇偶数-这种中生代鸟类的牙齿间隔替换

  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多数哺乳动物来说,一生中通常会生长和发育出乳齿与恒齿两套牙齿,这被称为双齿性。而与之不同的是,在大多数两栖类、爬行类动物中,普遍存在多次替换牙齿的现象。  在多姿多彩的自然界中,鸟类是种类最为繁盛的脊椎动物之一。身披羽毛、前肢为翼、骨骼中空而轻盈,它们凭借一身特殊的“装备”自由

远古就有“食人鱼”

  这条1.5亿岁的鱼被命名为“食人鱼”并非没有原因。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它显然会用像匕首一样的长牙刺入其他鱼的体内,在其附近发现的一些受害者的尾鳍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2016年,研究人员在发现著名的“始祖鸟”的地方——德国南部的石灰岩沉积物中首次发现了被命名为“食人鱼”(Piranhamesodo

《Nature》7月最受关注的十篇论文

  英国著名杂志《Nature》周刊是世界上最早的国际性科技期刊,自从1869年创刊以来,始终如一地报道和评论全球科技领域里最重要的突破。其办刊宗旨是“将科学发现的重要结果介绍给公众,让公众尽早知道全世界自然知识的每一分支中取得的所有进展”。近期《Nature》下载论文最多的十篇文章(2013年6月

翼龙羽毛早在恐龙时代之前就已色彩斑斓

1.13亿年前翼龙头顶上的一根1.5毫米长的小羽毛。  图片来源:AUDE CINCOTTA一项对巴西化石的最新研究表明,翼龙——一种有坚韧翅膀的飞行爬行动物,身上也披着各种颜色的微小羽毛。这一发现表明,羽毛可能在恐龙鼎盛时期之前就已进化了超过1.5亿年。“羽毛最早期的形态是有颜色的,这可能是为了传

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初始全颌鱼化石

经过扫描获取数据获得的还原图片与古鱼化石对比(9月24日摄)。   《自然》杂志9月25日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及其团队的新发现进行在线报道,朱敏和他领导的国际古生物学家团队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方面取得进展,新发现将填补盾皮鱼纲和硬骨鱼纲两大类群之间的“缺失环节”。   朱敏等

甘肃进出口检疫局抽检-近四成《目录》外进口商品不合格

   近四成《目录》外进口商品不合格。图片来自互联网      记者从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今年在全省主要流通领域实施《目录》外进口商品的监督抽查,共抽查41批次,检出不合格15批次,不合格检出率36.6%。不合格检出涉及奔驰、路虎、奥迪、始祖鸟、哥伦比亚、新秀丽、含百馨等国外知名品牌。  

三年挖呀挖,他带着第一块亲生化石上《自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22.shtm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胡珉琦在研究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尤其是中生代鸟类是如何从恐龙演化而来的这一领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王敏是十分“高产”

三年挖呀挖,他带着第一块“亲生”化石上《自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26.shtm在研究鸟类起源和早期演化,尤其是中生代鸟类是如何从恐龙演化而来的这一领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研究员王敏是十分“高产”的一位。从2014年正式开展科研工作

《科学》文章:“恐龙王”为科学界打开化石宝藏

  中国平邑——两年前当郑晓廷阅读一篇有关始祖鸟和孔子鸟具有较弱飞翔能力的《科学》报道时,他提出了质疑。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拥有数量超过世界其他收藏总和的孔子鸟化石,一种生活在1.2亿年前白垩纪时期的大小如乌鸦的鸟类。馆长郑先生亲自收藏的孔子鸟化石有606件。《科学》杂志的文章说这种鸟

9月5日《自然》杂志精选

“普里昂”感染症的病理生理特性及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化   人们越来越多地猜测,包括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在内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化疾病以及如“克雅氏病”等“普里昂”感染症的共同病理生理特征可能是我们了解这些病症的关键。在这篇文章中,Mathias Jucker和 Lary

我国科学家发现原始鸟类化石新属

    刚刚出版的英文版《地质学报》(Acta Geologica Sinica)发表了由古鸟类学专家、沈阳师范大学教授胡东宇领导的课题组首次发现的一个原始鸟类化石的新属种——“原始沈师鸟” (Shenshiornis primita)。这一新发现为揭示鸟类可动性头骨的早期演

我国科学家探索鸟类头骨演化奥秘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863.shtm本报北京12月8日电(记者齐芳)现生鸟类虽然没有“手”,但具有极其灵敏的喙,能够取代“手”完成大量精细的动作。研究认为,这是由于现生鸟类具有头骨可动性——其头部的部分骨骼能够发生相互

白垩纪鸟类中的“保守派”也有另类一面

  白垩纪记录了鸟类如何从恐龙演化而来,并出现了独有的体型特征。在这一演化阶段,大部分鸟类已经演化出大量与现生鸟类相似的形态特征,与最原始的始祖鸟在形态上差异巨大。基干鸟类却属于“少数派”,看上去更原始,化石保存也更为稀少,对它们的研究也因此受限。  1月3日,《自然—生态与进化》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

白垩纪鸟类“保守派”展现另类一面

  白垩纪记录了鸟类如何从恐龙演化而来,并出现独有的体形特征。在这一阶段,大部分鸟类已经演化出大量与现生鸟类相似的形态特征,与最原始的始祖鸟在形态上差异巨大。基干鸟类却属于“少数派”,看上去更原始,但相关化石十分稀少,对它们的研究也因此受限。  2023年1月3日,《自然-生态学与进化》发表了由中科

研究人员发现小型恐龙-体型如鸡

体型如鸡的小恐龙被古生物学家发现   11月26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称,他们在河北丰宁地区发现了一个美颌龙类新物种,对理解恐龙的演化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领衔,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美国芝加哥大学宮下哲人博士、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菲利普·柯里院士等学

中国科学家发现早期鸟类可随环境而“变形”

  一类名为“迷惑巾帼鸟”的早白垩世原始鸟类,可能是目前已知仅晚于“孔子鸟”的、最原始的具有“短尾巴”的鸟类。但它又有许多独特的形态特征,其珍贵程度毫不逊色于“孔子鸟”。  这只距今约1.27亿年前的巾帼鸟,2017年发现于河北围场地区的热河生物群。其属名取自“巾帼”,寓意其“珍贵”,以此致敬所有工

古脊椎所等揭示中生代鸟类头骨演化特征

  近日,eLif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托马斯、周忠和与合作者关于早期鸟类头骨演化的论文(Insight into the evolutionary assemblage of cranial kinesis from a Cretaceous bird)。该研究通过高精度

中国学者9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进入九月份,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主要包括首次发现初始全颌鱼(Entelognathus primordialis),昼夜温度逐年变化对于植物生长和碳循环的影响,以及多项基因组测序研究新成果。   首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鸟类的起源”研究入选《科学》201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12月19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公布了2014年度十大科学突破,“鸟类的起源”研究名列其中。这一年度突破性科学成就名单是由《科学》杂志及其出版方,国际性的非营利机构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选出的,它还包括了在太空探测、医学、机器人技术、合成生物学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