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病毒的概述

腺炎病毒(mumps virus)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属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为球形,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刺突(HN)和融合因子刺突(F)。基因组为单负链RNA.腮腺炎病毒可在鸡胚羊膜腔或鸡胚细胞中增殖,可出现细胞融合,但细胞病变不明显。腮腺炎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抵抗力较弱,56℃ 30分钟 可被灭活,对紫外线及脂溶剂敏感。 人是腮腺炎病毒惟一宿主,病毒经飞沫传播,易感者为学龄期儿童,好发于冬春季节。本病潜伏期约2~3周,病毒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结内增殖后,进入血流,然后经血流侵入腮腺及其它腺体器官如睾丸、卵巢、胰腺、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临床表现主要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伴发热、乏力、肌肉疼痛等。病程1~2周,青春期感染者易并发睾丸炎(20%)或卵巢炎(5%),约0.1%的患儿可并发病毒性脑膜炎。并发睾丸炎者可导致男性不育症,腮腺炎也是导致儿童期获得性耳聋的常见原因。腮腺炎病后......阅读全文

腮腺炎病毒的概述

  腺炎病毒(mumps virus)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属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为球形,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刺突(HN)和融合因子刺突(F)。基因组为单负链RNA.腮腺炎病毒可在鸡胚羊膜腔或鸡胚细胞中增殖,可出现细胞融合,但细胞病变不明显。腮腺炎病毒仅有一个血清

腮腺炎病毒的引发原因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

腮腺炎病毒的发病机制

  多认为该病毒首先侵入口腔粘膜和鼻粘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增殖后进入血循环(第一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并在其中增殖再次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并侵犯上次未受波及的一些脏器。病程早期时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血尿、乳汁、脑脊液及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有人分别人胎盘和胎儿体内

如何诊断病毒性腮腺炎?

  根据流行情况及接触史,以及腮腺肿大的特征,诊断并不困难。如遇不典型的可疑病例,可按上述实验室检查方法进一步明确诊断。  发热,畏寒,疲倦,食欲不振,1~2日后单侧或双侧非化脓性腮腺肿痛或其他唾液腺肿痛。吃酸性食物时胀痛更为明显。腮腺管口可见红肿。末梢血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后期淋巴细胞增加。发病

关于腮腺炎病毒抗体的简介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属副粘病毒科,结构类似于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引起人类的腮腺炎,时常并发睾丸炎及卵巢炎,还可并发脑膜炎、脊髓炎及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等。腮腺炎病毒血清学诊断常用方法为ELISA、血凝抑制、补体结合试验等,用于查抗体。

简述腮腺炎病毒的发病机制

  多认为该病毒首先侵入口腔粘膜和鼻粘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增殖后进入血循环(第一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并在其中增殖再次进入血循环(第二次病毒血症),并侵犯上次未受波及的一些脏器。病程早期时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血尿、乳汁、脑脊液及其他组织中可分离到腮腺炎病毒。有人分别人胎盘和胎儿体内

关于腮腺炎病毒的基本介绍

  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或称腮腺炎病毒,能引起腮腺、舌下腺、颚下腺肿大、头痛、发烧,并能引起多种并发症,男性还易引起睾丸肿胀。现存的野生型种为88-1961。  腺炎病毒(mumps virus)是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属副粘病毒科。腮腺炎病毒为球形,核衣壳呈螺旋对称,有包膜。包膜上有血凝素-神经氨酸

关于腮腺炎病毒引发的原因介绍

  1、传染源: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病毒存在于患者唾液中的时间较长,腮肿前6天至腮肿后9天均可自病人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因此在这两周内有高度传染性。感染腮腺炎病毒后,无腮腺炎表现,而有其它器官如脑或睾丸等症状者,则唾液及尿亦可检出病毒。在大流行时约30~40%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亚临床感染,是重要

血清腮腺炎病毒抗体注意事项

  如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有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睾丸炎等,需要实验室血清学检查。

血清腮腺炎病毒抗体检查作用

  腮腺炎病毒抗体对腮腺炎的诊断有参考价值。阳性: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膜炎、睾丸炎、胰腺炎、卵巢炎等。

关于病毒性腮腺炎的简介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以腮腺肿痛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累及其他唾液腺。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

血清腮腺炎病毒抗体检查过程

  (1)溶血素滴定:按表1成分、次序、剂量加入各管进行滴定。  溶血素单位:即能完全溶解红细胞的溶血素最高稀释度,按上表假定结果,1∶2400稀释度(0.1ml)的溶血素为1个单位。如实验时应用2个单位,即1∶1200稀释度(0.1ml)的溶血素溶液。  (2)补体滴定:将补体稀释成1∶30。按表

关于病毒性腮腺炎的病因分析

  腮腺炎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微米,孢膜上有神经氨酸酶血凝素及具有细胞融合作用的F蛋白。该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因与副流感病毒有共同抗原,故有轻度交差反应。从患儿唾液、脑脊液、血、尿、脑组织及其他组织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风疹和腮腺炎病毒活疫苗的功能

中文名称风疹和腮腺炎病毒活疫苗英文名称rubella and mumps virus vaccine live定  义可同时预防风疹和腮腺炎的生物制品。为减毒活风疹病毒和减毒活腮腺炎病毒所制成的联合疫苗。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预防(三级学科)

腮腺炎活病毒疫苗的概念和作用

中文名称腮腺炎活病毒疫苗英文名称mumps live virus vaccine定  义一种预防病毒性腮腺炎的疫苗。即用腮腺炎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细胞,经培养和收获病毒液,加适宜稳定剂后冻干而制成。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预防(三级学科)

腮腺炎病毒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发病机制  大多数学者认为,腮腺炎病毒首先侵入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在上皮组织中大量繁殖后进入血液循环(第1次病毒血症),经血流累及腮腺及一些组织,并在其中繁殖,再次进入血液循环(第2次病毒血症),并侵犯上次未波及的一些脏器。病程早期时,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血、尿、乳汁、脑脊液及其他组织中,可分

风疹和腮腺炎病毒活疫苗的接种反应

中文名称风疹和腮腺炎病毒活疫苗英文名称rubella and mumps virus vaccine live定  义可同时预防风疹和腮腺炎的生物制品。为减毒活风疹病毒和减毒活腮腺炎病毒所制成的联合疫苗。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预防(三级学科)

风疹和腮腺炎病毒活疫苗的功能特点

中文名称风疹和腮腺炎病毒活疫苗英文名称rubella and mumps virus vaccine live定  义可同时预防风疹和腮腺炎的生物制品。为减毒活风疹病毒和减毒活腮腺炎病毒所制成的联合疫苗。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预防(三级学科)

关于麻疹·腮腺炎·风疹活病毒疫苗的简介

  本疫苗是高度致免疫的,易感人群注射一次疫苗,能诱导产生95%的麻疹血凝抑制(HI)抗体、96%腮腺炎中和抗体和99%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本疫苗中的RA27/3风疹病毒株,在接种后立即诱导产生高水平的HI抗体、补体结合抗体和中和抗体,而且更接近自然的感染。本疫苗所诱导的高水平、分布广泛的抗体

麻疹·腮腺炎·风疹活病毒疫苗的制剂规格

  本疫苗是用于免疫预防的活病毒疫苗,包括麻疹减毒株、腮腺炎病毒株、风疹减毒株。三种病毒首先混合,然后冻干,不含防腐剂,配制后,呈透明的黄色。除上述成分外,本药还含有大约25 μg的新霉素,少量山梨醇和水解的明胶作为稳定剂。2-8℃,避光保存。疫苗配制后仍应在2-8℃避光保存。且在8小时内使用。

病原体检测腮腺炎病毒抗体介绍

腮腺炎病毒抗体介绍: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属副粘病毒科,结构类似于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引起人类的腮腺炎,时常并发睾丸炎及卵巢炎,还可并发脑膜炎、脊髓炎及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等。腮腺炎病毒血清学诊断常用方法为ELISA、血凝抑制、补体结合试验等,用于查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正常值:

概述病毒性腮腺炎的并发症

  1.脑膜脑炎  腮腺炎病毒昰嗜神经组织病毒,脑膜脑炎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并发症,男孩较女孩多3~5倍。腮腺炎脑炎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脑炎不易鉴别,以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为常见症状,20%的患儿发生惊厥。脑脊液中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增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膜脑炎症状可能在腮腺肿大前或同时发生,也有腮腺肿

治疗病毒性腮腺炎的相关介绍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尚无抗腮腺炎特效药物,抗生素治疗无效。主要对症治疗,隔离患者使之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注意口腔清洁,饮食以流质或软食为宜,避免酸性食物,保证液体摄入量。可用利巴韦林及中草药治疗,紫金锭或如意金黄散,用醋调后外敷。体温达38.5度以上可用解热镇痛药。并发脑膜脑炎者给予镇静

关于病毒性腮腺炎的鉴别诊断介绍

  1.化脓性腮腺炎  常为一侧腮腺局部红肿、压痛明显,晚期有波动感,挤压时有脓液自腮腺口流出,腮腺口位于第二磨齿相对的颊黏膜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2.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  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而是局限于颈部或耳前区,为核状体,较坚硬边缘清楚,压痛明显,表浅者活动。可发现与颈部或耳

关于病毒性腮腺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低,有肾炎并发症者可出现蛋白尿及红、白血细胞。  2.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度和中度增高,有助诊断。淀粉酶增高程度往往与腮腺肿胀程度成正比。  3.血清学检查  补体结合实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补体结合抗体:即抗S和抗V抗体,抗S抗体

简述病毒性腮腺炎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较急,无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肿痛最具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状如梨形,边缘不清;局部皮肤紧张,发亮但不发红,触之坚韧有弹性,有轻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腮腺炎病毒抗体介-绍

腮腺炎病毒抗体介绍: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属副粘病毒科,结构类似于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引起人类的腮腺炎,时常并发睾丸炎及卵巢炎,还可并发脑膜炎、脊髓炎及胰腺炎、心肌炎、乳腺炎等。腮腺炎病毒血清学诊断常用方法为ELISA、血凝抑制、补体结合试验等,用于查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正常值:

腮腺炎病毒抗体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疾病

  注意事项  如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有并发症如脑膜炎、脑炎、睾丸炎等,需要实验室血清学检查。  相关疾病  抗体,化脓性腮腺炎,慢性阻塞性腮腺炎

腮腺炎活病毒疫苗的功能和适应症

中文名称腮腺炎活病毒疫苗英文名称mumps live virus vaccine定  义一种预防病毒性腮腺炎的疫苗。即用腮腺炎病毒减毒株接种鸡胚细胞,经培养和收获病毒液,加适宜稳定剂后冻干而制成。应用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应用免疫(二级学科),免疫预防(三级学科)

预防病毒性腮腺炎的相关介绍

  1.管理传染源  早期隔离患者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接触者一般检疫3周。  2.被动免疫  给予腮腺炎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3.自动免疫  生后14个月常规给予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免疫效果好。免疫途径皮下注射,还可采用喷鼻或气雾吸入法,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