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保护国际研讨会在云南召开

由云南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中心、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共同主办的首届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国际研讨会于5月27日至31日在中国云南昆明和西双版纳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中国、印度、尼泊尔、缅甸、老挝、泰国以及台湾地区从事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学者、专家、保护工作者、社区代表、研究生等共70人。应会议组委会邀请,中国科学昆明植物研究所裴盛基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杨立新工程师、高富博士参加了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龙春林研究员、付瑶博士、顾玮博士研究生等到会参加了交流。 会议以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保护相互关联,互为一体为主线,交流和讨论了亚洲地区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保护的现状、形势和面临的挑战,与会代表十分关注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和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密切关系,传统文化的流失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不利影响,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共同影响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峻形势等展开了深入讨论。会议形成了以下四个......阅读全文

“走出去”科技先行一步

  版纳植物园“十三五”的目标是在总体上达到国际一流植物园水平,为我国热带及东南亚周边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的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保护、平台、人才。  在我国未来的外交战略重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背

经济视角解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

  经济视角解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关心这世界上千千万万种动物?为什么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来保护它们?  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终极也是最原初的问题。  过去,生态学家也许会这样回答你: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种数量愈多,该生态系统愈稳定,生产量也愈丰富。但现在,他们会用经济学家

云南普洱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新途径成效明显

  扩大交流合作,保护内容更加具体   建立亚洲象预警监测体系   在长期的实践中,普洱市不仅强化政府部门合作、齐抓共管,而且不断扩大与科研机构、国内外环保组织、企业的交流合作范围,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向纵深发展上探索新途径。   按照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的要求,普洱市发展和改革

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建立

中科院与云南省投资逾2亿元共建“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服务于国家生物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中国科学院与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共建“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9月28日,这一投资达2.2亿元的实验室在昆明北郊开工建设。   根据双方合作协议,“西南生

“西南高山峡谷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技术”项目启动

   9月21-22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在北京举行项目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科技部、相关部委及省市科技主管部门、总体专家组成员、项目依托单位负责人、项目及课题负责人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持的“西南高山峡谷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恢复技

第六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在广西召开

  11月5日至9日,第六届海峡两岸森林动态样区研讨会在广西召开。会议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承办,并得到了中科院2012年海峡两岸会议资助。本次会议共有来自海峡两岸20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80名学者参会,其中台湾代表7人。中科院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张兴根主任,韩国生态学会前任理

中国云南发现大灵猫小鼷鹿等濒危物种

  记者从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获悉,在西双版纳勐腊县东北部的中国-老挝跨境区域开展的野生动物资源联合调查中,研究人员拍摄到云南省首张大灵猫野外活体影像。小鼷鹿亦首次在该区域发现。本次调查中,小鼷鹿出现在勐腊县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区域,海拔接近1000米,这也是国内首次发现小鼷鹿出现在海

中缅联合科考:缅甸生物多样性保护迫在眉睫

  近日,应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率队对缅甸中部以及北部地区完成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第五次野外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和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共25人参加了此次野外科考。  此次联合科考适逢雨季,天气多变、道路泥泞崎岖、山高路滑

植物所亚热带森林维持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负密度制约假说是解释自然群落物种共存的重要理论之一,该假说主要描述由于资源竞争、有害生物侵害(如病原微生物、食草动物捕食)等引起同种个体之间发生的相互损害行为。密度制约机制导致局部群落同种个体生长率降低和死亡率提高,从而为其它物种的生存提供空间和资源,促进物种共存。在热带森林中,负密度制约机制的

中国有近2000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我国物种数量居北半球国家之首,但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有近2000种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今年历史罕见的旱情令亚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鱼大面积死亡……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个星球、一个未来”,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正以比自然淘汰高达1000倍的速度进行。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昆明动物所生物多样性快速监测法研究获进展

  生物多样性测量在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工作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对具有丰富及特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进行调查和监测、病害虫及环境污染的监控、生态保护项目(如人工橡胶林种植)的管理与监督等。然而,传统的生物多样性测量既耗时又费钱,尤其需要很多分类学家的加入。不同于普通的管理问题, “分类学障碍”

绿色守护者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用1000多公顷的园区收集了13000多种来自世界各地的热带植物,是我国展示热带植物、热带花卉、热带雨林的最经典景区。 记者佘惠敏 摄  “群山叠叠一豁平,万木森森树海行。一江碧水西折东,勾出半岛葫芦型。无霜无雪四季春,不冷不热神仙境。花开不谢叶常绿,好个植物大本营。”  这是

版纳园与西双版纳管理局第七次科技合作交流年会召开

  10月25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第七届科技合作交流年会在西双版纳布龙州级自然保护区布朗山中心管理站召开。版纳园主任陈进、书记李宏伟、副主任曹敏,管理局局长杨松海、副局长刘林云等领导,部门/管理所负责人、科技合作项目负责人等共36人参加会

研究人员发表“中国植物多样性”专辑

  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以下简称“热点地区”)是物种多样化程度高度集中,且是面临由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生境丧失和破碎化严重的区域。对热点地区的调查和研究,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监测、保护、利用和相关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  中国是全球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多样和特有的植物种类与境内众多的热点地区密切

西双版纳20公顷热带雨林动态监测大样地研究获进展

  自从美国史密斯研究院在巴拿马建立世界第一个热带森林动态监测大样地以来,基于大型固定样地的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人们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影响,理解物种共存机制等提供了翔实的数据。  从2004年开始,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在我国不同气候带建立了一系列森林动

中国大闸蟹入侵德国 物种入侵成全球四大环境问题之一

  据媒体报道,原产中国的大闸蟹1900年开始“移民”到欧洲,1912年,德国首次有官方报告说,发现了这种中国特有的大闸蟹。如今,大闸蟹在德国已经泛滥成灾,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报告称,仅在德国大闸蟹造成的损失已高达8000万欧元。   物种入侵是物种迁徙的一种恶例   外来物种入侵,是指外来的能在移

中科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网站正式上线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网站(http://www.seabri.cn)正式上线运行。  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简称“东南亚生物多样性中心”是在中科院国际合作局主管下的研究与教育型院属境外机构,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负责组织、建设、运行与管理。  东南亚生物多

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将率先建设世界一流植物园

  1月3日,为期4天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建园60周年纪念暨系列学术活动举行。  版纳植物园园主任陈进表示,60年来,版纳植物园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方面的成果卓著。在国内率先开展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建成我国第一个热带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11700种植物物种

中科院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赴昆明进行学术交流

  根据院科发字[2009]257号文件,中国科学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已批准建设。该实验室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依托,瞄准国际干旱区研究前沿,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已具备的坚实基础,在干旱区生物区系与演

昆明分院组织召开“创新2020”工作研讨会

  为研究落实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战略部署,加快推动“西南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创新集群”建设步伐,中科院昆明分院于7月5日组织召开了“创新2020”工作研讨会。昆明分院院长王庆礼、党组书记李磊、副院长沈华,昆明植物所所长李德铢,昆明动物所所长张亚平,西双版纳热带

中科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老挝办公室揭牌启动

  10月1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东南亚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老挝办公室揭牌启动仪式在老挝万象生物技术与生态研究所举行。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老挝科技部副部长占森·匹茂翁出席揭牌仪式并代表双方致辞。  张亚平对东南亚中心老挝办公室的启动表示祝贺。他指出,中科院为进一步加深同包括老挝在内的东南亚各国的合作,为

国际热带生物多样性及基因组学专题研讨会在版纳园召开

  6月27日至7月1日, 国际热带生物多样性及基因组学专题研讨会(Workshop on Tropical Biodiversity and Genomics)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来自十多个不同国家的三十余名科研人员参加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历时五天,

《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发布

  5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纪念生物多样性行动25周年”。由云南省政府新闻办组织,云南省环境保护厅、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在全国率先发布《云南省生态系统名录(2018版)》,这也是我国发布的首个省级生态系统名录。  云南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高

版纳植物园极小雨林斑块中鸟类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获进展

  生境丧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最大困难,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带地区。热带亚洲因为现存原始生境较少,却仍面临较高的森林退化率而备受关注。种植园(橡胶园、棕榈园等)替代低海拔森林是如今热带亚洲森林持续较少的主要因素之一。种植园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被分割和包围的原始森林斑块,这些斑块大多分布在

CForBio树体结构测量培训班结束

  5月8日至12日,树体结构测量培训班在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本次培训班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的各个大样地和版纳植物园共20多人参加。密歇根州立大学Yoshiko Iida博士应邀作为培训班主讲人。   为期5天的培训班内

“哥斯达黎加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

  3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李德铢研究员牵头主持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点部署项目“哥斯达黎加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研究”在昆明植物所举行了项目启动会。   项目总负责人李德铢研究员向与会专家和项目组人员介绍了该项目的背景、项目总体目标、预期成果和考评指标、年度计划及20

中科院版纳植物园:在缅甸发现濒危新种克钦木兰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科研人员在缅甸北部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了木兰科木兰属一新种克钦木兰。该新种成年个体不超过50株,濒危等级为极危。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植物分类学》上。  据介绍,木兰科全球共有大约35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南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

冯玉龙:氮分配进化与外来生物物种入侵

我国科学家提出外来植物入侵新假说 最新出版的Oecologia(《生态学》)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研究员冯玉龙等的一项有关生物入侵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一发现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生物防治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氮分配进化与外来生物物种入侵&n

“地理孤岛”变身“科学天堂”

  1959年,我国植物学界先驱蔡希陶先生远赴西双版纳勐仑镇,带领一批“科学鲁滨逊”,在罗梭江环绕的荒岛上披荆斩棘,创办了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  如今,集科学研究、物种保护、科普教育于一身的版纳植物园虽然已经被评为“五星级风景区”,但这里地处中缅边境,距离昆明市6

Botanical Review:版纳植物园云南常绿阔叶林研究

  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具有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以常绿阔叶林为优势的多种植被类型。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员朱华等人利用多个1公顷样地资料,研究了三个主要的常绿阔叶林植被的植物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生态外貌特征和生物地理。尽管这三个常绿阔叶林在树种组成上共同由壳斗科、樟科和茶科植物种占优势,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