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江绵恒出席城市未来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福祉国际研讨会

10月27日,“城市未来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福祉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研讨会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中科院和国科联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联合主办,中科院上海分院和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承办。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出席研讨会并致辞。 江绵恒在致辞中指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将发挥一切聪明才智,使二十一世纪成为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预计本世纪全球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不断膨胀的人口越来越威胁生态环境的持续性发展。在人类创造生态文明的实践中,城市将做出关键且富有创造性的贡献。我们将共同探讨建设具有生态意识、充满经济活力和富有社会创造力的城市生态系统,研讨未来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及城市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建设节能、低碳的绿色生态城市,使其成为社会事业和文化创新的集聚中心,进而实践和验证在城市最小碳排放基础上,发展生态经济的条件。 会议研讨了在未来城市中,“生态......阅读全文

《城市未来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福祉上海宣言》发布

     在快速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生态福祉的不可持续发展必须得到足够重视,这是10月30日于上海闭幕的联合国“城市未来与人类和生态系统的福祉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的一致看法。  在这次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科学院和国际

中科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在广州召开

  12月4日至8日,由中科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主办,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中科院鹤山丘陵综合开放试验站等承办的“中国科学院长期生态学学术交流会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第十七次工作会议及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第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在广州举行。来自C

经济视角解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

  经济视角解读: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关心这世界上千千万万种动物?为什么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来保护它们?  这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最终极也是最原初的问题。  过去,生态学家也许会这样回答你:一个生态系统中存在的物种数量愈多,该生态系统愈稳定,生产量也愈丰富。但现在,他们会用经济学家

中国科大生态与环境研究生交叉学科中心揭牌

  为进一步整合生态与环境学科力量,加强学科建设,培养相关领域的高水平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发展,7月21日,中国科大生态与环境研究生交叉学科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中国科大副校长张淑林致辞,她充分肯定了生态与环境学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希望相关学科以生态与环境研究生交叉学科中心的成立为契

第五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第一轮)

  2018年4月,“第五届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将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本届会议由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态毒理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  历时四届,在生态毒理学领域各位同仁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生态毒理学学术研讨会已逐渐成长为本领域特色鲜明,颇有专业口

我国城市水体污染存三大技术问题

  记者今天从第六届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暨高层论坛获悉,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程度依然不容乐观,城市水体污染主要存在三大技术问题,这对近年来热度不减的人工湿地修复治理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振斌介绍,三大技术难题包括:水污染控制技术以集中控源为主,无法满足分散污染源控制和受

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

关于召开“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参会报名及征文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推进我国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体污染控制,加强水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交流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推动水资源治理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全面提升我国水资源环境质量改善的综合技术能力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建所六十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60年来,地处祖国南海之滨的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无论是筚路蓝缕中勇于求索,还是春涌神州时的敢闯敢试,都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历史使命,将国家重大需求和海洋科学研究紧密融合,用青春和汗水谱写出大气磅礴、绚烂辉煌的优美华章。2018年10月,11位院士、3位

夏军:面对水危机,科技界如何作为

水问题研究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突发洪水、持续干旱、水污染事件,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面对日益严峻的水危机问题,科技界、科学界应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国际水组织之间需要就此加强相互合作。而且站在全球的角度,需要与全球水系统、其他大的计划相结合。”  日前,在京举行的第二届国际科学院理事会(I

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沈阳召开

  8月14日至16日,第十一届全国生物多样性科学与保护研讨会在沈阳召开。会议由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等11家单位主办,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办。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以及港台地区的346人参加了研讨会。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马克平主持开幕式。  陈宜瑜院士、康乐院士

创新驱动先行者中关村: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引 子   “美国真正应该害怕中国什么?”   在结束了中关村的采访后,《华盛顿邮报》记者这样写道,“中国新一代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才是中国未来的真正优势所在。”   “全世界的城市都在试图复制硅谷,但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座城市成为硅谷真正的竞争对手,它就是北京。”   经过细致分析,有着百

最新报告称天山1号冰川只剩下50年生命

  李忠勤心里很清楚,自己那位沉默的老友快不行了。  它已经沉默了480万年。尽管最近这20年,李忠勤一直在努力把它的情况告知外界,但在这位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站”)站长看来,根据最新的“体检报告”,位于乌鲁木齐河源区的天山1号冰川,只剩下50年生命。  这相当于一位80岁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环学外字〔2020〕106号为保护改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质量,发挥科学技术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深入交流和研讨土壤与地下水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提高我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创新能力,为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中国环

吕永龙团队:环境论文既要引领也要写在大地上

▲区域尺度多介质城乡逸度模型中典型污染物的迁移过程。▲野外生态调查与样品采集。 吕永龙供图  “只有对中国的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开展深入调查和研究,用科学的数据说话,才能破除一些国际专家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也是中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科研人员的立身之本。中国科学院作为国立科研机构,我们不做国际水

打造全球卓越创新集群 学者建言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指导下,北京市科技传播中心主办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研讨会”7月6日在北京美泉宫酒店顺利召开,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领域畅所欲言,积极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新视角、新思维、新理念建言献策。北京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2014年2月25日,习近

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完成两年未公布结果

  千呼万唤不公开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被质疑不科学。(勾犇/图)   “不能说,不能说,不能说”。为何六年前启动,两年前已结束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千呼万唤不公开?如今它面临更严重的质疑:布点不密,难堪重任。   中东部地区、矿山开采冶炼区的土壤负荷已达极限,约70%的土地受到污染。保守估

第十届国际气候论坛在京举行

  从2000年设立至今,国际气候论坛(CTWF)已经走过12个春秋,成为中国科学院(CAS)、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打造的品牌合作项目,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科学家的欢迎。   9月2日,第十届CTWF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拉开序幕,历时4天,主题为“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

地理资源所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起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保护计划,旨在建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有关的景观、生物多样性、知识和文化保护体系,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与保护,使之成为可持续管理的基础。2008年获得了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支持。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文化遗产

科学仪器惠及民生系列—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论坛会议

    今年是新环保法的实施年,《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正逐步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也呼之欲出,这给环境与安全检测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为更好地抓住机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科学仪器惠及民生系列——环境与安全检测技术论坛会议”,于2015年9月22日在重庆

全城无烟:地热能开发有了“雄安模式”

  地热+”的多能互补方案成为率先被提出的雄安新区供暖方案,  “地热能”也成为雄安新区第一个得到确认的具体投资领域  “雄县没有烟囱,你看,这里是无烟城。”中国石化绿源地热能开发有限公司(下简称“绿源公司”)技术总监孙彩霞骄傲地说。  雄县位于河北省中部,距北京约110公里。中国北方城市取暖大多使

中科院土壤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

  6月3日,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主办、南京土壤研究所承办的“土壤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召开。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副局长冯仁国等以及来自院内15家科研单位的50余位土壤学界专家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议围绕如何推动中科院土壤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拓展学

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让农业回归自然

   “让农业回归自然,是时候了”。11月12日在武汉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再一次聚焦我国农业长期以来化肥、农药用量过大,导致土壤板结退化、水体富营养化、温室气体排放严重等生态、环境问题,并在“农业回归自然”上达成高度共识,即“我国农业迫切需要摆

地球正在变暗 空气污染是主因 干旱频发是后果

▲空气污染一般被认为是全球变暗的主要原因。干旱频发被认为是全球变暗的主要后果之一。  新闻背景  作为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初级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深刻地影响着大气、水循环以及生态系统。有研究认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太阳辐射出现下降趋势,即所谓“全球变暗”现象。  日前

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建设

  近日,由北京市政府和中科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综合性科学中心研讨会在京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目前该中心已有两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年底还将有3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工,此外,已有5项重大科技研发平台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张涛表示,

201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于17日在哈尔滨举行

  由清华大学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斯德哥尔摩公约履约办公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 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

2011年全国苔藓植物学学术研讨会在新疆生地所召开

研讨会现场  8月23日至25日,2011全国苔藓植物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植物学会苔藓专业委员主办,中科院干旱区生物地理与生物资源重点实验室承办,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植物学会协办。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深圳仙湖植物园、华东

第十届中科院杰出青年终评推荐人选公示

  根据《关于评选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的通知》(科发京党字〔2009〕128号)文件规定,第十届中国科学院杰出青年评选程序性评审工作已于2010年1月11日进行,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及评选程序邀请相关人员对上报材料进行了认真的审阅,并选出了30位候选人进入最终的评选。   现

2011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4月22日,2011成像雷达对地观测高级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新一代SAR(合成孔径雷达):地球观测全视野”。  这是学术界首次提出并初步阐释“新一代合成孔径雷达”概念及其特征和应用。  1960年4月,美国在华盛顿机场进行机载合成孔径成像雷达实验取得成功,标志着国际

京津冀环境保护如何突围?

  近日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有关专家表示,环保是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重心,会在协同发展中率先突围。  京津冀的生态环境承载力十分脆弱,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大气和水的污染治理都急需解决。这些日益恶

友谊与共进:中国光电大牛们对话滨松公司社长

  “滨松对我来讲是老朋友了。”白发苍苍的周立伟老先生以这一句对白,开启了一场围绕中国光电技术发展、合作协同、共进友好的对话。  2017年4月28日,应滨松公司昼马明社长的邀请,五位来自中国光电界的特别的客人莅临了北京环球贸易中心,与昼马社长展开了一次深入的沟通。这五位客人分别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宽